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关于三春
作者:周宗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94

二十四 关于三春

下面是摘自海南在线的一名佚名作者的文字:

《红楼梦》第五回里关于元春的判词,有“三春争及初春景”句,一般论者都把“三春”解释为迎春、探春和惜春,如冯其庸等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就把这句的含义说成“隐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运不如元春的荣耀显贵”。{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但在关于惜春的判词里,却又有“勘破三春景不长”一句(关于她的曲《虚花误》头一句也是“将那三春看破”),上述词典则解释为“惜春从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运中看破红尘”。按这样的解释,似乎只要从元、迎、探、惜里任意抽出三位加以排列组合,都可说成“三春”,而元、迎、探、惜的名称设计本是以“原应叹息”为谐音的,似不可随意割裂。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又有“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谶语,如果这句话里的“三春”还是指四姐妹中的三位,那么,究竟是哪三位呢?解释起来,可实在费思量了!上述辞典却还是想当然地解释为元、迎、探三春,细想一下,这样解释实在很难说通,如果“去后”是“死后”的意思,那么只有元、迎两春;如果“去后”是“远去(嫁)后”,那么只有一个探春;如果“去后”是“出家后”,那么只有一个惜春,怎么归并同类项,也得不出“三春”来。上述辞典是把元、迎之死与探的远嫁归并为“遭受毁灭”的悲惨命运,故得三,但惜春的遁入空门,难道就不悲惨吗?而且,按曹雪芹的构思,在已遗失的八十回后的篇幅里,惜春很可能是在探春远嫁前就先悲惨地埋葬青春的,况且探春的远嫁虽有不得已的痛苦一面,但也由此比元、迎、惜命运的悲惨度减弱,还谈不到是“遭受毁灭”。秦可卿的“三春去后诸芳尽”一句里的“三春”,不大可能是选出元、迎、探为坐标而排除掉惜春,她似乎要说“四春去后诸芳尽”才合乎以人为坐标的逻辑;更深一步想,“诸芳”里如林黛玉,也未必是在元、迎、探、惜中的“三春去后”才“尽”的,她很可能在元、迎两春死后就先于探、惜而“尽”了。其实,从字面上看,“三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三度逢春”,也就是“三年好日子”的意思。“三春争及初春景”,就是说三年的好日子里,惟有头一年最好,后来是一年不如一年。“勘破三春景不长”,则是说看破了好日子也就是短暂的三年。“三春去后诸芳尽”,更明明白白地指出,三年的好日子过完后便有大难临头,不仅所有美丽的女性都会失掉幸福陷入惨境,而且贾府所有的生灵也都会“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春”一词在红楼梦中反复出现,但其解释都差强人意。其实,“三春”在一牍的意思是指元迎探惜四春中的某三春,这就看当时的语言环境,如果是惜春口气,那就是元迎探,尽管这样解释有些许漏洞。二牍的意思就是代指吕留良。春分为孟、仲、季三段,三春的“三”是一个序列数,说的是第三春――季春,即末春、晚春。晚春谐音晚村,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其著作有《吕晚村先生文集》等。“勘破三春景不长” “将那三春看破” 其二牍的含义都是因吕氏一门的悲惨遭遇发出人世无常的悲叹;“三春事业付东风”――吕晚村反清复明的事业断送于东风(雍正)。至于“三春去后诸芳尽” 、“三春争及初春景” 也是讲的吕留良(晚村),其深刻含义我们将在以后分析。“三春”暗喻晚村是不是太牵强?为了释疑,曹雪芹派宝玉出面予以肯定――宝玉题大观园“蘅芷清芬”诗:“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谐音“晚村――三春找,又托一吕想”,从三春可以找到晚村,再往“吕”字上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