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民心
作者:夜伴青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65

在孙坚的授意下,董卓之事被大力宣扬。虽然当时并无电视广播,但就凭着口口相传,董卓覆灭的消息也很快传遍天下,一时间孙坚的名字人人称道,一些地方甚至盖起了孙坚庙,庙的正中自然是供奉着孙坚像,而孙坚的两侧却是孙策和凌峰的塑像。

最感激孙坚的还是长安、洛阳两地人,几乎家家都贴着孙坚的画像,用香火供奉,孙策和凌峰被画成门神,贴在门上驱邪——连董卓都死在这两人手上,还有哪个邪魔敢上门!长安已是人满为患,很多人赶赴长安只为一睹孙坚的尊荣,顺便往董卓的头上扔块石头,虽然那头颅早已被砸烂,无可辨认。

“那孙坚真是大英雄啊,除掉董卓,救万民于水火。”

“是啊,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就是盟主,最后又是孙坚的手下杀掉了董卓,把董卓的头带回来,悬挂在长安城头。”

“董卓作恶多端,落得这个下场真是罪有应得!此举大快人心啊。”

“听说孙坚手下有两个得力战将,叫什么名字?”

“一个叫孙策,是孙坚的长子,另一个叫凌峰,两人都是年少有为,将来不可限量!孙坚军中还有一个奇女子名叫大乔,战阵之上不让须眉。”

类似的对话在民间处处都是,不绝于耳。

但此时孙坚又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动向了。

“慕远,你认为下一步该怎么办。还有,当初许给袁绍的东西,还要不要给他,这次可是他的人无理在先!”孙坚单独召见了凌峰。

“主公的意思,是要告诉袁绍,颜良、文丑一个被我们杀了,一个被关押起来了?”凌峰反问。

“当然不行,”孙坚连连摇头,“文丑是袁绍重将,如果让袁绍知道文丑在我这里,必然会讨要回去,我若不归还,会弄成不死不休之势,虽不怕他,但这死仇还是不结为好。文丑也算勇猛之人,如果能为我所用,我军能实力大增。”孙坚虽然刚见文丑时拔剑就想斩杀,但后来冷静下来,也觉得如果能招降更好,实在不行再杀。至于送还袁绍,那是想都不要想。

“如果不提这件事,那我们已经答应给他那些宝物,现在又无故反悔,这不就成我们无理了?主公现在声名大盛,为万民称道,万不可为这点小事损坏了名誉。”既然现在孙坚深得民心,那就应该建立起正直、仁义的形象了,不能留下污点,何况是这种出尔反尔之事。别说现在还没跟袁绍撕破脸皮,就是已经开战了,之前的许诺也得兑现,这才符合孙坚建立起的光辉形象。

“嗯,慕远说得有理,虽然平白送给袁绍那么多宝物,但价值跟文丑相比却是远远不及,如果损坏声誉那更是得不偿失。我这就让人把宝物送去。”说完便安排了此事,却又摇头一笑,说:“袁绍连颜良、文丑都失了,拿到那些武器、良马也是浪费。”

凌峰也一笑:“浪不浪费是他的事了。”

“那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退出中原,占据江东,巩固势力后再图进取。”

这话凌峰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出来,孙坚却如闻炸雷。

“什么,要退出中原!这长安城也不要了?为什么!”孙坚跳起身来大叫,但说完后却冷静下来,觉得凌峰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

凌峰吸了一口气后吐出八个字:“敌强勿近,我厚不围。”

“什么叫我厚不围?”孙坚看了看凌峰,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厚不围,就是说先积蓄好实力,而不必去强求本不该得的东西,等实力强大了,不必刻意追求也能得到。就如现在,江东一带多有贤良之辈,若能招至麾下,再假以时日,练成强兵,到时候要夺回中原,甚至要取天下,都是易如反掌,好过现在根基未稳就去强行争夺。”

“至于敌强勿近,就是说。。。”

“敌强勿近倒容易理解,”孙坚打断道,“可现在谁是强敌,难道是曹操么?”

