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也谈“大学生找工作”
作者:木公白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87

如今听说一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事件,已经不是“奇闻怪谈”的,也许是身边有太多的大学生都遭遇相似的境遇,以至大家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既然中国大学生不过剩,还很缺乏,可他们就是找不到工作的问题,除了生产力不发达的根源外,剩下的只有在学生自身和招聘的公司上面找原因。

的确有很多的大学生在开始应聘时,好高骛远、心比天高,想要月薪多少、多少,福利怎样、怎样,工作的难度如何、如何的轻松,但在他们碰过无数次壁、受到很多回挫折、看见多少张冷面孔后,他们的心态还是先前那样的吗?肯定不是,这时他们只求一份过得去的工作,现在可以养活自己,以后可以支持到家人,甚至更大的发展。可他们心态转变成这样之后,还是同样不能凭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自己的生活,问题还出在他们的意识上吗?

只能从招聘的单位身上找答案,先看以下的事实:

例一,成都某些有名气的高中学校老师要增员,三、四十个不同工作岗位,有二、三百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来应聘,本科生有一千多人。其中某中学一个数学老师的位置引得二、三十多位研究生竞相争抢,不乏清华、北大数学系的毕业生。在两个最出色的高材生中选择时,该校领导感慨地说,这次招聘居然有这么多高级人才来竞投,非常地吃惊,其中这两个是最优秀的,他们的水平不分上下,真是叫我难以抉择,选择任何一个,都替另一位惋惜,相信对于没应聘上的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如果这次有两个数学老师缺额,此事就万事大吉、易如反掌。我看到此新闻时,确信的是那些本科生没多少资本去和人家研究生较量一番。

例二,电子科技大学某专业的一位学生在电脑上查知自己的英语四级成绩又没过,转身从窗户里跳了下去,急救无效而亡。原来他是大四的毕业生,已经和一家著名的企业签好协议,四级通过才会要他,没过只能另就高职;四川大学某专业的博士生一天下午爬上六、七楼高的建筑物楼顶“观赏风景”,一位女生刚好拿着自己的盆子准备去食堂打饭吃,“砰――”地一声巨响,楼上的博士生“一不小心”从上面掉了下来,正好落在这位女生的面前。地上是模模糊糊的一片,她身上的衣服粘满血浆,太可怕了,女生晕没晕倒就不清楚,估计这餐晚饭她是吃不出有滋有味的香味来的。后来得知,他跳楼自杀的原因是所找得到的工作的待遇,对于他这个博士文凭来说太低,“我辛辛苦苦地努力这么多年,现在博士毕业出来的工资比那些硕士生高不了多少,这一点的薪水怎么能很好地养活自己和家人?怎么去面对家中的父母,还不如……”

例三,在广东地区接连两、三个月没找到岗位的某大学女研究生在所有盘缠用尽,空肚受饿几顿后,实在忍受不住时,突发“奇招”――在天桥上用条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裸”地介绍给过往的人群,希望人们能够帮助她逃离困境。最后一位“好心人”把她引到一个年老者家,让她给老者做保姆,才免受饥饿的“袭击”,对“好心人”的帮忙感激不已;另一位男大学生类似的遭遇,为饱肚皮只能在一个洗脚城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

例四,湖南省某高校的一位男研究生遭受多次失望之后,也来了一个“惊世举动”,在一家公司的面试会上,他对该公司的招聘人员长跪不起,希望借此诚意打动他们的心灵,录用他为员工,不晓得他成功与否。说实话,我当初也有此念头,但仅有此想法而已,没有付诸行动,可能是我的勇气不够吧!

例……,……

有大部分人不会相信上面的例子,他们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告诉你们一点都不夸大,都是我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或许我的描写还不够真实呢,实际情况比这还糟糕些,当然还有更看似“荒唐”、实则“无奈”的事情。

荒唐是对于旁观者来说的,无奈则是主人翁的心声!

