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致富新计划
作者:天下君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33

“你……”,慕晴一阵娇羞,伸出纤纤素手在凌风腰间“狠狠”施展了一回九阴白骨爪,报复完后才娇哼一声,扭过头去不理凌风。#本章节随风手打 SHOUDA8.com#

凌风暗自懊恼自己没有及时跑开,这回好了,不但遭到了“毒手”,还被人翻白眼,女人要哄,美女更要哄,凌风费了不少口舌还是不见效果,看着慕晴不时飘过来的大白眼,他蓦然想起了一句“经典”的话,“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对我翻白眼!”

不知是诗句还是凌风摇头晃脑得瑟样子起了作用,慕晴忍俊不禁,“噗嗤”笑出声来,这才让凌风松了口气,这姑奶奶总算是吭声了。

两人把钱存到银行,开户的时候,慕晴坚持要用凌风的身份证来办,凌风对于赚多少钱不是很在意,反正不愁吃不愁穿的,全凭慕晴的意思。

两个相爱的人,最重要的也最基本的是信任,凌风对慕晴很信任,也从来没想过要很多的钱,因此他把所有钱都让慕晴去打理,不管她做什么生意,他只需把握方向,提出建议,不让慕晴走上违法的不归路即可。

慕晴对于凌风的信任很感动,她坚持无论怎么样,她的财产一定有凌风的一份。

明天就要摇号抽签了,凌风对于选择股票并不精通,他就把这事完全交给了慕晴,留下慕晴在上江操作,自己回到了桃江镇。

量产的“桃江烧”,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很上档次,也符合本地人的喜好,再加上宣传的到位,一上市就被市场热捧,‘名不见经传’的“桃江烧”一下被众人所熟知。

不得不说,在宣传方面,墙体广告起了不小的作用,从反馈回来的消息显示,很多人都是看了墙体广告才了解到桃江烧的。

当然,酒厂建成时,市委书记戴东功的出席,经过市电视台的报道也为“桃江烧”做了免费广告,一个小小的酒厂怎么能请东市委戴书记这尊大神?底下的人可是琢磨开了,“桃江烧”一定和戴书记有不小的渊源!

正是这样的消息在市里不胫而走,一篇篇关于“桃江烧”的报道,简介短片不断在媒体曝光,“桃江烧”的名气大振,再加上其在干部队伍里的流行,酒厂开办短短数周,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就让“桃江烧”也变成的稀缺品。

奇货可居,商品供不应求了就要提价,凌风对于这种局面不知该高兴还是遗憾,毕竟太贵了就脱离了普通群众,反而让来自桃江农村的本地酒成了他们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这样当然不行,也违背了建立新酒厂的初衷,凌风把这事反应到了镇里,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要求普通“桃江烧”的价格每年的涨幅不得超过当地物价的上涨幅度,而“经典桃江烧”则只要符合国家规定即可。为防止酒厂出现,消极对待普通桃江烧,而积极增产经典桃江烧,方案还规定了普通桃江烧的产量要占到总量的一半以上。

方案一出,立即引来了各方反对,不让涨价不是等于堵死了大半的利润么,大家都想赚钱对此自然不解。

到手的利润谁愿意拿出来?对于大家的心情,凌风很能理解,他就很耐心的解释了自己的理由,普通桃江烧本身就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一旦价格太高,普通老百姓很多都不会再买,因此价格虽然提高了,当是销量也下来了,还是不划算。

尽管凌风的理由充分,道理通俗易懂,但在利益面前,人们很难果断放弃,也只相信眼见为实,在镇里以方金德为首的主流意见下,马瑞军也不好反对,虽然他可以一票否决,但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就没发表意见,因此最终酒厂还是没有按照凌风的意思办。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人活一世总有不顺心的时候,事情不可能总按照你的希望发展,凌风心里有些遗憾,但也没影响到心情。

当然经过一番曲折,酒厂在几年后还是按照凌风的意见办了,此乃后话。

随着酒厂的产量扩大,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酿酒后留下的大量酒糟如何处理成了酒厂的难题。

凌风经过实地考察并结合桃江镇实际,感到发展养殖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就酒厂的问题向镇里提交了“关于开办饲料厂的可行性报告”。

浴火重生的新酒厂重新成为了镇里关注的着眼点,关于酒厂的事都要由镇党委会做出决定。

关于酒厂酒糟处理问题,桃江镇党委专门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镇党委书记马瑞军主持会议,副镇长凌风也列席了会议。

“同志们,今天会议的议题是‘酒厂酒糟的处理问题’,这里有一份凌副镇长提交的报告,大家可以先看看!有什么不用意见也可以提出来。”马瑞军首先发了言,大家接过会议记录员递来的报告开始看了起来。

报告的内容很清楚,明确的指出,桃江要发展农业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发展养殖业,养的家禽、家畜要吃饲料,而饲料就和酒厂的酒糟联系在了一起,可以把酒糟作为饲料的原料来利用。

报告还指出,农村现在普遍利用酒糟直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其中大量的蛋白质未能转化,很难被吸收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利用酒糟制成配合饲料,是增加效价、使其更好地消化吸收的经济药效方法。根据畜禽不同的饲养标准加入微量元素等添加物,即可制成不同的配合饲料。

酒糟制成饲料可以说,营养丰富又成本低廉,只需花费每吨一块钱的加工费就可以了,因此建议把酒厂产出的酒糟利用起来,办一家饲料厂。

在做的很多都是桃江镇的“老人”,对桃江很有感情也很希望桃江的农民能富裕起来,看着凌风办的一件件事无一不是切切实实为桃江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实事,心里第一次对凌风产生了好感。

可别小看了这点好感,基础干部往往对下放的年轻人有莫名的敌意,他们担心这些有文化、视野开阔的年轻人有朝一日会挤占了自己的位置,人都是有情感的,有了好感,凌风今后的工作将会顺利不少。

对于凌风又一次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马瑞军也很欣慰,这个年轻人脑子里总装着用不完的想法,今后桃江的发展必定会顺利不少。

有人高兴自然有人不高兴,方金德就是不高兴的人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