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
作者:浪拍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886

第二七二章天生就为给日本人添堵

艾米勒?杜美还真给张辰唬住了,毕竟他也是收藏世家的后代,即便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兴趣,这么多年一起生活下来,耳濡目染总也能明白一些皮毛。无弹出广告小说

民窑什么的他并不懂,但是古董青铜器上边肯定是带有纹饰的才会更有价值,没有纹饰青铜器就很普通了,那件青铜爵上边的确没有多少纹饰,而且破损也是明摆着的。

还有那几件玉器,也都是他专门挑出来的,几块雕刻了的白石头而已,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还有那几件玉器,雕琢工艺相当差劲,都没有把突起处和错位处打磨平了。虽然在他祖父的记录里边说这几件东西的年代很久远,有可能是公元前的古董,但是艾米勒?杜美还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在没有什么美感,想必也不会有太高的收藏价值了。

艾米勒?杜美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也许那些博物馆还有可能购买一些,毕竟他们是要对所有人进行展览的,但是肯定不会给出很高的价格,毕竟这些东西本身的价值就没那么高。可是对于个人收藏家来说,就有些拿不出手了,能够知道自己出售古玩的人都是在收藏界有一定身份的,这样的古董大概真的不会有什么收藏家能看得上,还是应该拿出几件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来,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但是必须得加一个前提条件,想要购买一件高价值的古董,就必须要在同时购买几件普通的古董,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的利益。否则来的人都买了高价值的古董,资金倒是很容易就凑齐了,但是却要以很多高价值的古董作为代价,会给家族的收藏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个是很不划算的。

在他计较得失的时候,张辰确实在仔细地打量着那几件良渚玉,意念力观察之下表面厚厚的好多层七彩光芒看的张辰都快要陶醉了。七件里边有三件是玉琮,还有两件是玉璧,以及一件冠形器和一件玉镯;三件玉琮其中的一件个头之大,也令张辰咋舌,居然有二十三节,近四十厘米的高度要比那件“玉琮之王”还高出好几个厘米,稀世之宝啊;而且这期间良渚玉器全部都带有繁复的纹饰,比李天平收藏的良渚玉还要强上不少。

自从上次在苏杭等地寻找良渚玉未果之后,这就成了张辰的心病,亲自收藏几件良渚玉对于张辰来说有很大的意义,不单单是丰富藏品这个原因,更多的是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以及收获文化精髓的那种喜悦。

从良渚玉器开始,出现了圆雕、半圆雕、镂空等高难度的技艺。以阴刻线为主淡浮雕为辅的表现手法,分层次用阴刻线刻出云纹,直线,涡纹等为底纹,用浅浮雕的手法表现轮廓,再辅以阴刻线在凸面表现细部的,立体纹、地纹、和装饰纹共用的“三层花”雕刻工艺,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红山文化玉器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分别都是中国玉器世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雕刻工艺,是中华呼之欲出了,硬生生憋住一口气才把这股**压了下去,一旦这六个字出口,很可能就会带来没必要的麻烦。

宋代是中国瓷器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着名的窑口,在官方御窑之外,又有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饶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等八大民窑。八大民窑又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各四个窑口,建窑属于南四窑之一。

建窑茶碗也叫“建盏”,其盛行得益于宋人的斗茶风尚,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斗茶使用的黑釉盏,以至于建窑的名声大噪。

建窑黑釉盏的盛行也对很多其它地区的窑口产生了影响,除福建本省的几十处窑口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各地都有窑口纷纷仿制,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而建窑的黑釉茶碗又以窑变釉着称于世。

窑变釉就是指器物在窑内烧制的时候,因为窑中的多种呈色元素,经过氧化或者还原的作用,出窑之后所呈现的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纯属偶然,加之其形态特别,人们无法得知其中的原理,只知道这是因为在窑内烧制过程变化而成的,所以就称之为“窑变”,正因为窑变瓷器的变化莫测和独一无二,就有了“窑变无双”的赞誉。

《稗史汇编》中记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不止民窑有窑变瓷,官窑也是有窑变瓷的,《博物要览》中就曾记载: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

有记载的窑变最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就已经出现过,最初的时候,窑***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现窑变,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些窑变瓷器往往都会被被砸碎。

时间长了,人们渐渐地发现,窑变釉的形态极美,有的灿若云霞,有的耀如星辰,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就开始用艺术眼光来欣赏这种瓷器。

举世闻名的钧窑所生产的就是窑变釉,“钧红”更是一种闻名中外的窑变釉,民间的说法叫做“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

明代的时候,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把窑变釉窑当做是“怪胎”,清以前的景德镇窑也曾经烧出过窑变釉,但是多数都会销毁了。直到康熙时期开始重视窑变釉,才开始专门针对这个进行研究和生产,出了很多着名的豇豆红、苹果绿等窑变釉色瓷器。据《南窑笔记》记载,清代雍、乾年间,景德镇的工匠巳经基本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窑变甚至被视为一种祥瑞,而作为着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清代生产的窑变釉,虽入火使釉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预定为某种色泽,但已经能人为配置釉料,较好的控制火候,可以烧造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产品。

