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书窗外的风雨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22

可是在大明朝东南海域空前繁荣的同时,其它地方却完全烂的不可收拾。{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

在东北满州的持续掠夺和攻击下,明朝的财政赤字连年翻番,苍天也在这个时候助纣为虐,在明朝最紧要,最需要关怀和爱护的关头,他竟然连年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成天跟明朝政府过不去。明朝皇帝被财政亏空弄得焦头烂额,又不能到哪儿去抢,没办法,只好裁汰政府机构,精减公务员队伍,以压缩开支,减少赤子,可是这一裁不要紧,却裁出了一个自己的掘墓人,他就叫李自成。

在我爹跑出跑进忙着做进出口买卖的时候,这位哥们在离我爹几千里的塞外北疆宁夏当驿差,也就是邮寄员兼招待所服务员之类,虽然没多大前途,但好歹也是个事业单位编制,不想这一裁撤驿站,砸了这兄弟的饭碗。这兄弟也不是什么好鸟,无法无天,其实和我爹也差不多,一看吃饭没有保障,一气之下,揭竿而起,加入了造反的农民军。

那个年代,西北连年大旱,饥民四起,盗贼纷立,朝廷几次征剿,但都是死灰复燃,没有穷境,累得朝廷疲于奔命,加上满州在东北一直就不消停,天灾**加上匪患再加上侵略,大明朝已经近乎散架了。

这个时候的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世界上每天发生的许多事情,于我而言,都是异常的遥远陌生,我完全每天沉醉在书海学问中,快意遨游。这样下来,我的进步非常快,在启蒙恩师曾其五的指点下, 8岁时,我就通晓四书五经,10岁时,我就能够写一手流利的八股文,12岁时,我就能熟读春秋左传。当时我爹的一位哥们王观光到我家来,看到我的诗书文章, 很是吃惊,比较负责任的对我爹说:“你这个儿子将来肯定是个英雄人物,不是你能够可以相比的。”

我爹听了这话不太怎么相信,但是还是很高兴,而我也以自己的认真在不断进步着。1638年,也就是我大约14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南安县学当廪生。1644年,我20岁时,以优秀成绩名列首榜进入南京的国子监太学深造,拜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儒、高级知识分子、大学问家钱谦益为师。

在南京城里念书的时候,我就声名鹊起。

大明朝在这个时候内外交困,风雨飘摇,而我却对这些没有任何的感知,只是在认真的研究学问。我的学问早已很快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誉,包括我的老师钱谦益,说我的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典雅,视我为旷世奇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并为我改名“大木”,含有 “大木寄危厦”之意。其实我的学习兴趣远不限此,在修文之余,我对武术运动极为迷恋,舞剑骑射,我是样样在行。当时南京城里一位算命的人曾经对我说,我是一个不寻常的人,骨相非凡,命中注定是一位英雄,而不会去只当个什么进士、状元榜眼之类。那个时候我正对读书做官治理天下感兴趣,听他这么说,我只是一笑置之,根本就没怎么当回事。

我爹因为“性情荡逸”,他的学习时光都被打架或者出海做买卖给耽误了,这常常令他自卑不已,现在权势熏天,自然把我当作重点培养对象,把两代人应该做的学问,都全部集中到了我的身上。看到我学富五车,我爹自然是十分高兴,想给我买个状元来当,以便我将来能官运亨通。

我是谁,我能靠这种办法来博取功名吗?要不然那些圣贤书岂不是白读了?所以我很恼火的对我爹说:“为国 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

我爹当时对我的这种态度十分不理解,当然了,我爹作为一个革命事业有成的粗人,基本还处在他那个有奶便是娘,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的阶段,我发现我和我爹之间竟然存在着越来越深的区别。我日益觉得,我被我的老师和父亲培养成了“士”,而我爹依旧还是一个重商主义者,一个"海盗",也许我们父子最终分道扬镳的根源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