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庐江郡
作者:高卧云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094

在寿春去庐江的官道上,一对人马正在生火烧饭,远处高大的寿春城已经依稀不可见了。

张勋来到袁耀身边:“殿下,饭已经烧好了,”袁耀收回思绪,接过张勋递过来的饭菜,大口地吃了起来。

袁耀刚吃了几口,抬起头来问张勋:“大将军,将士们的饭菜也是这样的吗?”

“殿下毕竟身娇肉贵,这军中的粗粮还是吃不惯的,”张勋有些尴尬地说道。

“你忘了我刚颁布的军规了吗?我若吃饭还开小灶,将士们会怎么看我,你快去把大家吃得饭菜拿过来,”袁耀有些生气了。

张勋看袁耀的神情不似作伪,就先把自己的饭菜给了袁耀,自己再去叫亲兵打一份。

袁耀笑着说道:“哟,你倒好,吃起了大锅饭,倒让我吃小灶。”

“勋是个粗人,这些粗粮以前是吃习惯了,”其实张勋之前也是吃小灶的,不过自从突破心魔后,这几天和手下将士们混在一起,寝同床,食同灶。

“既然大将军都能吃得,我又怎么会吃不习惯呢?”袁耀说完就拿起饭,扒拉扒拉好几大口,嗯是有些粗糙,但至少没什么沙子小强啥的,后世那据说还没吃死过人的食堂袁耀都习惯了,何况是这个呢?

袁耀第一次骑了这么长时间的马,早就饿了,因而吃起饭来倒没有了在宫中吃饭的那份贵族的优雅气度,仿佛是饿死鬼投胎一样,虽然有损他自金龙入体后的神人形象,但是在将士们看来倒是亲切多了,太子也和我们一样吃饭,一点架子都没有。

张勋看着周围的将士,他们望向袁耀的眼神,在原本的恭敬中多了几分柔和拥护,心中暗暗点头,接过亲兵送来的饭,也学着袁耀的样子,大口扒拉起来。

……

吃好喝足后,再休息了半个时辰,就起军出发了。

袁耀看过不少兵书和那些名将的事迹,但是还做不到为士兵吮脓啥的,只能以身作则了,反正来自后代,万一犯错了,大不了学曹操一样来个割发代首就是了。

天寒地冻,一路上除了袁耀这一队人马外,倒是没有其他人,这让袁耀调查一下民间疾苦的打算落空了。

铁骑飞奔,不一会儿就出了寿春的地界,袁耀初时的兴奋已经渐渐散去,眼神无意识地向四周张望着。

路边几个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也许还有救。

袁耀停下队伍,上前去查看了一下,等到接近时,一阵阵的恶臭传入了袁耀口腔中,顿时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待袁天把那些人,不,应该是骸骨,翻过来的时候,袁耀望着那已经腐烂的脸庞,枯黄的眼珠直挺挺地对着天空,仿佛在质问这苍天为何如此不公,胃里一阵翻动,刚吃下去的饭混合着胃液涌到了口腔里。

袁耀硬生生地又吞了下去,自己已经身处乱世了,看着那些面不改色的士兵,若是自己做出如此妇人之态,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白费了。

自己要习惯的还有很多,只能强行去适应,无法再一点点地改变了。

袁天粗略地检查了一下尸体,淡然地对袁耀说道:“殿下,这些人应该是在逃难的途中饿死的。”

旁边的包袱表明了是在逃难的路上死去的,袁耀心中不断地触动着,虽然这一切在乱世很平常,就看袁耀身边的张勋甚至陈到都是面不改色的。

但是在袁耀看来以前空读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多仇富一下,如今看到这一切,袁耀才觉得这是多么大的悲哀啊。

其实中国老百姓都是极其满足的,自秦以后发展到巅峰的封建制度,屈服已经深深都打入了国民的骨子里,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不,不需要,只要有活路就行,他们都是不会反抗的。

中国人都是有故土难离的情结的,若不是没活路,怎么会逃离家乡?

如果说一开始袁耀是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善待百姓而赢得民心的话,现在就真的是从百姓本身来考虑的了,不掺杂一点功利。

袁耀是一个极其大男子主义的人,不仅仅是在对待女人的方面,对任何方面他都很要强,绝不允许自己的百姓活的比别人差,就算不比强汉盛唐,也要比曹操手下的百姓强。

袁耀有些唏嘘,这死人比活人更能说明问题。

袁耀随手叫了几个士兵挖个坑把这几具尸体给埋了,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就埋好了。

骑军继续向庐江进发,袁耀看到路边的尸体越来越多,一开始还派人去收拾,后来索性不管了,兵贵神速,不然走到开春都到不了庐江,只能回来再派人收拾了。

虽说成王败寇,但是这堆积如山的尸体说明了袁术治下比之史书上说的十室九空恐怕好不到哪里去。

任重道远啊,袁耀感觉自己之前就像是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空想着与雄鹰争高下,如今初历这风霜雪雨,才知道一切终究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赢得民心,争霸天下?说得轻巧,这遍野的尸骸,如山高海深般的仇恨又能用什么去洗净呢?

