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授衔风波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82

建国后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活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丹平所在的军队也在重新整编组合,严密的个人档案制度便是新的统治制度中的另一道风景。拿到空白的履历表,丹平毫不犹豫地填上“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于滨城特工处担任**地下情报员,一九四六年于长山地区情报站担任警卫员,一九四七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四八年加入中国共产。。。”

不久组织上派专员来调查丹平担任地下情报员的那段经历,丹平如实向组织作了汇报。后来调查人员又要求证明人写书面证明证实,丹平因此来到警备部队找到了老郭,刚巧那天老郭正忙着准备出差,便对丹平说:“没问题,我出差回来就替你写证明。”然而不知何故,老郭这一走竟音讯杳无。过了段时间,丹平只好再次去找老郭,却已经找不到他了,问周围的人,似乎没人知道他被调往了何处,他,难道失踪了?

丹平久寻老郭不果,只好找到齐政委,不久后便将齐政委写的证明交了上去。又过了段时间,组织上回话:鉴于当时地下组织单线联系的组织方式,只有直线联系的同志方能作证。然而,在这世上,除了老郭,也只有齐政委还算是个知情者,除此之外,丹平的那段经历真的只有天知地知了。这个问题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结果:丹平的这段履历因缺乏证人,不能算革命经历,还要当作历史问题调查。丹平当时并没有将这件事看得很严重,战争年代,多少同志血染疆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少地下工作者多年如一日在敌后默默地当着无名英雄,至死也没有人了解他们的工作,自己能闯过重重关卡,健全地活到革命胜利,已经非常幸运了。何况这些年来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胜利后,自己的表现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既然组织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调查,那么自己除了相信组织和积极配合外,还能怎么样?另外,丹平也相信,只要找到老郭,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是,老郭啊老郭,你究竟在哪里?

不想几年后,当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给每位在役官兵授军衔时,地下情报员事件又被重新提起。当时授衔的原则:“一为现任职务;二为政治品质;三为业务能力;四为在军队中的服务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与丹平经历相似的侯松年、马笑添、陆长生他们都已被授予少校军衔,崭新的大盖帽、星条牌领章的制服,穿在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军官身上,神气极了!这是每个军人的骄傲,尤其是从战场上的烽火硝烟中走过的军人。除了在战争中倒下的、受伤的,战争结束后,又有一大批军人脱下了军装,回归到芸芸众生之中,军衔,除了是对一名军人过去所做贡献的肯定,更说明了现在和将来,军队仍然需要他,因而人人将此视为一种特殊的荣耀。而丹平在授衔这件事上却又是一波三折,问题还是出在他的那段地下情报员的经历上。

“宋丹平参加过汉奸组织,又没有证明人,这是历史问题,要彻底调查,绝对不能给有历史问题的人授衔!”

“宋丹平同志在济南、淮海、渡江等几大战役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三次荣获二等功勋章;建国后,丹平同志在城市接管和执行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中表现卓越,才能出众,理应根据其经历和贡献,授予少校以上军衔。”

两种意见争持不下,丹平授衔一事,就此耽搁了下来。大约半年多之后,组织上听取了各方意见,权衡利弊,终于决定授予丹平上尉军衔。

授衔一事,当年在高层中也不平静。周恩来、**以自己在军中没有但任职务为由,坚决反对授予自己元帅军衔;粟裕三辞元帅军衔均被传为佳话。丹平的军衔虽然比同辈战友低了两级,但他并没有因为授衔风波而影响了情绪。和千千万万同时代的军人一样,他坚定地信任中央和组织,认为这些所谓历史问题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