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不平凡的1624(2)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85

在那个没有任何秩序的海上世界,我爹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员工,也作为他的干爹李旦的贸易代表,与荷兰人联合,几次率船队对私自与西班牙人合作,前往吕宋与西班牙人贸易的中国商船进行了严厉打击。虽然这些举动常常被后世的所谓史学家拿来攻击我爹,证明我爹是不折不扣的海盗,是海上的匪类。其实对我爹的这一段历史,我本人是持赞许和支持态度的。批评我爹的人,我认为那都是些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人。我想问几个问题,请这些总是义愤填膺的史学家帮我回答一下:

1.在没有任何法律与秩序,没有任何安全和生命财产保证,杀人不用偿命,没有任何游戏规则的进出口贸易行业,要想生存下去,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请诸位指点一下迷津,提一些高见出来。

2.占据吕宋的西班牙人好几次屠杀居住在该地的华人,使得当地的华人数目剧减,生存条件大幅恶化,针对这样一批穷凶极恶,没有起码*观念的暴徒,真应该送他们炮火才行,只为图点小利,就给他们送吃穿用度的中国船只,是没有任何民族立场,唯利是图的奸商,对他们的这些船队,击沉、阻拦它们,完全是合情合理,根本不需要任何手软,难道我们应该鼓励支持残杀我们同胞的凶手吗?

3.当时的荷兰人对中国是持平等通商态度的,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屠杀、驱逐华人事件,所以我爹和他们合作,是完全符合民族大义的。这么做,有什么不应该吗?

我在很多年以后,看到荷兰人对我爹这时候的一些记载,证明我爹确实是在洋人的历史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后来担任荷兰第二任台湾总督的德韦特,那时正在澎湖服务,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经过雷约兹司令的批准,我们每天都期望能够在这里集中二、三十艘中国帆船,通事一官(我爹当时的名字叫郑一官)被派往北方去截击俘获一些船只”。

我爹在荷兰的跨国公司当白领时,也积极参加一些身体力行的体力活动。1624年八月二十三日,革命领袖颜思齐率满载革命力量的船队抵达台湾,在笨港(今北港)靠岸。我爹自不消说,和这些革命同志们伐木辟土,构筑寮寨。与此同时,他派把兄弟们率船队赴福建的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大约招聘了三千来农民兄弟。颜领袖将这些农民兄弟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台湾最早的大规模开拓垦殖活动。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以解决移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要。

之前的台湾岛,虽然也被明朝皇帝认为是统治下的国土(中国皇帝们总是这么认为:全天下所有的地方,都是他的),但是却荒凉不堪,岛上除有极少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汉族移民外,其余都是当地的土著,孤悬海外,不被世人所知。

明朝万历皇帝的时候,一队葡萄牙船只航行到了太平洋,远看台湾,只见山岳如画,树木青葱,这群在海上漂流不知几个月的小贩和探险家们,都一时发傻发楞不已,最后一齐用他们的语言直喊“福摩沙”,我爹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也就是美丽之岛。这就是为西方的洋人第一次认识台湾。后来不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接踵而至,但都没有扎根居住(幸好没有)。过了30多年后,直到财大气粗的荷兰人来了,才在这里少量的定居,建筑了两个城堡,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统治。

颜思齐来的时候,台湾就是这么一种状况,大批土地闲置,没有有效管理当地的机构和官员,很多地方依旧是荒蛮一片。所以革命同志们发挥战天斗地、改造世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不需要打碎一个旧世界,但是却必须建立一个新世界,他们排除艰难险阻,用双手开始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在革命力量建设**的推动下,这块岛屿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村落相连,竹寨相通,良田阡陌,炊烟袅袅的图景日益显现。据后世的多名专家学者考证,“台湾”这个词,就是革命领袖颜思齐,根据革命力量聚居地水湾遍布,山台纵横的美景,给这块人间乐土所起的名字。长期游移于祖国海疆的骨肉,在那个时候革命力量的努力下,从此完全的归属于中华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