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李仲
作者:红薯扮地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025

陆尘楞了半晌,才指着尚未醒转的赵武向陆羽问道:“赵兄便是那个向县令通风报信之人?为何他要这般做?”

陆羽冷哼一声:“此人这般做,无非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一生衣食无忧罢了。为保自己一命,特来向那狗官摇尾乞怜。只怪我们当初错信了他。”

随后,他又将那捕快所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待听完之后,陆尘沉思不语。过得半晌,他方才叹道:“如此说来,这却也怪不得他。生死之事,世上又有几人能看破。况且,他亦是为了家人着想。罢了,我等这便离去吧!”

说罢,他踏着潮湿的路面,率先从县衙后门离开了。陆羽虽心有忿忿,但既然大哥这般说了。他遂跟在陆尘身后,也离开了此地。

事后赵武醒转过来后得知是陆尘用仙丹救了他,令他追悔莫及暂且不提。一月之后,一队兵马冲入了平宁县城。为首的却是一位身着盔甲,须发皆白的老者。

这队兵马径直来到县衙门口,为首那老者跳下马来,左手按着腰间宝剑,大步的闯了进去。围观百姓不知所以,心下惶惶的在远处望着这队彪悍的兵马。

这位老者却是大夏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仲。那日退朝之后,他不顾帐下众将反对,亲自领一队人马即刻启程,星夜赶往夏王所说的平宁县。太师龙无忧见是李仲亲自出马,便随意指派了一人跟着。先前他与李仲争功,不过只是想恶心一下李仲罢了。若有机会,抢下这一功劳也是不错。只是如今李仲亲自出马,他便懒得理会这事,悠闲自在的在汴京中享福。

话说李仲领兵来此,无奈路途遥远,饶是他日夜兼程,也费了一月方才到得此地。这一月之内,平宁县境内已是彻底恢复往日生机。百姓们也都纷纷返家,开始了一成不变的生活。

李仲闯进县衙,径直坐在大堂正中的官座上。本县大小官员骇得纷纷前来拜见。李仲无心与这些小吏罗嗦,直截了当的询问起县令被害之事。

当初这些小吏听闻有人在县衙后府大闹,哪敢露头。除了知道县令突然变得非人,被两个道人所杀之外,他们并不知半点详情。面对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询问,他们不敢以谎话欺瞒,只得纷纷噤声,如同一群被老鹰盯住的小鸡一般。

李仲等得半晌,却无一人出来回话,当即大怒。他怒斥道:“你们这群饭桶,县令被害,为何无一人知道详情?若无人知情,本帅便以渎职之罪将你们拿下,押往汴京候审。”

众小吏一听,立时惊慌失措起来。过得半晌,一个刀笔吏才战战兢兢的回道:“元帅大人,那日我等俱不在县衙,实无从得知县令如何遇害。不过我等不在,不少捕快却是身处当场。大人传他们过来一问便知。”

李仲听得,旋即吩咐左右:“速去将本县所有捕快唤来。”

左右领命,不消一刻,捕快们便被唤来了。李仲击案大喝道:“何人知晓县令被害之事?速速将详情汇报于本帅。”

众捕快听得,纷纷把手指向赵武和先前那大胆捕快。见状,李仲喝道:“你二人速将详情说来。若有半点谎言,本帅便将你二人斩首示众!”

赵武与那捕快见状,忙不迭的跪倒在地,将那日所发生之事的前因后果尽数细说了一遍。李仲听得,越发愤怒了。

他猛一击官案,大喝道:“县令为何变身妖物暂且不提。为何他行此泯灭人性之举,你等也不加阻止。反而还与其同流合污,你等莫不是将我大夏律法忘得一干二净不成!来人,将堂上之人尽数拿下!”

左右齐喝一声喏,纷纷涌进大堂,如狼似虎的将堂上众小吏及一众捕快尽数绑了。众县衙之人哪见过这般场面,无不骇得双腿发软,挪不动半步。以往都是他们绑人,如今却是他人绑住自己。

将这些人拿下之后,李仲又下令道:“去将那米商铁公姬捉来,随后再一同发落!”

数名将士领命,旋即出了县衙,去拿人去了。这时,李仲指着被五花大绑的赵武和那捕快吩咐左右:“押此二人去寻一画匠,画出那两道人相貌。”

左右领命,押着赵武和那捕快也出县衙去了。待办完这些事,李仲虎踞于官座之上,心中甚是烦躁。见那些小吏捕快一副死了爹娘的模样,他不耐烦的挥挥手,下令道:“堂上众人一律打十下军棍,然后押进大牢。待新任县令到来之后再行发落。”

不消片刻,伴着大痛哭求饶之声,堂上被缚之人皆被如狼似虎的兵丁拖了下去。片刻之后,一阵哭爹喊娘的惨叫声便传入大堂。

李仲对此视若无闻。如今他心中正是烦躁,暗叹:“国之将亡,必生妖孽。莫非我大夏即将遭受亡国之运?”

