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洛神赋
作者:夜伴青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60

凌峰快马赶到长沙,来到孙坚府上求见。

进入府中,见孙坚与一儒生打扮的人交谈甚欢。

“慕远,你来得正好,这位是张昭,字子布,是江东名士,现在我这里为幕僚,”孙坚与张昭谈得正尽兴,见凌峰前来,不问为何而来,却对凌峰介绍起张昭,又转向张昭说:“这便是我常对你提起的凌峰,你们两人谈谈吧。”又让人给凌峰搬来座椅,端上茶水。

“原来是慕远,久仰久仰!”张昭对凌峰拱手道。

“原来是子布,幸会幸会!”凌峰也对张昭还了一礼。

“我常听主公提起慕远之名,主公说你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今日一见,果然气宇非凡,想必是才华出众。既然慕远如此善战,定然熟读兵书吧,不知对主公的先祖所作《孙子兵法》有何见解?”张昭看向凌峰。

“坏了,怎么碰上此人。这张昭可不好忽悠,跟他谈论这些,不是自取其辱吗。不行,得岔开话题。”

凌峰喝了一口茶,说:“《孙子兵法》乃兵家圣典,可惜在下才疏学浅,对于这些先秦典籍只能瞻仰,不敢妄议。今日就谈些近代之作,谈下汉赋如何?汉赋虽然多为辞藻华丽而无实质之作,但读来神清气爽,读后口齿生辉,我于征战之时,常趁着闲暇赏读汉赋以舒缓神情。”

“不敢妄议?慕远太自谦了吧,”张昭笑道,“不过汉赋之中也多有佳作,就来谈谈汉赋吧,不知慕远最喜谁人之作?”

“以我之见,唯有西汉曹建之赋堪称一绝,远非他人所能及。”凌峰也还以一笑。孙坚却闭口不言,静听这两人交谈。

“西汉曹建?”张昭搜索了一下记忆,发现对此人完全没有映像,“不知慕远所说曹建是何人,所作何赋?”

凌峰看了看张昭,见其并未起疑,便说:“曹建惊才绝世,年仅十五便作下《洛神赋》,成千古绝唱。《洛神赋》一出,其余人之作皆不足挂齿。”

“《洛神赋》?”张昭更是一头雾水,既然是千古绝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慕远可背得此赋?”

“自然背得,我偶然见得此赋,惊为神作,从此爱不释手,日日熟读,早已能倒背如流。此赋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这倒是说的真话,凌峰确实是偶然得之,是玩《三国杀》时听到其中三句,觉得词句华美,就找到全文,反复诵读,早已烂熟于心,不过说倒背如流还是有些夸张。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凌峰背了起来,张昭听着,止不住地点头。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听到这里,张昭不再点头,一动不动地凝神静听,孙坚也听得入神了。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到这里,凌峰不再继续,停下来看张昭的反应。

张昭此时已是心旷神怡。凌峰停下来后,张昭过了好久才猛地醒来,连呼神作。

“枉我博览群书,自以为学识渊博,可这等绝世佳作竟然听也未曾听说,看来我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张昭羞愧得无地自容了,再无心与凌峰谈论。

“主公,属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先请告辞。”张昭对孙坚请辞。

“既然如此,我便不留了,子布请便吧。”孙坚看出来张昭丢了面皮,想找个台阶下,便顺了他的意思。

张昭临走时小声对凌峰说:“慕远,可否将那《洛神赋》抄写一份与我?”

凌峰满口答应:“难得遇到同好之人,既然子布有此雅兴,我自当成人之美。”

“好,那就多谢慕远,我先去了。”

“不必言谢,奇文当共赏嘛。”凌峰笑道。

“对,奇文共赏,奇文共赏!”张昭连连点头。话虽如此,等后来张昭拿到了凌峰的抄本后却收作珍藏,自己赏读时尚且要净手焚香,哪肯拿出来与人共赏。

多年后,曹植作《洛神赋》时,张昭拍案而起,不顾年老体弱,站出来严辞指责曹植剽窃前人之作,掀起史上第一次学术打假运动,却因证据不足而以失败告终。(呵呵,这个纯属YY。顺便说下,在这个世界里曹植不会作《洛神赋》的。)

