第三十二章 南城对策(上)
作者:武猛从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246

“曹公且息雷霆之怒,听某一言。”郭嘉微微一笑,拱手道:“非是某存心戏弄曹公,而是某和自己打了一个赌。”

“先生和自己打赌?有趣,着实有趣!”曹操本来就是假怒,目的无非就是看看郭嘉如何应对。不想却被郭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勾起了好奇心,不由也笑了起来:“孤愿闻其详。”

郭嘉正色道:“其实,当某离开冀州之时,当某在东郡从文若兄手中接过那张免税文书之时,就已经命中注定要为曹公效力。此次无论曹公来不来南城,三日之后,某自会前去拜见。”

“原来孤是白白跑了三趟。”曹操故意装出一副万分懊悔的样子,一拍大腿道:“都怪孤求贤若渴,一点儿也沉不住气。”

郭嘉轻轻摇了摇头:“曹公自谦也!您若是沉不住气,那普天之下还有哪个能沉得住气?难道是冀州袁本初?还是徐州吕奉先?或者是荆州刘景升、淮南袁公路?”

曹操笑而不答,寻思片刻,忽地反问道:“先生说了多时,未中要害也!因为孤听了多时,还是不明白先生到底和自己打得是什么赌?”

“钢刀就在路上,距正中要害不远也。”郭嘉收起笑容,肃然道:“某对自己说,曹公如果没有三顾南城,某便只为曹公效力;曹公如果三顾南城,某就为曹公效命。”

“噢?何为效力?何为效命?”曹操有些不解:“仅仅一字之差,效力和效命难道还有大的差别吗?”

“在某心中,差别大也!”郭嘉道:“效力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偶尔献一条小计,打赢一场两场胜仗,表示自己不是吃闲饭的。而效命就完全不同了。”

曹操问道:“有何不同?”

郭嘉朗声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为效命。就像洪飞将军之于曹公。”

曹操虎躯一震,脱口道:“一字之差,的确天地之别。孤庆幸自己两日之内来了南城三次,非如此,将永失臂膀也!”

“主公言重了,着实令某汗颜。?”郭嘉躬身道。其实,郭嘉之所以不听荀彧之劝,执意要曹操三顾南城,还有一个说不出嘴的原因,那就是潜意识中还有一丝和诸葛孔明攀比的心理。既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被传为佳话,而曹操三顾南城请奉孝呢?这不怪郭嘉小心眼,要怪只能怪诸葛亮在后世的名气太大,几乎到了没边没沿的地步。连唯物主义者鲁迅先生都说:“诸葛之智,近乎妖也。”

“在奉孝的口中,曹公终于变成了主公。”荀彧在一旁笑道:“主公说的没错,一字之差,的确天地之别。”

曹操被荀彧一句话说得心花怒放,长笑道:“常有理果然是常有理,此言尤甚。”

“常有理?好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号,想来定是主公所赐。因为天下间,除了主公与某,再没有人有如此大手笔也!”郭嘉附声道。

在浑洒自如的郭嘉面前,连一向庄重的荀彧也放松了心态,开起了玩笑:“奉孝的脸皮尤其厚也!你这是夸主公,还是在夸自己?”

郭嘉面不改色道:“主公与自己两者皆夸也!”

曹操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见了奉孝,孤年轻十岁也!”

荀彧挖苦道:“郭奉孝真乃吝啬鬼也!彧与洪飞将军倒还罢了,但是你把主公也一并堵在家门口喝风,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难道真的是舍不得家中那几杯清茶吗?”

“某失礼也!”郭嘉急忙躬身道:“请主公、文若兄和洪飞将军到寒舍用茶。”

一行数人进得屋来,到客厅坐定。

曹操轻轻品了一口香茶,神色也变的庄重起来:“孤刚到洛阳,虽然承蒙天子厚爱,委以重任,但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政令难行。更何况,洛阳本就缺粮,现在又添了几千张嘴吃饭,粮草实在是难以为继。奉孝已到洛阳数月,对这里了如指掌,应该是早有所谋。孤应该何去何从,望奉孝不吝赐教。”

郭嘉拱手道:“主公言重了,赐教之说某如何敢当?况且东都之事只是些鸡毛小事,何必如此郑重其事?”

“鸡毛小事?如此生死存亡之事,竟然只是鸡毛小事?那么,在奉孝眼里,何事才为大事呢?”曹操颇为费解。

郭嘉扬声道:“大事稍后再谈,某先替主公把眼前的小事解决了。”

曹操大喜:“奉孝快讲!”

郭嘉微微一笑道:“主公来此之前,想必已经和文若兄、公仁兄(董昭字公仁)商量过了,某的意思与他们略同,就是将都城迁往许县。”

“奉孝也赞同迁都之举?”曹操皱起了眉头:“迁都之事非同小可,朝中阻力甚大,只怕是一提出来,不光是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等人极力反对,就连辅国将军董承等人也不会同意。”

“主公言之有理。”荀彧微微点头道:“当日董卓迁都长安,杀了多少人才得以成行,但是民心尽失。前车之鉴,我等不得不慎重也!”

“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的洛阳城内本就没几个百姓,哪来的民心可言?至于那些达官显贵,就更好办了。”郭嘉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刀把子和印把子都攥在我们手里,他们是不得不从!”

“难道奉孝之意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荀彧睁大了眼睛,暗忖道:“这还是当初那个连只鸡都不忍心杀的郭嘉吗?”

“非也!某还没有那么大的魄力!”郭嘉双手一摊道:“某的意思是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胡萝卜加大棒,无往而不利也!”

“大棒孤(彧)知道,可是,何谓胡萝卜呢?”曹操、荀彧异口同声地问道。

“胡萝卜是远方一种香甜可口的食物。”郭嘉笑了。他害怕曹操和荀彧打破沙锅问到底,急忙道:“某有三计奉上,足以扫除一切阻力。”

“哪三计?说来让孤听听。”曹操把茶杯放到了几上。

郭嘉道:“第一计,讨有罪;第二计,赏有功;第三计,矜死节。”

“孤愿闻其详!”曹操道。

“彧洗耳恭听!”荀彧说。

郭嘉轻呷了一口香茶,娓娓道来:“讨有罪,实际上就是杀鸡骇猴。主公不妨找一个罪名,把名声极臭、昔日依附韩暹的侍中台崇和尚书冯硕杀了,这样一来可以清空尚书省的异己,二来足以震慑那些贪生怕死之徒。至于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皆徒有虚表也,坐谈客耳,主公不要理他们。赏有功,实际上就是塞一颗蜜枣堵堵嘴。主公不妨上表天子,大封有功之臣,将董承、伏完等十三人封为列侯。到那时,他们纵是心中反对迁都,嘴上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此两计甚妙,那何为矜死节呢?”曹操接连吃了两颗定心丸,目光又扫向了第三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