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羌族之乱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81

袁绍带领着众人又回到了洛阳之后,发觉自己与众人甚是疲劳,遂决定先回家里休息一下,待明日再去面见叔父。{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

于是袁绍他们一行人,不动声色的向袁府而去,经过城门的时候都没和曹操打一下招呼。到了府邸,交代了王越,典韦几声。自己带着二女来到了后院各自休息不提。

傍晚时分,袁绍刚醒,就发现秀儿与宁儿都坐在床边守护着我。

见此,袁绍疑道“秀儿你什么时候醒的?”。

秀儿道“我与宁儿姐姐也是刚醒,宁儿姐姐就拉着我一起来看你,见你还未醒就坐在床边等你”。

袁绍闻此向秀儿道“有劳秀儿了”,却无视宁儿的存在。

宁儿原本听秀儿说她还感不好意思,后见我无视她,遂道“袁大人,民女还有事就告辞了”,说完泪洒飞奔而出。

秀儿见此急道“夫君,快去追呀,宁儿姐姐伤心了”。

袁绍也知此举伤害了她,遂知会秀儿一声,向宁儿追去。

袁绍见宁儿跑到了河边,刚想叫她一声。忽然宁儿自言自语道“你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我呀?不就是因为我刺杀过你吗?但是当时我有什么办法,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又怎能不报?”。

闻此,袁绍停下了脚步,静听宁儿在吐露心声。

果然,宁儿又道“后来我知道错怪你了,也多次想找你解释一下,希望你能原谅我,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原本和你一起来洛阳,以为有机会向你倾诉我的这份爱,不想你还是不理我,你让我怎么办?”,说着泪不觉得就流了下来。

听到这里,袁绍才明白原来宁儿对自己有如此深情,也思自己却是因为刺杀之事,对宁儿疏远了。

想到这里袁绍笑道“这位美女不要哭了,我家的花花草草都快被你毒死了”。

宁儿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大羞不已,自己的心里话怎能被人听到呀?,太羞人了。

满脸通红细语道“你怎么能偷听人家呀”。

袁绍走上前去,将宁儿揽入怀中,笑道“我如果不偷听又怎会知道宁儿对我的深情呀”。

宁儿闻言感动道“你终于接受我了”。

袁绍用手刮了一下宁儿的秀鼻笑道“傻丫头,我的宁儿如此巾帼不让须眉,我又怎么不喜欢呢?”。

原本我想听到这些,宁儿应该喜悦才是。不想宁儿见我承认她是我的女人之后,流泪道“夫君,你知道吗?宁儿为了这一天,等的好苦”。

袁绍闻此没有说什么,只是将宁儿抱的更紧了,就这样我们彼此依偎了好久。

宁儿才留恋的离开我的怀中道“夫君,我们还是回去吧。秀儿妹妹应该等急了”。

袁绍点点头,牵着宁儿的小手向房间走去。宁儿虽然有些害羞但还是没有拒绝我,或许在她的心里巴不得我这样。

就这样我们慢慢的走到了秀儿面前,秀儿见我们如此调笑宁儿道“这下宁儿姐姐终于如愿以偿了”。

宁儿听到这些大羞,忙将玉手脱离我的手掌,与秀儿打闹起来。

过了一会,她们才停了下来。秀儿道“夫君,方才叔父大人派人来叫你过府一叙,我给忘记了”。

袁绍闻言叹道“本想明日再去见叔父,不想如此。你们留在家里我去去就回”。

二女答应了一声,袁绍出来招呼典韦一起向叔父府而去。

行了不过数里,便看到那熟悉的府邸,因我常来自然不需禀报,袁绍与典韦径直向大厅走去,叔父已经等候多时了。

叔父见我到了,喜道“吾家千里良驹,终于回来了”。

袁绍道“有劳叔父挂念”。

叔父道“不知绍儿近来可好?”。

袁绍知叔父想什么,遂将渤海境况向叔父一一到来。叔父仔细的倾听着,不时的点点头。

当我说完之后,叔父颇为满意道“汝渤海所为为叔甚为满意,现乱世一起,真是我家崛起之日也”。

袁绍听此感到一头雾水,疑道“不知当今有何动乱?”。

叔父道“汝不在朝廷不知此事也算是正常的”。

遂将动乱之事,向我到来。原来是西凉羌族地区发生动乱,究其缘由在于益州的改制。

益州古巴蜀之地也,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说的就是益州对于天下的重要性,因此益州必须交于忠信之人,方可无余。

不想朝廷却将如此重要之地,交于刘焉。提起刘焉大家可能不熟悉此人,但说起另一人大家一定熟悉,那就是刘备。刘备起家之时,曾认刘焉为叔,刘焉也资助过刘备兵马钱粮。前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后因平乱之功,得以坐领益州富庶之地。然而刘焉早有不臣之心,到了益州之后。向圣上上书道鉴于黄巾之乱,希望朝廷扩大州牧的权利,得以自行招募军队,宿卫一方。后不等朝廷同意,自行此制。朝廷以天下方定,不想妄动刀兵。是以默许了此事。

各地州郡太守见此,纷纷敛财聚众,以图将来。大汉名存实亡。

凉州原本就是动乱之地,民族矛盾非常突出。当地刺史如此,无疑激发了矛盾。终于羌族忍无可忍,在韩遂,马腾的带领之下,高举义旗,攻击各郡县。刺史没办法抵挡,只得上表朝廷,望圣上早日派兵戡乱。朝廷知此,大惊不已,急让司空张温率董卓等前去平叛。

袁绍叹道“不想我离京方数月就发生如此之事”。

叔父道“世事无常,我知此才以汝婚事为由将汝唤回洛阳以待时机”。

袁绍方知叔父的用心,彼此又交谈了一会,叔父见天色已晚,遂让我回去了。

袁绍告辞而去,到了家里,和秀儿她们说了一声,自去休息不提。

。。。。。。。。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鲁恭王后也。肃宗时,徙竟陵。焉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阳城山,精学教授。举贤良方正,稍迁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焉乃阴求为交址,以避时难。议未即行,会益州刺史郗俭在政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并为寇贼所害,故焉议得用。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是时益州贼马相亦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数千人,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杀郗俭,又击蜀郡、犍为,旬月之闲,破坏三郡。马相自称“天子”,?至十余万人,遣兵破巴郡,杀郡守赵部。州从事贾龙,先领兵数百人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龙乃遣吏卒迎焉。焉到,以龙为校尉,徙居绵竹。龙抚纳离叛,务行宽惠,而阴图异计。

沛人张鲁,母有恣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遂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修而并其?。

焉欲立威刑以自尊大,乃托以佗事,杀州中豪强十余人,士民皆怨。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焉四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奉车都尉,并从献帝在长安,唯别部司马瑁随焉在益州。朝廷使璋晓譬焉,焉留璋不复遣。兴平元年,征西将军马腾与范谋诛李?,焉遣叟兵五千助之,战败,范及诞并见杀。焉既痛二子,又遇天火烧其城府车重,延及民家,馆邑无余,于是徙居成都,遂疽发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