袁耀心中一遍遍地责问着自己。

……

袁耀望着眼前低矮的城墙,正紧闭着的破旧城门,城楼上颤颤巍巍的士兵中间,城门官赔笑地对袁耀说道:“这里是庐江郡,是乔玄乔大人治下,不知道尔等来此何事?”

本该义正严词的话硬被他说得充满恭谦讨好之意,也是人才啊。

袁耀心中好笑,这就是自己这次的对手吗?比自己想的要轻松得多啊!

袁耀厉声说道:“吾乃仲家太子袁耀,前些日子我父皇好心前来向乔大人提亲,倘若乔大人不愿意,谢绝也就没事了,可是居然敢辱骂我父皇,如今我就是来讨个说法的。”

这件退亲辱骂之事在乔玄看来也算是自己对大汉的忠直之举,因此不仅没有掩盖,而且还有意地向将士百姓散播了此事。

因而这城门官也是知道的,如今一听袁耀这么说,知道坏了,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去通知乔玄。

城上的将士们一听是仲家王朝派兵来报复,不少心志差的吓得手中兵器都掉了。

袁耀看着眼前一切,暗自摇摇头,庐江的士兵战力居然如此不堪,若是现在就挥军攻城,应该就能攻破吧。

虽然这个想法很有诱惑力,但是袁耀还是没有这么做,一来是占大义,自己是来讨说法的,至少等正主乔玄到了才行吧,二来才是最重要的,藏拙,若是自己趁乱袭取庐江,曹操孙策那些诸侯必然会注意到自己这个小角色,到了九月之战,想改变些什么,就要难得多了。

如今这般对手,袁耀胜他的方法太多了,选个最不起眼的为好。

要知道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不是白来的,袁绍一纸公文就扫平了冀州,袁术作为袁家嫡子,这淮南还是袁家的大本营,在这里的影响力即使被袁术称帝后削弱了一些,那也是深不可测的,如今袁术并没有像历史上被吕布曹操接连击败,因此兵精粮足,可以说是现在势力最大的诸侯。

这庐江袁耀估计不需要自己动手,城里多半有些袁家的门生故吏,庐江自然是不攻自破,到时曹操他们只会感慨袁家的底蕴深厚,再也不会注意到自己了。

袁耀想完以后,只见一堆身穿华服的士绅簇拥着一个满头白发,气色倒是红润的老人来到城墙上。

袁耀轻轻抱拳,“来人可是乔玄乔大人。”

乔玄闻胜一阵苦笑,“乔某不过是个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糟老头子,哪敢受贤侄这礼啊,什么大人,不过是朝廷困顿,新的庐江太守还没上任,大家一致抬举我罢了,不知贤侄今日来所为何事?”

“日前父皇好意向乔大人提亲,若是乔大人对我不甚满意,大可以回绝,为何还辱骂我父皇,可否向我解释一下。”

这事满城皆知,乔玄又是个极爱面子的人,之前一句贤侄就已经觉得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脸了,如今要是再解释什么,往日大汉忠直老臣的形象那就是个笑话。

乔玄心中暗暗后悔,没想到袁术反应如此之快,伯符还没有到,这如何是好,早知道当初就不该为了一点名声撕破脸皮。

幸好前些日子那伯符手下的周瑜听闻袁术来提亲后就有些不放心,怕袁术会立刻出兵来攻庐江,伯符把政务交给年仅15岁的弟弟孙权,他自己亲自带了几十个精兵做小船来接我,当时自己接到信还觉得这周瑜是小题大作,不料被他说中了,看来伯符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所言非虚啊,把小乔嫁给他倒也可以考虑了。

估摸着行程,伯符大概后天就能到了,这次袁术不过派了一千骑兵,我有两千士卒,骑兵不善攻城,坚持个两天,等伯符到了,凭他小霸王之勇,难道还会怕这黄口小儿袁耀吗?

乔玄想定,心中硬气了许多,大声对袁耀说道:“袁家世受大汉厚恩,如今不思为大汉效力,反倒称伪帝造反,真是人人得而诛之,我乔玄虽不是什么响当当的人物,但也不会和这等叛国蟊贼结亲。”

乔玄这话一说完,袁耀自己没感觉有什么,毕竟后世那些经典国骂都习以为常了,这么个稚嫩的骂语就当笑话来听了。

但是袁耀手下的将士就受不了,主辱臣死是这个时代奉行的道德理念,一个个怒瞪着乔玄,只等袁耀一声令下就开始攻城。

陈到原本白皙的脸气的通红,不等袁耀的命令,飞快地从背上取下了弓箭,只听“嗖”的一声,乔玄头上的发髻应声散落了下来。

乔玄吓得两腿发软,若不是后面的人扶着,恐怕早就瘫倒在地了,用手指对这陈到,颤抖地说不出话来,“你…你欺……人太甚”。

陈到策马来到城门前,用手中长弓指着乔玄说道:“乔玄匹夫,胆敢胡言,识得陈到利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