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黄巾起义
作者:李陆林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99

第三章黄巾起义

第二日,我还未醒。就听典韦禀告道“主公,府门外有一自称你妹妹地女子求见”。我知必是蔡琰无疑。遂让典韦叫她进来,过了一会儿。就见琰儿蹦蹦跳跳而来,看见了我喜道“袁大哥,你起来了”。我道“不知琰儿来此所为何事?”。琰儿兴奋道“袁大哥,你昨日不是答应教我诗歌吗?今特来求学”。我闻言点点头。正说之间,兰儿见我起来了遂道“相公,你醒了,可以吃饭了”。我道好,琰儿见这女子叫我相公,愣了一下。遂向兰儿行礼道“琰儿见过嫂子”。兰儿闻言吃了一惊,才发现我身旁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女孩。闻听此言喜道“妹妹,不必多礼”。我见此遂插言道“不必如此客气,我们去吃饭吧。”。她们一起道好。我们于是向饭厅走去,刚到饭厅,就见姐姐正在摆放碗碟。我道“姐姐,辛苦了”。姐姐闻听我言,刚想叫夫君,忽见兰儿后跟着一白衣女子。遂改口道“弟弟,你醒了”。我点点头,琰儿见我叫她姐姐。赶紧向她道“琰儿,见过姐姐”,姐姐闻言喜道“你就是我弟弟昨日认得妹妹吧,果然美貌如花”。琰儿闻言喜道“姐姐,过奖了。姐姐的美貌才是如花似月”。正当她们正在彼此夸越对方美貌时,秀儿端盘而入。兰儿刚想去接一下,琰儿早就跑了过去。接过盘子道“嫂嫂,辛苦了”。秀儿闻言娇羞不已,我见此遂向琰儿解释道“这位必不是你的嫂子”。秀儿闻此脸色白了一下,不想被我发现了。心中窃喜不已,想必秀儿早已对我芳心暗许了。正想之间,琰儿向秀儿赔礼道“这位姐姐,小妹堂突了,望请原谅”。秀儿勉强笑了笑,借口去盛饭,小跑了出去。姐姐见此责备我道“弟弟,还不快去将秀儿哄回来”。兰儿也道“是呀,少爷,不要辜负了秀儿妹妹地一片心意”。琰儿也在一亲道“是呀,这位姐姐长得这么美,大哥放过了她,岂不可惜呀”。惹得我们一阵大笑声,我见此急忙向秀儿追赶去,刚跑到花园一角时。就听到一阵哭声传来,我转眼看去,原来秀儿正蹲在墙角,流泪不止。我见此不由得心中一痛,刚想上前去安慰一下秀儿。只听秀儿自言自语道“少爷,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是我长得不够漂亮?还是你嫌我身份低微配不上你?你可知你第一次将我抱入怀中,我就喜欢上你了。当你为我理好被角时,我就决定此生非君不嫁了。可你为何对我视而不见呢?难道我在你的心中一点地位都没有吗?那怕你只贪图我的美色,秀儿我也心甘情愿地跟着你,相守一生,无怨无悔”。闻听此言,我不由得感动万分。没想到秀儿对我用情这么深,遂调笑道“这位小姐,不要再哭了。我家的花花草草都快被你毒死了”。秀儿闻听我言,先是一喜后又大羞不已。把头藏在自己的怀中,怎么都不肯露头。我无奈得抱着秀儿好言安慰了她一会,她才满脸羞红地道“少爷,你到底喜不喜我?”。我闻言道“我们家的秀儿长得天生丽质,傻瓜才会不喜欢你呢,你看我像是傻瓜吗?”。秀儿喜道“少爷,才不是傻瓜哩。少爷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我道“即如此,秀儿怎么还叫我少爷呀”。秀儿闻言害羞了叫了声相公,我满意地亲了亲她一口。遂道“秀儿,我们去吃饭吧。姐姐她们该等急了”。秀儿闻言点点头,忙从我的怀中下来。快步向饭厅走去,我紧随其后。到了饭厅,免不了受到她们的调笑。众女闻秀儿叫我相公,已知我已接受了秀儿,俱恭喜不已。经此事之后,众女的关系也愈加亲密不已。就这样,平静过了二个月,我每天不过是陪陪她们,教教琰儿诗歌罢了。练兵之事有张辽他们,我委实放心。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消息传来洛阳,京师震动不已。我闻此欣喜不已,以为征战天下之日不远矣。灵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郎中张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曰:“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帝问其故。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曰:“国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曰:“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耽,径入宫中来谏帝曰:“刘谏议得何罪而受诛?”帝曰:“毁谤近臣,冒渎朕躬。”耽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曰:“封?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即于狱中谋杀之;

我闻此愤怒不已,原本以为灵帝虽然昏庸,但尚可扶之,不想观今日所为大失所望。遂上表道: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帝怒,以为我讽刺他为亡国之君。遂要下狱与我,张让谏道,袁绍虽出言不逊,但毕竟有家族作后盾。不可下狱杀之,不如罢官去职,让他自行招募军队。平叛黄巾,事成陛下无黄巾之乱,事不成则去一竖子。何乐而不为。帝以为善,遂一面命蹇硕接管我所统领的军队,一面下诏让我讨贼将功补过。消息传来,满朝哔然。自此原本对汉室心存一点怀念之人纷纷心死,我之大名威震九州,为后来聚揽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