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三线工厂生活系列之衣服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33

[[[CP|W:250|H:190|A:L|U:http://file2.qidian.com/chapters/201012/28/1402586634291662050439082672543.jpg]]]妈妈手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很多生活必需品奇缺,例如布匹和布制品,都要凭布票供应,商店的货架上,布料也很少。我在华工时穿的衣服,在部队农场劳动时弄破了不少,华工给南方学生补助的棉衣,也都打上不少补丁,当离开农场经过上海,我在大街上行走时,那件棉袄还招来一连串好奇的目光。老妈见我的衣服太破,就把自己那份布票塞给我,推也推不掉,那可是老妈半年的定额啊,只够买一件上衣。

工厂根据工种的种类发放不同的劳保用品,我当的是内线电工,有两套工作服,帽子、毛巾、套袖、电工鞋等,这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上下班全是工作服,连鞋都不用买了,特满足。

劳保手套分帆布和线织两种,好象是每月一双吧,女工们省着用,把线手套攒起来,拆掉,重新织成各种衣服,祆子、袜子、帽子等,有技术高的还将线染色后用钩针钩出图案花式,穿在身上别有一种风韵,挺吸引眼球的。

我在县城的小商店看到过少数民族农民织的土布,蓝灰白相间的格子,很粗糙,但不用布票,而且很便宜,于是买了些自己做衬衣和床单,视觉效果还不错,可惜寿命不长,大半年后布料开始变得稀疏松脱,逐渐变成布条了,比起正规纺织厂生产的布料差得太多,后来再也没买。

厂子里有两小孩,一个除夕出生,一个元旦落地,第一个领了两年的布票,他妈咪的高兴劲就象现在中了彩票,第二个只晚生几个钟头,只能领一年的布票,他的妈咪直懊悔,怎么不早几个钟头生呢?

厂里厂外到处都是蓝鸦鸦一片,大人们好对付,工作服来工作服去,冬天时一件棉袄或皮茄克,都不用换,可孩子们怎么办?心炅手巧的女工们想了许多办法,除了用手套线编织衣物外,还用旧工作服改成小孩衣服。

到七十年代中期,具体哪年记不清了,经济情况好了些,买布不再需要布票,“的确良”大量上市,厂子里掀起一个自己动手做衣服、床单、枕头、门帘、窗帘的热潮,成品上还用彩色丝线绣上花,商店进了一大堆绣花绷子,都被抢购一空。

厂技术科的小金,比我高两届,是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材生,裁剪技术一流。她对我说,零件图、部件图、装配图那才叫复杂呢!画过那些图之后,再看只有四则运算公式的服装裁剪图,简直是简单得不得了!小金画一件上衣的图样,包括计算、画曲线直线、折摺缝印、剪纸样,全过程只须两个钟头,其间使用了计算器,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曲线全部使用曲线板、云形规绘制,非常标准。她先后给自己和孩子做过几套衣服,都非常合身。

刚开始缝制衣服时,没有缝纫机,用手针缝制衣服的明线歪歪扭扭的很难看,小金想了个绝招,在要缝明线的地方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分规的两个尖尖在直线上扎上一连串等距离的小孔,最后用针线顺着小孔缝线,就能缝出一条既笔直又针脚均匀的明线来,不过,象绣花一样要费很多时间的。

做过几套成功的衣服以后,小金名声大振,找她帮忙裁衣的人得排队,她也很会打算盘:我给你裁衣服,你就得给我缝衣服,换工!

车间有一位技术员小吴,六九届的,两个男孩的爸爸,他对小金的裁剪本领不以为然:那些裁剪图简单得要命,会画机械图的人谁个不会?不信我就做不出象样的衣服来,说干就干,小吴给五岁的老大量好尺寸,按裁剪图算好画好,拿剪刀刷刷刷几剪子就剪出衣服片片来,他会蹬缝纫机,哗啦啦哗啦啦车了一上午,连午饭也不吃,接着锁扣眼,钉扣子,衣服完工了,小吴老婆兴冲冲地给老大穿上,哎哟妈呀!怎么扣子都扣不上?!裤子也绷得紧紧的,蹲都蹲不下?小吴一看,可不咋的?整套衣服小了一圈。赶紧找裁剪图核对尺寸。

小金知道后悄悄提醒他:留没留车缝尺寸?(裁剪图给的是净尺寸,剪完纸样后必须加车缝尺寸才能剪布料,这是裁剪常识)小吴一拍脑门:乖乖,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呢?那套新衣后来只好给三岁的老二穿,稍大一些。这件事后来让厂里的女工们笑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