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我爹的崛起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66

1625年,我爹的时代正式开始了!

在颜思齐去世后,由于众人的一致推举,颜思齐的拜把兄弟、铁哥们、死党、亲密战友我爹,也就是郑一官同志,全面继承了颜思齐的革命事业,在沉痛悼念颜领袖,承受颜领袖去世带给革命事业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后,我爹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把革命事业继续推向新的**。

我爹没有胡言乱语,他有这个实力,由于身兼革命领袖颜思齐同志和大财阀李旦同志的双料继承人,并且在1625年同时照单全收了这两份沉甸甸的遗产。所以,日本和台湾的华人社会,完全由我爹来掌管。

我爹开始出招了,通过他天才的海盗才华和杰出的工作潜能,要在革命道路上取得更辉煌的胜利。

要革命靠什么?很多人不一定能一下子答上来,我爹却能毫不动摇的一口咬定:钱和人!

要来钱,必须大力开展进出口业务。我爹利用他干爹李旦的家底,加上他天生的海盗天才,没多长时间,就把生意梳理得是井井有条,财源滚滚,人差点被钱给砸死。

至于人,更好办,我爹到大陆沿海去,赈济贫苦的老百姓,给钱给粮,愿意来台湾的,免费提供船票,包揽到台湾以后的食宿问题。当时大陆沿海天灾频仍,人民流离失所,我爹的慷慨措施和菩萨心肠,赢得了沿海人民的一致拥护,移民大潮挡也挡不住的涌向了台湾,照官府的史书说的那样:“海上无赖奸民咸归之”。这话虽然我们爷儿俩不爱听,但其实也就是这么个理儿。

到1626年,也就是我爹继承革命事业的一年之后,确实气象万千,大不一样。原来只有的几十条破船,现在一下猛增到120只左右。我爹挑选具有海盗素质的移民担任水手,挑选热爱土地的本分农民种植稻谷,还有工匠、渔民等等职业,都根据他们的特长爱好进行对口培养,为革命事业带好接班人。就这样,革命事业滚雪球般的日益壮大,到1627年的时候,那大约120条船像变魔术般的增加到了700艘,聘用职工7万人,到了下半年,那700艘船又神奇的变成了1000艘。太惊人了,就是繁殖能力惊人的老鼠或者母鸡,也不见得有此本事吧?把现在所有的上市公司梳理一遍,有哪一家曾经能够全线飘红,取得这样高的增长率?又有哪一个顶着“经营之神”、“企业之父”等桂冠的工商界人物,能够有过这样的辉煌?

年轻的、英明的、睿智的我爹真是神了!

由于明朝官府始终不肯承认我爹的合法地位,对我爹的革命事业总是哧之一鼻,对我爹的称谓依旧是“海盗”、“海寇”、“海匪”之类,并处处限制、压制我爹的进出口买卖,我爹开始对这些不大计较,可是后来出于革命实践的需要,我爹觉得,要好好的和明朝当官的讨论一下礼貌问题,以及对我爹本人的称谓问题了。

开始讨论了,但讨论方式比较特别,我爹带领着庞大的船队,几次登上厦门、金门等沿海各地,拿着枪炮回故乡随便走走。那些明朝守军肚子整天都吃不饱,拿什么和我爹手下那些营养过剩、膘肥体壮、性情粗野的海盗分子打架?沿海人民经常受我爹的恩惠,所以我爹一到哪里,哪里的士兵就跑得找不到人,亲朋故旧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一致欢迎我爹带兵回乡探亲。我爹也是心情特好,抓住那些腿跑得不快的什么游击、把总等大小军官,都待若上宾,招待一番,好吃好喝后,再护送回去。就是那些落败的都督之类,我爹都不追赶,任由他们逃去。

明朝当官的真的傻眼了!打又打不过,哭也没啥用,这可怎么办呢?

没办法,不就是个礼貌问题嘛!明朝当官的终于想通了,决定对我爹要用礼貌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