“对,就是曹操。董卓麾下强将吕布、张辽尽被曹操所得,现在其实力已强大到恐怖,应当趁早远离,不然等当初定下的一年之期一过,必受其害。”

“曹操刚和我们联手击败董卓,总不至于这么快就翻脸吧。”孙坚有些不信,此时曹操还未表现出其奸雄的一面,怎么看都像个值得相与之人。

“主公就信我一次吧,曹操这人最是阴险狡诈,万万不可轻信。我当时提出和他联手也是万不得已之举,可没想到竟弄成这种结果,也怪我太大意了。”凌峰叹着气说。曹操是什么人,凌峰当然比孙坚更清楚。

“慕远不必这样说,我有哪次没信过你?既然这样,那就依你之意,先折返长沙,再图江东吧。”孙坚对凌峰已是言听计从,“至于让曹操得势,你也不必自责,这又不是你的过错。”

凌峰却知道,对于曹操能招降吕布,他自己要负全责。如果不是当时凌峰光顾着寻宝,把貂蝉遗忘在洛阳城中,绝不会弄成今天的结果。一想到此事,凌峰就深感自责,再想起貂蝉的倾国之色,倾城之姿,更是悔恨交加,可惜这不是游戏,没有读档的机会。当然,这件事只有凌峰自己知道,对谁都没说过。

凌峰想了想说:“还有一事,这各路诸侯多是碌碌之辈,唯有一人值得结交。”

“也好,是该找个盟友,慕远觉得应该结交何人?”孙坚取出势力分布图看了看。

“刘备。”将来要对抗曹操,搞好外交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和刘备结盟就还原到史实了,不然凌峰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刘备?嗯,对,此人我也注意过,是个成大事的人,虽然现在势力弱小一些,那更方便我们拉拢。”孙坚立即让人给刘备送去书信,也没说什么具体事情,只是说敬其为人重大义,愿意结交,将来共成大事云云,顺便附上兵器三件,战骏三匹,财物若干,说是为感谢刘备并肩作战,共伐董卓,送上一点心意。

“大哥,这孙坚平白无故送这么多东西来,是想做什么?”送走使者后,关羽看了看兵器和马匹,觉得就这样收下有些不妥。

“是啊,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张飞也附和道。这两人除了刘备,不太相信别人。

“应该没有恶意,孙坚也不似奸险之人。而且此人英明决断,又深得民心,他部下凌峰也是少有的奇才,将来必成大事,这样的人能主动来结交,我是求之不得。何况他送来的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多得的良兵骏马,看来是真心结交。”刘备看着孙坚的书信,点了点头。

关羽、张飞见刘备这样说,也不再多虑,三人各取武器战马。

袁绍惦记着那些宝物,已来到洛阳附近,等候了数日,就收到孙坚派人送来的宝物,和礼单上所说分毫不差。

“孙坚还算是守信之人,虽然当时被他算计了一把,但损失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丢失的几座城现在也夺回来了。现在再收到这些装备和财物,倒也不亏。”袁绍把那些装备逐一看过,看得出来都是好货。

“这两把刀就留给颜良、文丑吧。噫,奇怪了,他们怎么还没回来,我又没非让他们抓到董卓不可,现在全天下都知道董卓已死,难道他们还不知道,还在到处寻找?”一连十多日都不见颜良、文丑回来,袁绍也觉得不对,还有些担心了,“这两人不会出事了吧,如果那样我可是实力大损。董卓已除,中原争夺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时候可万万承受不起这种损失。”袁绍就是做梦也想不到,颜良已死在大兴山,文丑被孙坚秘密关押,而且已经开始动摇,在考虑投靠孙坚了。

此时孙坚已依凌峰之意,动身离开长安,返回长沙。临行时大批长安百姓出来挽留,孙坚只推说水土不服,难以久居。那些百姓见挽留不住,纷纷出城相送,一直送出城外十里,才被孙坚劝回,更送上大量的干粮、衣物,孙坚起初推辞不受,却经不住百姓的一番诚意,最后收下了部分。

孙策见这架势,整个人都呆了,过来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低声对凌峰道:“袁绍的人要抢董卓的头颅就是为了这目的?”凌峰点头称是,孙策咂了咂舌,不再说话。凌峰虽然知道斩杀董卓后会深得民心,但看到这种情景也是十分震撼,内心里也有些感动。

“孙坚真离开长安了?”曹操掐了掐胡须,若有所思。

“千真万确,长安的百姓奔走相送,一直送出城外十里。”回话的人是程昱。

“知道他的去向吗?”

“看样子是返回长沙去了,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好好的一座长安城说不要就不要了。主公,现在长安已是无主之地,不如我们去占了吧。”程昱上前两步低声说。

“现在占不占长安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孙坚!”曹操露出阴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