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哑女与劳模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69

常琦去雕刻厂上班了,从宁安里的家去牙雕厂要换三辆公交车,高峰时间,公交车里的人挤得跟沙丁鱼似的,路上至少要花上一个半小时,来回就是三个小时。现在常琦每天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准备上班,比在北京住工厂宿舍时辛苦多了,这些倒还在其次,问题是到了厂里,大家都讲上海话,她一句也说不上来,开始时连听都听不懂,简直就是一门外语。

好在常琦在工作还算顺利,雕刻厂象牙车间的工作,和北京牙雕厂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无需多加指点,常琦已经能做上手。何况她曾经著名雕刻家杨玉树老师的指点,在技术上优于车间里大多数工人,做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反正她也听不懂上海话,平时工人们聚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地说三道四,常琦从来不参与。每天一到车间,她便埋头苦干,吃饭和休息时间她也一声不响,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一些不知情的同事还以为车间里新来了一个哑女。“生活倒做得还不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新来的人,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在你不知不觉中,早已被掂出有几斤几两了。

一天常琦下班回家,只见丹平一直冲着她诡笑,觉得非常奇怪,“有什么好笑的?”

“哎,今天我买了样好东西送给你,猜猜是什么?”

常琦猜了半天都不得要领,丹平得意地笑了,打了个手势,“跟我来!”

他领着常琦走到了楼梯拐弯处,一辆崭新的黑色“永久”牌自行车就停在那儿!

“啊!自行车?”常琦太激动了,“可是,我还不会骑呢。。。”那年代有辆自行车多神气阿,两脚一蹬,就窜出去好远,别人追也追不上。。。

“不会就学啊,我也是自己瞎琢磨着学会的。弄堂底十号后面有个空置的大花园,正好学车,我们这就去!”

学骑车其实不难,常琦本来胆子就挺大的,又有丹平在一边指导着,很快就学会了骑车。三个星期后,常琦正式骑着自行车上班去了,一路上非常顺利,三十几分钟就到了厂里。晚上下班时,常琦在衡山路上一个繁忙的交通路口遇上了红灯,便下车停了下来,可是当红灯转绿后,常琦却怎么也上不了车了,就跟跑了法似的。。。身边的汽车和自行车川流不息地鸣着喇叭从她身边驶过,她紧张极了、窘急了,可就是忘了之前轻而易举地做过无数次的那个跨脚上车的动作是怎么完成的。。。那天,常琦只好垂头丧气地推着车回家,沮丧极了。不料晚上来到花园里,她竟噌的一下就上了车,法力又回来了!“不要紧张,骑车,只要学会了,是不会忘记的!”丹平在一边鼓励道。

自从骑上了自行车,常琦上班只需半个多小时,每天省下了近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在工厂里,她也渐渐地和大家熟识了起来。几个月下来,她已经完全能听懂上海话了,虽然不会讲,但这并不打紧,她可以讲她的普通话,同事们讲他们的上海,有问有答,一旦习惯了,也就没了隔阂。“啊哟,小北京,侬原来介会讲闲话的啊,阿拉还当侬是哑子?!”

从北京来到上海的过渡时期顺利地度过了,常琦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十分愉快。那年常琦因工作业绩出色,被象牙车间提名为“五好工人”,不想她的事迹被报上去之后,又被上级公司报到了市里,评上了那年度上海市的劳动模范。其中大概有小半原因要归功于那段“哑女”经历吧?每次回想起这件事,常琦多少有些因祸得福的感觉。其实,她一直就是这样生活、这样工作、这样做人的,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巧合中,却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这就是人生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