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都,今夜请为我哭泣之六
作者:木公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78

作者简评:城市、文化、政策、人才,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城市,很难吸引住人才;同样一个没有多少政策的城市,也勾引不了什么人才。诚然没有人才的城市照样是城市,但这种城市只是独有其表而已,随着世事的发展,这样的城市只会越来越落后,越来越不是城市。小到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我们中国不缺少文化,但政策呢,估计没多少,自然本身也没多少人才是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

每个人生来是平等的,又说以前的老道理了,生来是差不多的,天赋是有高有低,但差别很大说不过去。而后天的文化、环境把大家塑造成各式各样的人,本可是人才的变成不是人才,本不是人才的反而吹成是人才,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环境和政策。当然没有说谁天生就是人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为人才,可这种环境把这种可能性压制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大家终于向命运低头,历史继续的轮回。另外一部分人凭借投机取巧取得了一点点成就,到处标榜自己是人才,把本将有可能变为人才的人影响成类似的人物,或变得更不如已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泛在的现象。明显这种受非人才影响很深的人,也算不上什么角色,否则怎么随便就被人家忽悠走了型呢。还有我们只被那些低劣、快餐式、无聊的文化所享受着,而不赏那些孤傲、难寻、苦涩的芳草。

小木自然算不上什么人才,但你连小木都吸引不住,可见你的底蕴真的很低。有人会反驳,你既然不是人才,人家当然不会自动来勾引,而那些真正的人才,人家肯定是大手笔、大动作来把握。是吗,我在很多城市转悠,似乎没见过类似的政策。文化的话,只怕都是自己在胡吹,那有什么高尚的思想和道德。而且真正的人才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不清楚,只能在口中随便说说罢了。

有些城市是有相关的条条框框,但你很难说这些条条框框能真正地实现起来,因为执行的人本身的水平,还有实施的对象的实力,更还有条条框框的缺陷。比如当政者的低能力,人才的标准,过气和未露山水者,拘泥世俗等等。

我印象中是四月十三号去的成都,五月三号走的,实际的时间就半个月,可能有点短,但也不算短。就算多呆一、两个月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况这个城市本身就没多少的大型招聘、小公司的不断换新,或许我们的缘分就这么一点吧。

我老乡曾对我说,成都相对我来讲应该是第二故乡。晕,她根本没把我当第二孩子,我也何必自作多情把她当第二故乡。这和母校的观点相似得很,很多时候你真的不必把她当成是你最亲爱、最难忘、最敬重的母校,就那样撒,有时还得踩一踩,这样有利于自己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很多事情是两厢情愿的,如果是一厢的话,到时撕破脸皮那一刻,必定会有一方遭到严重、致命的打击。相反的话,至少双方无法太多地埋怨对方,分手时至少是温和一些的结束。

这些让我想起CCAV做的发哥专题,CCAV的水平的确不高,但有时还是会蹦出一、两句偶尔某些时候可取的话语来,香港影视逼走了自己的杀人王,从此一落千丈。我不是发哥,你也不是香港,只希望你将来能做到香港的地步,也期盼我能分到半点发哥的辉煌。(顺便提一句,我基本上不看电视,CCAV更不用说,发哥是俺最喜欢的影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