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城乡差别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43

满师后,常琦按照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拿计件工资,每月平均有七八十元的收入,这在五十年代中期,可是相当不错的一笔收入。她似乎生来就缺乏金钱观念,从来没想过该如何花费这些钱。学徒时期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使她养成了勤俭的习惯,即使现在有了钱,她也还是保持着最最基本的开销,多余的钱就存起来,没有什么计划,只是一种习惯。她不会像许多都市女孩子那样花很多钱去买漂亮衣服、时新的玩意儿或去做时髦的发型,她还是时常穿着黑白格子的布衣,蓝色或黑色的卡其裤子,脚上永远是一双千层底的黑色布鞋,或是黑色的塑料凉鞋。至于发型,也是当时京城胡同里的姑娘们最常疏的那种两条齐腰的大辫子。一条较粗的在前,另一条较细的在后,兴奋时把前面的那条辫子往后一甩,就是另类的风情万种了,而且还省下了理发的费用。

就在常琦满师后半年左右,一天,四爷爷家的二姑淑琴拿着一份电报匆匆地来到常琦的集体宿舍找她,“珍宝,家里来电报了,你爷爷身上不大好,快回去看看吧!”常琦听说后,急忙去工厂请了假,就直奔火车站。常琦已经三年多没回家了,本计划今年过年时回去,想不到爷爷他。。。

常二爷已经八十四岁了,自从两年前连人大代表也不当了之后,他就在自家后院种些花草小菜消磨时光。大约半年前,他的身体明显地虚弱下来,已经不能再种地了,每天,他只能由奶奶扶着出去晒晒太阳。常琦回家后的第三天,爷爷就在睡梦中安详地走了,没有惊动家里任何人。奶奶坐在爷爷身边,在他耳边轻轻哼着耶稣颂。常琦隐约知道爷爷奶奶都是基督徒,小时候,奶奶还教她唱过:“耶稣,我的主”。可是爷爷奶奶并没让父亲和叔叔信教,除了他们的名字中的“恩”字透出一些宗教的气息外,常家并不像基督徒家庭那样热衷于向下一代灌输宗教信仰。到了常琦这一辈,对基督的概念,除了童年时代一点零星的记忆外,已经相当的模糊了。爷爷的葬礼非常简约,没有做道场,没有吹唢呐,也没有宗教仪式,只通知了至亲好友前来,一切都是按常二爷生前的意愿办的,总之,人走时,家人要到齐,一切都要低调,走得安静、安详。。。

送走了爷爷,常琦才仔细端详起周围的一切,发现家乡这些年变化不少。“现在农村都搞合作社了,像从前你父亲那样赶马车运货这种事儿,也不能做了,说是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母亲开始慢慢地向常琦诉说这些年家乡发生的变化。父亲现在在合作社当会计,写写算算这种事,都是他拿手的,这工作挣的工分也不少,如今家里倒是衣食无忧。乡里也已经建了中学,常琦的两个弟弟现在都能在家上中学了。只是现在农村和城市间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关键还是农村的人没有什么现金收入,想要办个什么事就伤脑筋了。“比如这屋子老了,早就该修了,可是百儿八十的,从哪里去挣呢?”

“才百儿八十的啊?我回去就给家里寄来!”

常琦基本上是个不太有心计又十分的大气的人,她每个月的生活开支非常有限,而收入却非常稳定,虽然满师才半年,但已经有了些小积蓄。常琦回到北京后,就寄了一百元回家,以后每个月都会寄一些回去,直到父亲写信给她,说“房子已修好,准备给你弟弟将来结婚用的新房也已建好了,以后不用寄这么多钱回来了,你自己留着,也准备准备吧。”

常琦得知自己寄回家的钱派上了大用场,不觉兴奋起来。回想起这几年来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庆幸自己当初勇敢地做出决定,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后来发生的一切并不是自己预料到的,但她可以感觉到路就在脚下延伸,付出的努力都有回报,只要一直这样走下去,路会就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