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山里的工厂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59

妈妈手稿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按照政策,西南三线保密工厂必须靠山分散隐蔽,因此,部属好几家大工厂,全部隐蔽在山谷之中,交通极其不便。我在的厂子是机修工厂,由哈尔滨、沈阳、成都三地的部属老厂抽调人员组建而成,专门为上述几家大工厂修理大中型机床设备、电机变压器、仪表仪器等。

厂子四面环山,正门设在两道陡峭的山崖之间,地势险要,若两边架上几挺机关枪,我想千军万马也难攻进去。从外面看,根本无法想象里面是一家几千人的大工厂。其中一个车间,精密仪器和贵重设备很多,整个车间都藏在山洞内,里面几台大型恒温恒湿机一年到头开着,尽管这样,有些设备还是生了锈,造成极大的浪费。

从厂子出来,经过一片稻田地,沿公路两旁是一个村寨,住着三四十户少数民族农民。过了村寨一直往西约三四公里便是职工住宅区,设有露天电影场、蓝球场、足球场、商店、粮店、煤场、澡堂、幼儿园、中小学等,唯独没有。。。最要紧的肉菜市场。

村寨农民经常挑菜来卖,间或有肉,活鸡或鱼,鸡蛋很便宜。有两成职工自己养鸡种菜,其余大部分就靠农民供应。

住宅的构造全部按照东北老厂的样式建造,分为平房、两层楼房和四层楼房,前两种内无水管和厕所,四层楼房是后来建的,才增加了水管和厕所这两种最基本的设施。

住宅区西南方向约二公里,依山建了一家部属职工医院,医护人员近六百,规模很大,医疗设备也很先进,附近村寨的村民都去那里看病,生小孩也必定到妇产科去。那儿的外科医生们曾经成功地抢救了不少车祸的重伤者,因而名声大振。

从住宅区西面的泥路往西北方向走五公里,经过一大片油菜地,过了一道石拱桥,便是一个大型的劳改农场,比安徽农场还要大,除了一望无边的葡萄架外,还有大片大片的苹果园、梨、桃、西瓜等等,一个很大的水库,里面养了各种各样的鱼,此外,还养了猪、牛、羊、马、狗、兔等,厂子的职工经常骑单车去买来吃。

白天,公路上有时会有车驶过,间或有几声喇叭响,厂子的广播站也会响上一两个钟头,到了晚上,一切都安静下来,除了几盏路灯发出微弱暗淡的光,周围便是黑黝黝的群山,看着都有点恐怖。寒冬季节,晚上睡觉绝对安静。有一次我从车水马龙的广州回到厂子,根本不习惯,静得耳朵嗡嗡直响,要戴上耳机听音乐才能入睡。盛夏时节,又是另一番景象,天空繁星密布,稻田地里一片蛙鸣声,此起彼伏,宛如一支不知疲倦的交响乐队,要很久才能入睡。

评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网上有描述的很全面的,地址http://news.qq.com/zt/2009/statestep/1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