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诡异的墨派(第2更)
作者:带刀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40

(两章连更求推荐、收藏!!!)

处理完个人卫生问题后,王三再次投入修炼中。

现在,他需要将突破境界的状态,稳固下来,这就更需要土属性无名功诀的引导了。

两天后,却发生了一件让王三大吃一惊的事情!

王三无意之中发现,丹田内的灵气数量,竟然比两天前,略微减少一些!

要知道,这两天以来,王三不时用神识内视,可以说对丹田内的灵力数量了如指掌,尽管这个变化很细微,他还是很清楚的察觉到了这个变化!

这是怎么回事?!

丹田内的灵力数量,怎么会越修炼越少呢?!

难道自从修炼以来,体内的灵力便不知不觉的在流失,只不过因为服食了补灵丹,灵力的补充远远大于灵力的无端流失,才没有造成不良后果的?

王三百思不得其解,不由满腹狐疑起来。

但这个意外的打击,并未使王三意志消沉。

既然这么快就突破了炼气初期境界,说明灵力的流失并不可怕,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与每天通过炼化吸收的灵力比,还是微乎其微的!

要想保持良好的修炼状态,大不了天天嗑﹨药而已!

反正补灵丹的价格非常便宜,王三也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

这让王三立刻便想到了侯师叔。

侯师叔修炼无名土属性功诀,迟迟不能突破第二层,难道也是因为遭遇了灵力流失的问题?但为什么他的整体修炼速度,仍然比同辈的师叔们快,而且马上就要突破筑基后期大圆满境界了呢?

难道侯师叔也是惊恐于自身灵力莫名其妙的流失,不得不大量嗑﹨药,最后因为天天嗑﹨药,久病成医之下,才成了灵草鉴定方面的砖家的?

嗯,嗯,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否则,侯师叔哪来的那么多灵草、灵药?

哪来的那么丰富的灵草鉴定方面的渊博知识?

看来,在坚持嗑﹨药这个问题上,自己和侯师叔,真可谓是“同病相怜”、“英雄所见略同”啊!

由此也可以看出,以侯师叔的高深修为,也没有找出灵力流失的原因,也还没有找到杜绝灵力流失的办法呢!

如此诡异的问题,既然侯师叔都无法解决,他王三就无须再花费心思在这方面了,还是等以后再说。

车到山前必有路的。

闭门修炼期间,掘突和田和都来看过王三,见王三在闭门修炼,便没有打扰地离开了。

王三结束打坐,听小梅说起这件事情后,当天晚上主动去隔壁拜访了掘突和田和二人,

所谓“礼尚往来”嘛,这是礼教的基本礼数之一。

相见之后,三人百感交集,都对自己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能够侥幸生存下来,唏嘘不已。

自然,落云谷九死一生的经历,成了大家的共同话题。

郑世子掘突自重身份,语言虽然有所矜持,但口气还算和蔼,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臭架子来,这让王三多少有些感动,觉得此人还是值得交往的。

渐渐的,三人的话题便扯到墨谷头上来了。

已经换了谷内弟子招牌服装――灰色粗布袍的田和,看上去颇像一名农家子弟。

据田和说,墨谷中的这个门派的名字也很奇怪,叫什么“墨派”。

该派掌门并不叫“掌门”,也不叫“掌教”或者“门主”,更不叫“家主”什么的,而是叫“巨子”!

“巨子”这个名字,与墨派的“非攻”主张一样,都是一些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让三人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怪异!

要知道,“子”这个称谓,在当今社会乃是对身份高贵的卿相、士大夫的专称,王室“太子”不过是“大一点的子”而已。

诸侯国的储君,不过叫“世子”而已。

“巨子”这个称谓,难道还有特别的意思不成?

如论如何,“巨子”这个称谓,都带有一种浓厚的世俗气息,似乎有一种欲与俗世政权一争高下的意思,倒与修仙的境界,毫不相干。

让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据说墨派宣称,该派的全部财产为全体弟子共同所有,从“巨子”到最底层的弟子,大家的吃(如果高阶弟子也想一饱口福的话)、穿、住、行、修行等方面,享受的待遇都一样。

田和补充道:“在下听说,不光是谷内财产共有,就是那些学有所成的弟子被派出去,在诸侯各国做了官,也需要将自己俸禄的大半上交,供本派弟子共享呢!”

