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河北义士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2

次日,袁绍见众诸侯都已散了,遂集合诸将商议归程。[手打吧(www.shouda8。com) 疯子手打]诸将闻命皆至,袁绍高居帅坐,众文武坐在一旁。袁绍见众人皆至,遂开言道“众位,我有一言请诸公静听”。众人闻此皆竖耳静听,袁绍道“我军来此已有一段时间了,现各路诸侯皆散,我等是去是留望诸公为我一决?”。袁绍话刚说完,文丑就高叫道“还留什么,我看还是回渤海吧,这种地方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老子早就呆够了”。袁绍还未出言,颜良就对文丑喝斥道“二弟,此乃军国大事,不得妄言”。文丑颇为委屈的应了一声。袁绍见此笑道“无妨,言者无罪,诸公尽可畅所欲言”。

忽一人起身言道“文丑将军所言极是”。众人抬眼看去,原来是张颌。袁绍道“不知?义有何高见?”。张颌道“我军高举义旗,顺天应人而来,主公坐领盟主之位,兵临汜水,大战虎牢,收复洛阳。华雄授首,敌军丧胆。虽有荥阳之失,然对于大局无损。此所谓功成名就也,徒留此处无益,不如且归,在做良图。未审主公之意如何?”。诸将闻此皆点点头,表示赞同。独荀攸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袁绍见此遂对荀攸道“不知公达以为如何?”。荀攸道“主公,已有打算又何必问我?”。袁绍笑道“我虽有打算不知于公达之意是否暗合,况诸将不明,请试言之”。

荀攸遂道“诸公之言未善,以愚意度之。此行虽获威名,不过乃虚名耳。我观天下干戈方起,今后必成诸侯割据之势。徒有虚名无疑,不如自身强大。渤海弹丸之地,岂可容身?莫如趁诸侯立足未稳,别取他出为家。否者我大军尽出,无有寸功,有何面目去见渤海父老?望主公思之”。袁绍闻此点点头,诸将也叹服不已。太史慈问道“不知公达以为取何处为家为好?”。众将也一脸好奇的看着他。荀攸刚想出言,就听帐外军士禀道说营外有一先生特来投奔主公,请主公定夺。袁绍闻此刚想叫颜良将他请进来,荀攸忽进言道“主公应出迎以示主公求贤若渴之心,到时天下智能之士必来投主公也”。袁绍闻言点点头,吩咐诸将一起出迎,诸将自是应命随我而出,去迎接此人。

众人到了营门外,就见一人早已等候多时了,袁绍抬眼看去,只见此人大约三十左右,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飘飘然有隐者之风,袁绍知此人必是隐士无疑。遂向前行礼道“汝南愚夫见过先生,累先生少待我之罪也,还请先生不要怪罪”。我在看他的同时他也在细细的打量着我,见我如此有礼。遂道“山野之人有劳将军亲迎不胜惭愧”。袁绍道“先生过谦了,如不嫌弃,烦请大帐一叙”。此人笑了笑道“如此,打扰啦”。袁绍于是当先引路,将此人请回大帐,此人见此满意的点点头。

到了大帐,此人也不谦让,径直在主位坐下,袁绍与荀攸见此颇为无奈的摇摇头,但没有说什么,坐于下座。诸将也是一脸平静的随意的坐着,倒是颜良,文丑见他如此无礼,心生不满。见自己的主公没有说什么,自己也不敢造次,只是用愤怒的眼光注视着那人。如果眼光可以杀人的话,恐怕他都死过许多次了。不过他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依旧随意的坐着。

荀攸见气氛有些沉闷遂开口道“不知先生何许人也?”。此人笑道“我乃广平沮授是也”。荀攸惊道“先生莫非是昔日曾任黄门侍郎的沮授先生?”。沮授笑道“些许往事,不足挂齿”。诸将听此也都大惊不已,不想此人还有如此经历。袁绍见此笑道“原来是沮授先生,某闻名已久,今幸得相见,足慰平生”。沮授道“些许微名,不当将军如此”。袁绍道“不知沮授先生此来何以教我?”。沮授笑道“愿闻将军之志”。袁绍道“绍虽智术浅薄,然也知大丈夫不可空老于林泉之下。遂立志扫平天下,威震四海。不知计将安出?”。

沮授道“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袁绍喜道“此我之本心也”。荀攸闻此点点头,含笑不语。诸将闻之,既惊且喜。其惊之因在于没想到此人还有如此远见,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喜在于如此远略,必定会用到他们,可以建功立业,名扬天下了,怎能不喜。颜良,文丑见此,不由的相视一眼,各自舒了一口气,还好当时没有下手,要不然怎会得到如此大才。

袁绍见众人对沮授俱钦佩不已,遂向沮授下跪行礼道“如先生不弃,绍愿拜先生为军师,每天悉听教诲,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沮授笑道“授久乐山野,懒于应世,不能奉命”。袁绍恳切道“先生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山野之间,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说完又拜了两拜。沮授见袁绍如此诚恳,遂扶起袁绍,下拜道“如明公不弃,授愿效犬马之劳”。袁绍闻言大喜道“今得先生,天下不足虑也”。沮授道“主公,谬赞了”。

众人从新落座,袁绍因新得沮授大喜不已,遂吩咐下去,摆宴为沮授先生接风。沮授自是感动万分,在心中暗暗发誓要为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一会,酒宴就摆好了。众人落座后,纷纷向沮授先生敬酒。沮授见推迟不了,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来,不过一会,便觉微醉。袁绍趁机道“不知我军先去何地为家?”。沮授道“当先去冀州,此乃钱粮之地。今韩馥无才,如不先取,必为他人所得,到时悔之晚矣”。袁绍道“不知此时可否?”。沮授笑道“此时还不是时候,主公应先回渤海休整一番,待时机成熟,冀州必唾手可得”。袁绍以目视荀攸,荀攸点点头表示赞同。袁绍遂道“既如此,就按沮授先生的意思办,明日收兵回渤海”。沮授闻此道“主公英明”。众将自然无不应命,又喝了一会,我见众人都有醉意,遂散席,诸人皆离去,我也在颜良,文丑的搀扶下,向自己的营帐而去,之后就不省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