确实这些行为,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去做的、不屑一顾的,因为它们真的有点疯狂,而且表演主角在常规条件下也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但在特定的环境下,他们又完成了此“壮举”,“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兽又如此,人何一堪!

例子一说明了现在学生就业的紧张形势,就像前面所说的歌谣,“研究生打开门,本科生留一扇门,专科生关上门”,而在他们同类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可能真的是供过于求,只至于很多单位招人时把应聘者的条件猛往上提,专科生能干的事要求本科生来干,本科生的事情转给研究生来做。而有些企业也因此故意地刁难毕业生:对于这项职务,这群人明明能干好,可他们偏偏不让他们来做,除非他们有更高层次的文凭,否则就把位置空在那儿,美其名曰“宁缺勿滥”。

例子二,每年在各地方大学都发生这种因找不到工作或称心如意的职位而选择结束自己美好生命的悲剧,曾经有人愤慨地说,这种人死得好、死得越早越多越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人才:心理素质这么差,这么一点小事就想不开而搞得这样的下场,是自食其果,就算他这次大难不死,下次再遇到更大的麻烦时,恐怕还是一样的结局,因此越早越多越好,这样少浪费国家的资源、时间,好让其他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早点上去支撑着。虽然我有点痛惜这样的事情,也承认此类人物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但还不至于这么偏执,我倒希望越少越好,假如我们国家的相关政策是正确完整的、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类事件是不是会更少呢?

其实我们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单单是为我们自己而活,很多时侯是为身边其他的人而存在,这样我们互相为对方而呼吸、互相“搀扶”着别人的胳膊走完整个生命期。

不知道那些死者在死前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双亲,估计没怎么想,如果他们念及自己的爸妈是如何含辛茹苦地养大自己,怎样不知疲倦地教育自己,他们就不会去干这种百无一益的事情。他们死前明显没考虑到这么一做,家里的两位至亲会怎么艰难地渡过这个时期及将来,自家的情况也不会因此事而变得美好起来,相反会更加的糟糕,甚至垮塌。

在遭遇类似情形时,我觉得大家应该挺起胸膛,重新站起来,要做到未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特别是比那些给你造成心理伤害人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让他们瞧一瞧,他们的眼光是如此的肤浅、庸俗。

例子三,在广东地区比比皆是,自己带来的有限钱财用光后,大学生不得不用各种手段来生活,下苦力、当保姆、发传单、做小工等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其实广东地区并不美,没经验的毕业生在这儿是寸步难行,每个公司在应聘员工时都强调工作经验,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经验是从哪里来的,天生就会,肯定没这样的未学先知的神仙。但大家又都要求应聘者有经历,没人愿意花资金来培训新员工,只想用现成的,难怪他们那儿的工作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是这样低,看到高工资、好待遇的“邀请”时,马上跳槽,唯钱、经验是霸道也。难道一个小小的广东省,研究生竟然找不到一个糊口的工作,非得在“奇招”出现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才能得以生存?他们的要求只能说是太高,谁叫你没经验的!

例子四表明人的尊严在“穷途末路”时,是如何的低贱,为了找到工作,我们什么都愿抛弃,尊严又值几个钱,吃饱肚子才是硬道理,可我们这么做时,又能得到什么呢?恐怕什么也得不到,那个下跪的学生最终得到那份工作的概率微乎其微,人家看重的是先前学校期间的表现,而不是现在这种举动、诚意。如果他先前有功底的话,估计早就签了,也不用等到这个时侯和这个机会及这种行为。这样一做,不但使自己事后更加地没信心,也让那些见到此况的招聘人员认为现在的学生太低劣,在校不好好用功,这时用这种手段来“欺骗”我们的同情心,可我们偏偏不上当,再怎么弄也不要你,看你咋办?

