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60

算起来沈阿姨当保姆已有十好几年了,做过的人家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是解放军家庭,她还是第一次接触。首先在称呼上就犯了难,新社会早已不叫先生太太了,也有跟着小孩叫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的,可是这些在宋家都不合适。“咳,干脆叫同志好了。”最后还是丹平出了个主意,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阿姨的到来,首先使子霞和子霆的生活发生了不少改变。从寄宿幼儿园出来上了小学之后,子霞和子霆就和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一样,成了脖子上挂着钥匙圈的一族。午餐和晚餐就在宁安里十六号对面的公共食堂里解决。

“啊呀,子霞妈妈,你们家两个孩子可真大方,在弄堂里拿着饭菜票到处送人,你好好管管他们,可别让不自觉的人贪了孩子的便宜!”

“唉,子霆妈妈,今天真是吓死我了!下午,我看到你家两个孩子爬到二楼窗户外面,那水泥沟沟才两寸宽,他们就这么贴着墙走,吓死我了,又不敢喊。。。阿弥陀佛,总算没有出事!你真得好好管管,不然要出人命的!”

宁安里的邻居中热心人还真不少,邻里间自动自发的互助精神让常琦感到欣慰,然而这类忠告真是让她心惊胆战,可是除了把两个孩子劝导、教训一顿之外,她还能做什么呢?孩子的成长毕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家里有了沈阿姨,他们每顿都能回家吃上热汤热菜,放学后家里也有人看着了。沈阿姨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宋家当自己的家,她把宋家的人都当作自己家里人一样看待,按年龄,她已经是祖母级的人物了,她也确实充当了祖母的角色,可同时又是个勤快能干的保姆,常琦真的可以把家里的事都放心地托付给她搞定。

“常琦同志,侬多吃点,现在外面好吃的东西不要太多噢,便宜得吓死人!”离宝宝出世还有两三个月,这次常琦可不会像怀子霞和子霆时那样,为吃不到营养食品而操心了。自从中苏交恶后,苏联要求了大量的物资赔偿,政府说,老百姓就是勒紧自己的裤腰带也要还清这笔债,决不能在修正主义面前没了志气。可是苏联为了对中国显示老大哥的傲慢,竟然想得出用个模子,把每件出口产品都套过,尺寸大了不要,小了更不行。眼看很快就要进入夏季,作为最大港口的上海的街头副食品店里堆满了出口“转内销”产品,质量好,价格连平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也是您和宝宝有福气!苏联赤佬老坏的,苹果、鸡蛋,大点小点有啥关系!伊拉不要,阿拉自己吃,平时想吃还吃不到?!”

“啊哟,阿姨,你什么时候开始也这么革命、这么爱国了!”

“我。。。爱国?哈哈哈哈。。。”沈阿姨对带了这顶高帽子还是觉得很开心的。

自从丈夫去世后,沈阿姨经历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尤其是当保姆后的这十多年里,由于环境的变迁,她的雇主的家庭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而面对命运的变化,不同的人的心态和状态也是天差地别的,这些年她从一户人家走去另一户人家,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自从她来到宋家,她似乎再次找到了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