巨子以下,弟子们互相以兄弟相称,共同劳作,共同修炼,谷内的管事由众人推选,据称注重的是个人品德和办事能力,并不需要高深的功法修为,也不靠血缘关系。

听说,在墨派的教旨中,还大力倡导“任贤为官”,而不是仅仅凭借世家门第、血缘关系,一切都看各人的能力和品德。

这完全颠覆了三人心目中的礼制和等级观念,也与大周朝廷的世袭制度背道而驰,完全是一种离经叛道的理念,将三人的头脑弄得昏昏沉沉,理不出个头绪来。

尤其是其“任贤为官”、“财产共享”及“弟子全都以兄弟相称”三项主张,更让王三觉得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要知道,“君权至上”、“血缘继承”、“君主所有制”、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乃是大周王朝最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大周王朝立国的基础。

所谓的“礼制”、“分封制”、“井田制”不过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而已,一旦其根本制度崩溃,天下岂非大乱?

而且,这好像也严重违背了大周和诸侯各国的刑律呀?

众所周知,忠、孝乃是大周朝法理价值取向的核心,别看大周朝法律制度洋洋洒洒数万言,汗牛充栋,但其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不外乎“忠”、“孝”两大方面而已。

“选贤任能”,不以“血缘关系”论英雄,岂非等于废弃世袭?

说得直白点,这和直接改朝换代,又有多大区别呢?

同样是众所周知的,在当今礼制社会的主流意识中,天下乃是君主的“家天下”,百姓全是君主的子民,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说得更通俗点,天下的土地、财富和子民,全是君主的私有财产。

这也是两百余年前,商朝遗民百夷、叔齐为何会饿死的根本原因。

天下所有的财产都属周朝所有,百夷、叔齐不食周粟,怎能活得下去?

让君主放弃私有财产与国民共享,放弃王权交由贤能的人来治理国家,这将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制度,置于何地?

这样的行为,岂非正是所谓的“不忠不孝”、“无父无君”的行为?

岂非正是《礼制》所称的“乱臣贼子”!

在大周天下,别说真的有人敢这么做,哪怕这么想一想,都是十恶不赦的死罪!

否则,大周朝也不会出现“道路以目”的故典了。

王三望着掘突,若有所悟地道:“怪不得世子不愿加入墨派!原来墨派如此离经叛道,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简直让人无法理喻!如果世子加入墨派,一旦回国继位,岂非这个国家的大半,也要属于墨派所有了?”

掘突斩钉截铁地道:“是啊!如果是这样,本公子百年之后,在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向列祖列宗交代?这是万万不可的!”

“遗憾的是,本公子一向疏于携带灵石,此次的药价竟也无法及时付清,不得不羁留于此。对于在谷内劳作二年抵债一事,本公子已断然拒绝!本公子乃是堂堂一国之储君,竟然要做劳力者之事,想起来真令人感到沮丧啊!本公子已向耕柱子前辈提了出来,说哪怕墨谷派人挟带本公子的书信,去我大郑国提取灵石都可以,本公子完全可以保证支付,甚至多付一些都行。但做劳力者的下贱活计,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掘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

王三笑道:“那么,耕柱子前辈怎么回答呢?”

掘突道:“耕柱子说,要请示墨派的长老会,经长老会研究后,再答复本公子。”

王、田两人互望了一眼,心道,郑国世子又怎么样呢?

郑国世子也将不得不做劳役!

要知道,墨谷可不是讲究身份地位的地方啊!

但田和表面却笑道:“那是!郑国世子是何等身份,怎能做那等下贱之事!派人去取灵石,也许本派能考虑的?”

“在下反正是一无所有的平民,财产共享也罢,不共享也罢,对在下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在下也确实感觉到,墨谷‘兼爱’的气氛很浓厚,大家互相以‘兄弟’相称,友好相处,相互尊重,地位平等,其心情之轻松和愉悦,真是没法形容!所以在下横下一条心,便脱离了清溪派,加入墨派了。”

田和淡淡地道。

掘突和王三俩人闻言,均大感不是滋味,无言以对。

令掘突不高兴的,是田和有关“财产共享”方面的话语。

而王三反感的,则是田和对清溪派的背弃。

当然,就王三自己来说,也是坚决反对“财产共享”的。

要知道,王三身怀“龟宝”之利,发财致富、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幸福、美满、富足的日子,只是早晚的事情,自然不想再过耕柱子那样的清苦日子的。

见话不投机,三人的话题便迅速转换到功法修为上去了。

(已更两更,今天还有两更,喜欢本书的大大啊,希望你们能够大发慈悲,打赏一点推荐和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