暗叹不过半晌,他又有些欣慰:“妖孽一出,便有高人将其降伏。可见我大夏尚得天之佑,一时不虞亡国之忧。这般看来,那两道人果真不是沽名钓誉之徒。大夏既有这等高人相助,实为大福。可笑我还欲一见面便将他们杀死,以免祸害朝纲。”

就在这时,数名将士押着被五花大绑的铁公姬走进大堂。李仲一见其肥如猪,不禁厌恶的挥挥手,下令道:“此刁民勾结贪官妖道,趁大旱之际肆意提高米价,理应处斩。来人,将此人拖至菜市口斩首示众。其家产尽数充公,所存米粮即刻按户发放与百姓。”

可怜铁公姬不过刚刚到得大堂,尚不曾开口说得只言片语。便被李仲下令斩首示众。不等他开口求饶,那数名将士便将其拖出县衙。

这时,李仲询问左右:“画像为何还不曾送来?”

左右无语,从元帅下令至今,不过才是过得半个时辰。这世间又有哪位画匠能在半个时辰之内画出两副画像。

他们只得如实回禀道:“大人请少安毋躁,若催得急了。恐那画匠心中惶恐,将那两道人画得不实。”

李仲闻言,只得闷坐在官椅之上,一言不发的等待着画像送来。又过得一个时辰,押着两人去寻花匠的兵士回来了。

李仲一见,立即起身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抢过兵士手中画像。随即,他下令道:“李忧民何在?”

当即走出一名小将。只见这名小将头顶冲天盔,身着一件银白甲,手按腰间宝剑,拱手向李仲报道。这正是李仲二子李忧民。

李仲当即吩咐道:“李忧民听令。本帅命你暂理此县。待新任县令上任之后,你再交接回京。赵武忘恩负义,理应当斩。但念其有苦衷,拉出去打上四十军棍。剩余那人也与他人一般,打上十军棍。”

李忧民抱拳领命道:“得令!”

随即他便使人将赵武两人拖出大堂,前去挨军棍去了。李仲在下令之后,不再停留,大步的领着其余将士朝县衙外走去。

出得县衙大门,他一跃上马,旋即领着大军前去追赶陆尘等人去了。刚出得县城,他勒住马,对身后一将吩咐道:“本帅险些忘了。你速带着这两张画像回京交与大王。本帅这便去追赶那两位道人。”

“得令!”那将当即接过画像,一仰马鞭,策马直奔汴京而去。

这时,李仲下令道:“那两道人相貌你等已知。胡飞云,史千斤,王新听令。你三人各引一路人马,沿途追寻他们踪迹。本帅自领一路人马。若有他们消息,即刻通报于我,不得有误!”

胡飞云,史千斤,王新三将领命道:“得令!”

随即三将各领一路人马分别往南西北三个方向去了。待三人出发之后,李仲领着剩余人马,直奔东方去了。

李仲领人沿着官道行得半日。此时大旱虽去,但毕竟是酷夏时节。在烈日之下急行军,累得众将士张着嘴直喘粗气。众人均如刚从水中捞出一般,全身上下无一处干的。

这时,李仲觑得路旁有一茶铺,便下令道:“前方有座茶寮,我等暂且喝些茶水止渴。顺便打听一下那两位道人去向。”

众将士听得,无不喜出望外。在烈日之下赶了那么久的路,众人无不嗓子冒烟,干渴非常。只是苦于元帅军令森严,众人不敢有多怨言。

如今终于等到元帅大人下令,众人顿时仿佛脚下生风一般,不消多时便赶到了那处茶寮。

突然见到这么多兵士涌来,茶寮主人慌忙迎了上去。李仲对那店主吩咐道:“速去准备茶水,本帅尚有要事,耽搁不得。”

茶寮主人不敢怠慢,忙跑回去拿出茶水,任将士们享用。这时,李仲将其唤到身旁,询问道:“不知你可曾见过这般两位道人?”

随即他便将陆尘和陆羽两人相貌细说了一遍。正当他欲说出若其知晓,必有重赏之时,那茶寮主人便恭敬非常的回道:“那两位仙长我又如何不知。不仅如此,此地百姓没有一个不知晓他们的。”

李仲听得,旋即追问道:“此话怎讲?”

那茶寮主人钦佩的说道:“月前大旱被两位仙长所解就不说了。十日之前,邻村有人误食毒草,都已断气。幸亏那几位仙长及时出现,只喂其一粒药丸。断气之人竟活转过来。那几位当真是活神仙啊!”

话音刚落,李仲霍地一下起身,取出一锭莫约五两重的纹银置于桌上。旋即他便大步走出茶寮,跨上马,大声下令道:“出发。”

一说罢,他一夹马腹,直奔向前。众将士听得元帅下令,立即手脚麻利的放下手中茶碗,飞快的跟了上去。

只得半刻,原本拥挤的茶寮顿时只剩得茶寮主人一个人楞楞的望着桌上的那锭纹银。

李仲一边策马飞奔,一边暗喜:“不想那两位道人竟尚未走远,如此下去,不用多时便可追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