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社教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99

[[[CP|W:250|H:190|A:L|U:http://file1.qidian.com/chapters/20112/20/1402586634338165753812703450923.jpg]]]妈妈手稿

大二下学期,我们到湖北省黄陂县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社教运动。

社教,全称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清查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问题,由各市、县干部和大学生组成工作组,进驻生产队,依靠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对干部进行清查,逐一过关。

社教期间,我们要与社员群众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分散住在农民家中,吃“派饭”。

我的运气较好,一直跟着工作组的小组长,充当助手。她年近四十,是县信用社的一名干部,经验丰富,办事干脆利落,我一直跟着她当助手,不用自己操心,无论扎根串连,还是大会小会总结发言,清查账目等,都有这位前辈在前面顶着,轻松多了。

吃“派饭”是每户一天轮着来,社员对工作组的人不敢怠慢,总是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虽是粗茶淡饭,也还能填饱肚子。

最令人难受的是没法洗澡,我们下乡时正值冬季,用水都得自己到河里挑,回来再用柴禾烧热。我和小组长住在一位军属家里,天天有热水洗脸洗脚,我都很知足了。班上有位女生运气不好,她在的生产队水源奇缺,“三同”的社员家中,阴盛阳衰,女同胞一大群,一盆热水轮流洗,到最后象浓汤似的,她怎么也洗不下去,只有用湿毛巾擦擦了事,后来改用冷水,咬咬牙关挺着洗。没有水井,没有自来水,衣服要到河里洗,对于用惯水龙头的人来说,是很伤脑筋的事。

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阿桢,湖北荆洲人,体格魁梧,国字脸,颧骨很高,嗓门洪亮,工作组长认为他块头够大,又是学生干部,必定能压住阵脚,于是把他分到条件最差的生产队去。半个月后,当我们全班聚在公社开会小结时,我们见到阿桢,差点儿不认识了,只见他国字脸成了尖脸,高颧骨更高,两颊深陷,眼睛旁一圈黑晕,整个熊猫眼,背驼着,活象个骷髅头。原来阿桢住的贫农家条件极差,他只好睡在柴房里,那里放着两副破破旧旧的棺材(当地风俗习惯,老人岁数大时都要先把棺材准备好放在家中,随时可以用),别看阿桢牛高马大,却是胆小如鼠,每晚在柴房里点着个鬼火似忽悠悠的煤油灯,伴着两副棺材,彻夜不能眠,这样半个月下来哪能不变样的。政治辅导员一看,赶紧再派多一个胆大的男生去陪阿桢,这才使他缓过气来。

说也奇怪,男生个个都变得黑黑瘦瘦,女生却个个红光满面,脸蛋儿象吹气球似的鼓涨起来。全年级三十多个女生,有二十多个都是这个样子,社员们开玩笑说女生把好东西都抢吃了。后来大家猜想,可能是贪吃番薯,吃得太多的缘故吧,搞完社教回校后不到两个星期,全部女生脸孔恢复原状,因为学校没有番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