张昭走后,凌峰才松了一口气,心道:“幸亏震住了张昭,如果他要与我赏析这洛神赋,那就真得穿帮了。这张昭虽是学识渊博,可还是着了我的道。”想到这里,凌峰忍不住有些得意,不过得意之情转瞬即逝,凌峰心里又开始暗暗叫苦:“就一个张昭都差点弄得我下不了台,还好背了篇《洛神赋》糊弄过去了。要是周瑜来了,我还怎么混?算了,周瑜来了我就安心做武将吧,别客串谋臣了。虽然现实世界里更看重智者一些,但那是因为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力量可以无限提升,那武者就能反过来压倒智者。”

凌峰穿越之前就一直幻想着自己能回到三国时代叱咤风云,力压吕布,智欺诸葛,不过现在看来,前者还不是不可能,后者却是无望。虽然可以增强智力属性,但也只能让思维更敏捷一些,却改变不了思维方式,原本能想到的可以更快地想到,但原本想不到的,加强了智力还是想不到,就是服下一百只薤叶芸香也是无用,这不是凭借外物能改变的。

“慕远好学识,连子布都被你说退了。”孙坚笑了笑。

“哪里哪里,我不过是侥幸占得先机,子布之才学,远在我之上。”凌峰应答道。

“不知慕远来此所为何事?”孙坚这才谈起正题。

“今日有一支倭**队来袭!”凌峰的语气沉重起来。

“倭国?来了多少人?”孙坚听说倭国来袭,也感觉吃惊。

“共计八人,编为四队。”凌峰如实报上,“据俘虏所说,这队人只是前部,还有后续部队。并且属下怀疑,倭国的突然来袭,和曹操有关。”

“曹操?你如何知道,此事和曹操有关?”

“属下早就知道,曹操暗通倭国,这是千真万确之事,绝非属下无端猜测。”至于怎么知道曹操暗通倭国,凌峰当然不会说出来。不过虽然此时曹操与卑弥呼还是秘密结交,但也多少流露出一些传言,只是没人在意,此时见凌峰说得信誓旦旦,孙坚也相信了凌峰之言。

“依慕远来看,此事当如何应对?”孙坚还想听凌峰的意见。

凌峰本想发表意见,但又觉得倭国来袭已经完全脱离史实了,对于这种事情的谋划并非自己所长,于是向孙坚引荐了一个人。

“事发突然,属下一时也没想好对策。属下认为,此事当另找一人来问问。”

“找谁?”

“贾诩。”

孙坚愣了一下,对凌峰道:“贾诩?可是董卓那里招降过来的?此人能想出对策么。”

“属下曾与他交谈过,知道此人谋略非凡。”其实不用谈就知道。

“那好,即刻请贾诩来见。”孙坚立即让人去将贾诩找来。

没过多久,贾诩便走了进来。

“主公寻我来此,不知有何指教?”贾诩对孙坚躬身道。虽然孙坚说过,降将只要诚心归顺,就与旧部一视同仁,但贾诩在孙坚面前还是有些拘束。

“贾先生请坐。来人,上茶!”既然是凌峰推荐的人,孙坚自然以礼相待。

“多谢主公!”见孙坚对自己给予礼遇,贾诩神情自然多了。

“慕远,你来说说此事吧。”孙坚让凌峰把所遇之事和他的推断都告诉了贾诩。

贾诩听完后捋了一下胡须道:“慕远确定此事和曹操有关?”

“是的,万分肯定。”其实最开始凌峰只是猜测,但现在却越说越确定。

“如果是那样,倒还好办。”贾诩淡然地说。

“嗯?”凌峰与孙坚同时发出疑惑,对视了一眼。

贾诩继续说:“既然倭国是帮助曹操,而不是与我方有直接的利益冲突,那便可以化解,主公可写封书信与卑弥呼讲和,如果卑弥呼同意罢兵就送还俘虏,这样就能先稳住倭国那边,全力对付曹操。即便求和时有些委屈也还请主公忍耐,等将来一统天下之后,倭国还不是任由主公揉捏。”

孙坚点头称是,又转向凌峰问:“慕远,抓到了多少俘虏?”

凌峰起身对孙坚作了个长揖,说:“回主公,敌方八人尽数俘获,但属下已将那些俘虏全部斩首。”

孙坚的笑容还没展开又收了回去。

“什么!”孙坚跳了起来。

“属下自作主张,将倭国俘虏尽数斩首。”

孙坚愣了愣,又摇着头坐下去说:“慕远,你是否和倭国有什么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