既然舍得这么不要“脸面”,为何不自己创造一片天地,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人不要脸,百事可为”的俗语。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招聘者搞出来,动不动就要这个或那个的,根本没有换到对方的角度去想一下问题,很多时侯他们也不懂这些东西。更可笑的是很多公司的人事部门都是文科毕业生,让他们来招理科专业的人员,他们怎么会理解人家的相关理念,因此他们不懂装懂、刹有其事、一本正经地招人,可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冒牌货,遇到“冤大头”。

曾经有一个公司要招空调专业的毕业生,我跑过去投简历,那个招聘的人员一看我写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对我说,

“同学,你不是我们公司所需要的类型,你这个专业与空调专业可能有点关系,但不是切近的,我们不接受你的简历。”

“我们专业就是空调专业,以前的名字叫做‘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后来教育部调整专业设置,就统一改为这个名字,现在研究生专业的名称还是以前的那个称谓。”

“我不相信你这套话,既然你们学校没有这个专业,其他学校肯定有‘空调专业’的学生,到时招他们专业的。”

他这一番话,叫我哭笑不得:必须名称和他们所要求的一模一样才行,其他的都不行,可能是怕招回去,出点问题就麻烦,这不是刚好显示自己没能力的本来面目吗?因此宁缺勿滥最好,一来老总不能责怪于他,二来掩饰了自己的无能。

再就是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大概相同,可以干属于对方的一些工作,也就是只要学习了相关的一些知识,就可以做与之有联系的某项任务。可能是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太多,以至于那些招人的单位有恃无恐,只要位置空在这儿,总会有大把的人员来应聘的。故此只要专业名称与所要求的一字不符,就不需要,反正相同名称找工作的应聘者多得是,肯定会招到对应的一个。这就是那些“目不识丁“招聘人员的心理,而且很多这类人连大学都没听说过,叫他们来招人真是难为他们。不少的人问我,西南交通大学在哪儿,没听说有这么一个大学,可怜,我的母校,被这些人说得像空气一样!

有的公司在宣传时,大言不惭地讲,我们是世界知名企业、跨国公司,英语没过四级的学生就不要来浪费双方的时间和金钱,你投上来的简历,我们看了就会扔掉,不会作一番考虑的,为了提高你、我之间的效率,请这些人等下在宣讲会结束时,不要来应聘职位。可实际所谓的世界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真的全部的岗位都要有很深英语基础的人才吗?

明显不是,很多职位都不需要英语,那么他们为什么这样着重地说明呢?一是突出他们是所谓的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的名号,在公司的网页上可以标明,我们公司的员工里有多少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其中怎样、怎样,这样公司的腰杆就“直”起来了。别人看到此句时,也肃然起敬得多,名牌企业确实不一样、非同凡响,这么多的高级人才,佩服啊佩服;

二是中国的大学生在近几年大增,找不到工作的一大批,找工作的更是一大批,这么多的应聘者,怎么来选择最优秀的呢,这些条条框框、本本证证这个时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要是有这些的一定是比那些没的要优异得多,不然那些人怎么没通过某项测验呢,只能说明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嘛。这样一来就把一大批应聘者通过这些“筛子”过滤掉,剩下的又按另一些指标压下来,又少了一批,如此不断地删除、审核,直到找满需要的数目为止。

综上所述,如今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点,一是生产力不发达,二是学生自身意识上问题,三是企业的百般刁难,因此劝告大家在应聘时眼光稍微放低一点,实在不行,求人不如求己,自己行动起来,先解决生存问题,再求发展,最后改变这个世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再实际行动一番,相信大家都会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作者简评:工作,一个让世人头痛的问题,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人要心中有所想、有所望、有所待,才能不断地上进、坚强地生活下去、最终站在最高峰。保持一个坚定的心、设定一个崇高的目标、计划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找工作人必备的一种选择。

找了快三年的工作,现在也没多少经验在这自夸,前面几个公司叫过去面试,感觉不错,可就是没接下来的消息,还有一个公司骗我,他娘的,真想问一问他们是怎么做事的,算了不提这事,在此大发无聊之感,也愧疚得很。大家一起努力吧,让他们将来见识、见识我们的能力和未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返复来”、“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心者事竞成,破釜沉船百二秦关终属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