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飞渡长江
作者:晚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47

淮海战役后不久,丹平离开了骑兵团,被调往渡江侦察队任参谋。一九四九年二、三月间,丹平已随侦察队抵达长江北岸,开始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长江水情和两岸地形等情况。

长江,中国的第一大江,自西向东横贯大陆中部,历来被兵家视为天堑。国民党军队以七十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解放军渡江。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解放军已占领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此时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四百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更加丰富了。

希望依靠长江天堑和长江以南的半壁山河重整军力,国民党军也在积极争取赢得时间,等待时机卷土重来。一方面,蒋介石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并出面提出与中国**进行和平谈判;另一方面,蒋介石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总揽军政大权,积极扩军备战。到四月,国民党军在宜昌至上海间一千八百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共部署了约七十万兵力。此外,美、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的海面上,企图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

参加渡江作战的解放军一方面积极进行形势任务、政策和纪律教育,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和长江水情,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筹集、修理船只。到三四月间,已筹集各型木船九千余只,培训了数千名部队选调的水手,开展以了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也竭尽全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支前工作。与此同时,解放军还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主力渡江开辟了道路。

四月二十一日夜晚,解放军赶在传统的五月长江汛期前,由东、西两突击集团发起强大的渡江作战,迅速突破了长江天堑,摧毁了国民党凭借长江天堑隔江而治的可能,国共决战,鹿死谁手,几成定局。

渡江前,丹平在渡江侦察队从事了几个月的侦查、情报工作,之后便跟随第二梯队军于二十二日渡过长江、二十三日夜晚进入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数日后他随着队伍继续南下,与主力部队会师于吴兴,抵达广德时又遭遇国民党军残余部队,激战了两天,终于又获全胜。

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全面向江南挺进,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到了五月二十日,上海附近的几座城市全被攻克,取得上海指日可待。此时,丹平也正随着部队,一步步朝着中国最大、工业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挺进。

渡江战役前后历时四十二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这一战,人民解放军伤亡六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余万余人。解放军收复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的一部分。

五月底,丹平第一次踏上大上海的土地。而此时,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在这座城市里落地生根,渡过他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