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军民联欢晚会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07

妈妈手稿

一九六九年年底,场部领导决定在电影场召开军民联欢晚会。

场部的营区比女生连的营地大多了,中央是巨大的水泥晒谷场,四周是一排排整齐的营房,还有许多菜园,一个极宽敞的电影场,几个篮球场,一个大澡堂子。

晚饭后,全连集合,带齐道具前往场部,按指定区域席地而坐。场部的战士已经列队坐下,正在互相拉歌:XX连,来一个!XX连,来一个!等我们坐好,矛头就转过来了:五――连――来一个!五――连――来一个!这是光荣传统之一,不能不唱。

电影场上已架起了聚光灯,雪亮的白光把四周照耀得如同白昼,放眼看去,战士们的方阵是统一的雷锋帽、红五星、红领章、绿军装,非常整齐。而女生连队则五花八门,灰不拉几的旧棉袄,有的戴着旧军帽,有的戴着旧棉帽,有的围着五颜六色的头巾,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用连长的口头语来说,就是“老百姓的队伍,没办法”。

附近的村民得知消息,纷纷前来观看,围在外边,人山人海。他们都知道,这里住了许多“大城市来的,读了很多书的女子,她们以后是造飞机的”……

女生连队中不乏能歌善舞者,有七八个曾经参加过部队*思想宣传队的演出,其看家节目,如歌舞“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百万农奴把歌唱”等当然少不了。这些表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场部的战士也有精彩的表演,大多是小合唱,也有一些反映部队生活的歌舞,似乎演员们上台时都拿着小红本本,时不时就有节奏地挥动。

女生连队的三个节目是我印象最深的。

笫一是一排的京剧,沙家浜中“智斗”那场戏。三个演员是阿素、阿珍和阿军。阿素来自北航,正宗京片子,性格豪爽开朗,稍胖,音域宽广,音色圆润,饰演阿庆嫂;阿珍来自西工大,上海人,从头到脚都是肉乎乎粉白粉白的,中气十足,那悦耳的女中音唱起来毫不费劲,不比关牧村差,她反串胡传葵;阿军是来自人大的**,也是正宗京片,她在大学里是广播台的播音员,女生连开大会时连长指导员的发言稿都由她宣读,不比邢质斌差,阿军瘦精精的,饰演刁德一。

三人很有天份,在场部小乐队伴奏下,唱的比广播里的还好听。坐在我旁边的阿秀捅捅我,快看指导员那样子!只见不远处指导员正闭上双眼,随着京剧的拍子把脑袋瓜子左摇右晃,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阿素唱完最后一句,解放军方阵中立即站起来一位啦啦队指挥,唱得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一个要不要?!地动山摇似的一声齐吼:要!!!那三位想走也很难。

第二是阿荣和阿模自编自演的快板,阿荣把连队里的好人好事和趣事编成顺口溜,内容真实,语言幽默风趣,老乡们和小兵嘎子们都极有兴趣地听着。两个铁嘴极其熟练地打着竹板,她俩的记性真好,那么长的段子一点也不打顿,佩服。

我看看连长,快板中提到他时,他咧开大嘴在笑,手指不断地摸着嘴唇上边那一点点小胡须,这是他高兴时的习惯动作,几天前他和阿荣赛酒时产生的不快(比输了)看来已烟消云散了。再看指导员,快板里讲到他时,竟然腼腆得象个小媳妇似的,平常看惯了他一本正经作报告的样子,真有点意外。司务长和炊事班长小路不知到哪去了,没法子研究他俩的表情。

这第三吧,是我们三排二班的小歌剧“逛新城”,在那个年代里家喻户晓,说的是一对藏族父女在拉萨看到的新气象。

阿秀个子不高,样子象小孩子,嗓子又尖又嫩,自告奋勇演藏族女孩儿。至于那藏族老头子,阿荣和阿秀执意要我来演,理由有三:其一,藏族老头子不可能戴眼镜,而我班老九大部份是深度近视,没有眼镜连路也走不了,偏偏我生就的远视眼,符合角色的要求。其二,有一次我班一齐疯闹时,我曾经模仿过老人家的动作,阿秀说很象。其三,阿荣说我唱歌虽然音色谈不上悦耳动听,但调子很准,从不跑调,完全可以上台。我百般推辞也无用,后来一想,“逛新城”主要是女孩儿唱,老头子的唱段不多,上就上吧。

道具很简单,宣传队里藏族服装有的是,随便挑两套就行。可是站在台上往下一瞧,那么多的人盯着看,心里不禁有点发毛,但已无退路了,只有硬着头皮顶着上,就按平常排练的动作去做吧。听阿秀娇声叫:阿爸哎!我赶忙应:哎!

“快快走!”“噢!”“看看拉萨新面貌!”“女儿哟。。。”反正我就弯着腰,一边跟着阿秀在台上转来转去,装模作样地抬头到处观看“新气象”,一边顺着阿秀的唱词不断地哼哼,快快走来快快行哟啊呀呀呀呀呀。。。有时还得用手去摸摸下巴上那一小撮粘上去的胡子。

出人意料的是,节目挺受老乡们欢迎,我听见他们那边经常传来喝采声和笑声,当然,还没有好到要求“再来一个”的地步,但我和阿秀己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