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琉璃厂(5)
作者:司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53

说完,何其庸转过身去,继续捏揉着手里的鱼食,朝鱼缸里投喂。

林浩怔怔望着师傅,见师傅背对着自己,挥手逗着缸内的两尾锦鲤,仿佛刚才从未转身跟自己说过话似的。

从小到大,师傅从未这样背对着自己。林浩心里忽然莫名地慌乱烦躁,说不上来为何。

出了院子,正好见到乌战名开车从家赶来,把车停在了林浩的车旁,见到林浩出来,乌战名凑了过来,说些吃了吗早呀的闲话,林浩闷闷不乐地随口打了声招呼。乌战名见林浩像是有心事,也就不再说话,拍了拍林浩的肩膀说了声忙去吧。林浩答应了一声,开车朝琉璃厂赶去,到了琉璃厂外,林浩心内的烦躁仍未平息。

林浩坐在车里,从储物箱里摸出一个小药瓶来,倒出两粒药扔进口中,拧开了音响,车内响起了一首古筝曲。林浩强迫自己凝神聆听古筝曲,这样能放松自己。这是林浩的心理医生告诉他的。林浩小的时候,何其庸就四处托人寻访林浩的妹妹,等林浩长大后,林浩自己托人寻找自己的妹妹,一直杳无音信。林浩记挂比自己小一岁的妹妹,只要一想起失散远方下落不明的妹妹,心里就会难受,难受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了疾病,就必须看心理医生。吃了几年药,听了几年舒缓情绪的音乐,林浩才渐渐地有所好转,没想到今天师傅的几句话和背影一下子把旧疾给提了上来,心难受得要死。

过了好大一阵子,林浩的心情渐渐平缓,这才想起刚才师傅说的尸解瓷。

读初中的时候,林浩就在师傅的书房里看过一本线装《抱朴子内篇》,上面有关于尸解的解释。

那书中说:仙人分三等,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了。尸解也称作解化也。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剑,或竹或杖,及水火兵刃之解。另有升化,羽化,隐化,示化,示卒,示终……名称有异,手法亦有多种。如以剑化为尸体,待后人开墓发棺而视时,假尸体已还原为一柄剑,沉于馆内,谓之尸解剑。另有壶公将废长房去,及道士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符于杖,谓之尸解杖。

林浩当时看那《抱朴子内篇》纯粹是为了看书中的插图和幻异传说,当时觉得人分三六九等也就罢了,这仙人还分上中下三等,比较有趣,故记忆深刻,今日忽从师傅口中听到了尸解瓷三个字,不由得想起了古籍上的记载。

林浩正揣摩尸解瓷究竟是什么物件时,忽然看到了车窗外的一个人。

那人骑着辆摩托车驶进了琉璃厂,车后座上绑着个大箱子。林浩看到那人戴着顶渔夫帽,戴着一副太阳镜。

很眼熟。

林浩忽然想起昨天遇到的那个女孩,收破烂的女孩。

难道她也是专门走街串巷收古玩的货郎?

林浩下了车,走进了琉璃厂的东街,走了没多远,便看到了那个女孩。

摩托车停靠在墙根,后座上的大箱子被搬到了地上,那女孩正从箱子里一件一件地往外拿着东西,摆放在铺着一块蓝碎花蜡染布的地面上。

等她把箱子里的物件全都摆了出来整理好,坐在小马扎上左顾右盼时,林浩朝她走了过去。

一眼,林浩只看了一眼,心里便犯了疑。

地上摆着几个粗碗,一摞大小不一的碟子,一个笔筒,一个小巧的号脉瓷枕,一个香薰和一对瓷塑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