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挑战少林寺(二)
作者:血羽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08

这次殿里的群僧听到刘风的话,也不再觉得刘风狂妄了,而是有那个实力了的。玄慈开口道:“玄普,玄渡,你们两也上去向刘施主讨教几招。”“是,方丈。”两人站起来回答说。玄渡对着正在打架的刘风说道:“施主小心了。”说完就和玄普加入了战斗。

他们俩一出手,这边王语嫣就情不自禁的说道:“龙爪手和如影随形腿。”他的声音虽小,不过在场的都是一些武功高强的人,所以都听到了王语嫣的话都好奇的看向王语嫣,王语嫣被这么多的人看着,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敢再说半句。

刘风那边,有了玄普和玄渡的加入,刘风顿时觉得压力大增。刘风一个人应付玄生的大金刚拳,玄鸣的大力金刚掌,玄石的摩诃指,玄普的龙爪手和玄渡的如影随形腿,这下可以说是拳脚功夫都到齐了,刘风单凭自己的手上功夫已经不足以战斗下去,但在这比试中又不好意思用剑,只得以箫代剑用来战斗,别看那是玉箫,其实结实着呢!

玄生、玄鸣和玄石有了玄普和玄渡的帮助,也不再一味的防守了,开始有攻有守。刘风的优势也被渐渐的扳平了,现在场面上到处都是拳影、掌影、爪影、指影和腿影以及刘风的身影,不过在五个人的围攻之下,而大殿又只有这么一点宽,不能完全的发挥刘风的速度优势,这下无论刘风从那个角度利用速度优势去偷袭,都会被拦住,只要刘风被拖住一会儿,其余的几个人就会马上扑过来,令刘风苦恼不已。

不过五位大师比刘风更加苦恼,刘风速度太快,而且身法也是很神奇,战斗经验也是丰富无比,根本就不给五位大师机会,只要他们一进攻,就会被刘风利用身法和速度给躲开,而且还要注意刘风的不定向偷袭。所以,打了这么久,六人只是维持着一个不胜不败的场面。

刘风有五个这样的对手,哪会放过机会,把自己的所学给一一验证,在这一刻,胜负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刘风进入了一个玄之又玄的境界,手中的剑愈发诡异了。原来刘风没有一个系统的剑法,一切都是凭着自己速度,使出各种诡异的招式,故而成就了一套诡异的剑法,但其中还是有很多无用的招式,而且来连接也不是顺利,刘风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不停地在完善自己的剑法。

近一年,刘风先后和四大恶人,鸠摩智、乔峰,慕容复这样的高手过招,自己的剑法早就快成型了,这次在五位少林大师的压力下,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剑法,可谓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各位大师也是见多识广,知道刘风现在的状态很是难得,眼中都闪过一丝羡慕,不过到没有妒忌,毕竟这只是个人的缘法,不仅没有打断他,反而不断的给刘风喂招,在各位大师的努力喂招下,刘风的剑法终于成形了。

当刘风把那剑法一遍遍的使出来时,在场的各位少林寺大师都是两眼放光的看着刘风,他们知道刘风的剑法成形了,可是没想到居然如此的精妙,以各位大师的眼光,自然可以看出刘风的剑法,比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中的一些还要强上那么几筹,故都睁大眼睛看着刘风,希望自己能有所领悟。不过要说感悟最大的还是段誉,他隐隐觉的有点熟悉,但又说不出来什么感觉,好像对他的六脉神剑也有所帮助,但就是弄不明白。“等有时间还是问一下刘兄吧!”段誉心里默默的想着。

旁边的人看得开心了,不过场上的五位大师就不那么开心了,原来自刘风的剑法成形后,他们面对的压力成几何倍数增长,现在的刘风用他的身法速度再配合他手里的剑,已经能够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指不定从哪给你出来一剑,根本就不知道从何防起。

刘风将剑法从头到尾用了一遍后,几位大师的僧袍上也多了几条缝,虽然刘风的剑没出鞘,从头到尾只是用一把箫,不过那要看是谁在用了,就像现在的刘风,虽然还没达到草木皆剑的地步,但现在的一把玉箫在刘风的手里不比利剑差。

五位大师知道自己已经输了,也不生气,跳出战斗圈,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恭喜刘施主剑法大成,我们却是输了。”刘风站在那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对他们的话好像从耳不闻,几位大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想上前说话,刘风这时开口说道:“我将此剑法演示一遍,能不能有所悟,那就要看各自的缘法了。”

众人哪还不知道这是一个大好的机缘,都集中了注意力,刘风可不管他们如何,自顾自的在场上演示剑法来,这次相对刚才和五位大师比试的时候,慢了很多,不过这个‘慢’是相对刘风而言的,一些武功低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的奥妙,只觉得这是一手快剑而已。几位武功高的则都是犹如看见美女的色狼,两眼放出绿油油的光芒,好像要择人而噬似的,明显是有所感悟。不过到底是大师级人物,待刘风演示完后都平心静气的感悟去了,刘风自己演示完后,也盘地而坐,自己巩固自己的感悟去了,一时场面上静悄悄。

不一会儿,几位大师都醒过来了,而刘风还在那巩固,几个女的没事可做,也在刘风旁边坐了下来。段誉见几位大师都醒过来了,走到玄慈面前说道:“方丈大师,在下虽自幼饱读佛学,但仍有很多不解,方丈大师精通佛法,希望大师能多多指教,为我解答。”玄慈大师回答说:“世子过誉了,佛法博大精深,老衲岂能说精通,只不过刚窥门径而已,何来指教,大家共同学习,互相帮助而已。”

“既然如此晚辈就不客气了,请问方丈怎样才能‘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

玄慈方丈答道:“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全心全意为别人服务,为众生服务,即是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段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大事是何等事?”“大事者,生死也。请细思想,人间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惟此事独佛能了之,所以应世,来为众生解决此事也。”

段誉这下来劲了,兴奋的问道:“劫火洞燃,大千俱坏”,面对如此的大苦,人是出离还是担当?人的‘道德自备’又能负这一担当?”

玄慈思考了一会儿,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不过但这在智者面前,苦不是苦,因而也消解了两难的选择。”

段誉已经兴奋起来了,不管明不明白,继续说道:“‘道德自备’者接受了,他出于生存的勇气,他自信人自身便能使空虚的大地转换为诗意的居所——哪怕这种转换以对居所之外的眼泪和流血无动于衷为代价。”

“能够使空虚的大地转换为诗意的居所的,不一定是‘道德自备’的先验形态。”

两人越谈越高兴,大有相逢恨晚之感,把其余的人的扔到一边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