在此前,宋代的建窑窑变釉瓷器最有名的,就是被收藏在***的四只“曜变天目釉茶碗”,除此之外再无存世记载,被***人当做国宝来收藏。

所谓曜变天目只是***人的叫法,因为那几只被带到***的茶碗釉面图案有如日、月、星辰之光,釉面千变万化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是以才起名叫做曜变天目,有很多学收藏的人不知所以,认为曜变天目是中国的古称,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这种釉色的中国名字叫做“鹧鸪斑”。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模仿过建窑的“曜变天目釉”,但是从来没有人成功过,直至现在,***人还在极力想要复原这种工艺,无数次的实验之后,也只是得到了几只相似的产品,完全无法和真正的“原装货”相比。

我国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由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对建窑窑变结晶釉工艺和呈色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探明了配方组成和烧成制度等对耀变天目特征的影响因素,基本掌握了其形成规律,并且研制出曜变天目釉产品。

但是曜变天目釉的配方很特殊,且炉温难以控制,温度稍有偏差,极有可能烧制失败,烧制相当困难,一般每万件中可能会出现一至两件成品,也只是少支出很少量的试验品而已。

褚铁眼的《古瓷秘录》中也对建窑窑变釉有专门的解释:所谓曜变就是窑变黑瓷器物在光照下,从器表的薄膜上所焕发出来的黄蓝绿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黑瓷产生曜变效果的局限性很大,除产生窑变的条件外,玻璃质感强的黑亮釉,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这种釉在烧制过程中,受特殊条件的作用,能形成一种极薄的铁结晶膜。如果没有这层薄膜,就不会在迎光的条件下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建窑的窑变属于结晶釉的一种,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细微变化,和局部小环境的不同,形成的图案也千变万化,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结晶釉想要漂亮,不仅要出现千姿百态的结晶,而且要有绚丽多彩的色调相衬托,这就需要有严格的温度把控,温度稍微略高一点,就会造成流釉的现象,成品率极低。结晶釉都是一次烧制而成的,不需要像其它彩色瓷器一样,先烧出素胎,加色之后在回炉二次烧制,从艺术性方面来说,结晶釉的美感也不是人工彩绘能达到的。

张辰万万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在法国遇到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而且还有三只比曜变天目更加美丽百倍的孔雀尾釉,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褚铁眼一只最想研究的两种瓷器就是柴窑瓷和藏于***的“曜变天目”,柴窑瓷张辰早就搞到了,已经有了现成的给他研究,而且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课题;现在张辰居然把稀有程度仅次于柴窑的“曜变天目”也找到了,还有更加漂亮的孔雀尾釉,而且还有瓷器碎片,相信以褚铁眼的天赋,有了这些瓷器碎片,肯定能够研究通透,并且烧出几可乱真的复制品来。

张彻已经完全放弃了对其它古董的观察,所有的精神都放在了小盒子里的茶碗上,在四层蓝色光芒的包裹下,这些茶碗是那么的漂亮,在这一刻,在张辰的眼力,世上再没有比这些茶碗更美丽的东西了。

建盏基本可以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有分为大、中、小三种,基本上所有的小圆碗都属于小型敛口碗类。其器型大多为口大底小,有的更是形如漏斗;且多为较浅的圈足,足底面稍向外斜出,足根往往有倒角;也有少数小圆碗是实足的,村适量极为稀少。

这六只茶碗有两只敞口碗、两只撇口碗、一只敛口碗和一只束口碗,且全部都是打完和中碗,甚至还有一只是建窑所有窑变釉之中存世量都极为稀少的实足敛口碗。

张辰很高兴啊,再过很短的一小会儿,这个满载着绝世珍宝的小盒子很快就是他的了。

最让张辰高兴的,就是这只装着绝世珍宝的小箱子放在了捆绑销售的那部分里边,否则的话张辰真有可能破了他永远捡漏绝不正价购买的金身,这里边的每一只茶碗都是无价之宝,就连那些碎瓷片都是价值连城的。这下好了,不用再为选择或者放弃而发愁,还可以搭上六件无价之宝和不少价值连城的瓷片,这可是仅次于买关家宅子的大漏了。

一直以来,***人都在为他们收藏了四只世间仅有的“曜变天目”而骄傲,虽然那四只茶碗的确是当年来中国取经的***和尚带回去的,但是***人那副小人得志无比猖狂的嘴脸却也够让人憎恶的。

而现在,他们的那四只茶碗已经不再是仅有的了,而且也不再是最漂亮的窑变建窑黑釉,中国的唐韵文化展览中心将推出大量新展品,其中就会有六只窑变建窑黑釉茶碗,其中还有三只是最顶级的窑变黑釉“孔雀尾”。

前段时间的***天皇家族文物之争,只是让天皇家族名誉扫地了,而这六只茶碗,却能够恨恨地给所有***收藏界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声之宏巨,将会响彻整个世界。

之前是***天皇家族,不论未来怎么样吧,目前姑且也算是贵族序列;这回又是收藏界,这里边有很多都是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应该算是民间了。两个耳光抽的都很来劲儿,张辰都有点开始怀疑了,自己是不是天生就担负着了给***人添堵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