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迷案重重
作者:二月柳絮A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526

“秦桧真是金国派来的奸贼吗?”看着李之仪书写的墨迹未干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想起了这个历史南宋的悬案。

身披藕色雨衣的李师师未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二月柳絮,我们还是看看这个人‘南归’的情形吧。”

秦桧出身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的小先令。自幼聪慧过人的秦桧,看到自己不可能飞黄腾达,便忍气吞声地做了一名乡村教师。

徽宗年间,不愿做“孩子王”的秦桧,如愿以偿地状元及第,开始扶摇直上地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公元1126年,金兵进攻汴京,要求宋徽宗割让太原、中山(定州)、河间三镇。而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若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阴谋多变,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咨询良策,不可轻易答应;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能以上礼接见金使。

由于秦桧看透了金国欲解除宋京北部屏障的诡计,大宋便派秦桧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谈判。在谈判的过程中,由于秦桧据理力争、不畏强敌,回国后便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

靖康之难时,宋徽钦二宗被俘,女真贵族要宋朝遗臣推立张邦昌为傀儡,宋朝的文武百官随声附和,秦桧却挺身而出、极力反对。他认为张邦昌附金卖国,而大宋江山倾危、人民苦不堪命,群众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现在如果让“卖国贼”主宰人民的命运,“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

金人北归时,以秦桧违背自己的旨意为由将他捉去,同时还抓住了他的妻子王氏,连同徽钦二帝一起押往了燕京。

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的消息后,就想致书金帅粘罕,嘱咐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后,与金和议。秦桧在把“和议书”交给金方的同时,还用厚礼贿赂了粘罕。对秦桧颇有好感的金太宗,便把秦桧送给了自己的弟弟挞懒。

公元1130年,金将挞懒即将带兵进攻淮北重镇山阳时,想到了一个致南宋于亡国之境的良策——“诱以和议,内外勾结!”

“而这个“内”,挺不好寻找啊。”金将挞懒在为自己的计策得意忘形之际,又想到了寻找“线人”的重要问题。

恰好此时,点头哈腰的秦桧走来了。挞懒看到对自己亦步亦趋的亲信,眼前不禁一亮,他暗暗地说道:“秦桧,只有这个人可用啊。”

因为秦桧卖身投靠女真贵族的真面目,在南宋朝野还未彻底暴露。因为傻乎乎的宋国人,还以为他们的秦中丞是劳苦功高的忠臣呢。

一听说自己被确定为“线人的种子选手”,秦桧不由得喜形于色。可是为了让金朝的统治者把他的妻子也放出来,秦桧又与妻子王氏秘密商议并表演了一出小戏剧。

随金军临行前,只见王氏故意大喊大叫:“家父把我嫁给你,当时有资财二十万贯,要你我同甘共苦。现在大金国信用你,你怎能把我丢在路上?”

秦桧夫妻争吵不休之际,挞懒的妻子听到了,就请王氏到自己家里问个究竟。王氏把自己的计谋说给了挞懒夫妇,于是王氏以及侍从才得以随同秦桧南行。

挞懒攻陷山阳城后,在金兵纷纷入城的同时,秦桧夫妻则装作逃跑的样子,登船而去。

南宋水寨统领丁祀的巡逻兵,一看来了几个鬼头鬼脑的家伙,就飞奔过来,首先抓住了秦桧的脖子,大声呵斥道:“你们这些奸细,我要剥了你们的狗皮!”

听说要剥自己的“狗皮”,秦桧惊出一身冷汗,可还是强壮镇静地说;“本人乃是御史中丞秦桧,抗金救国的忠臣……这里有没有秀才?他们知道我的姓名啊。”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卖酒的王秀才做来了。他装作认识秦桧似的作个大揖说:“秦中丞劳苦功高,回来不容易啊!”

大家以为王秀才真的认识大宋的中丞,便对秦桧以礼相待。这几个金国的“线人”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被和和气气地送到了临安。

秦桧一回到临安,就对前来围观的大臣们说:“真是危险啊!我趁他们攻打山阳的时候,杀死了监视我们的金兵,夺了他们的一条破船,才侥幸回来了啊……”

臣僚们将信将疑,惊奇地问:“孙傅,何粟、司马朴是与你一块儿被俘的,为什么单单只有你回来了啊?再说,从燕山府到楚州有二千八百里的路程,要越过重重的高山,要涉过条条的河水,难道路上竟没有碰上一个盘查询问的人?”

宰相范宗尹和李回都是秦桧的难友,二人看到大家迷惑不解,忙站出来替秦桧辩解:“如果金人有意放纵秦中丞,也要把他的家眷作为人质扣留在北方,王氏还能与秦中丞一块儿回来吗?他杀死监守人员、心向大宋南归,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宰相范宗尹和李回竭力宣称秦桧忠于赵家皇朝,并举荐秦桧再次如朝为官了。

有惊无险的秦桧,入朝后首先向赵构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然而,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来自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这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了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接受金人的统治。这样南宋就会自毁长城、自除武装,放弃对金朝的武力抵抗。

接着,秦桧向赵构递上一份致女真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而赵构却感到秦桧“忠朴过人”,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了。

于是,秦桧得到了胸无大志一心求和的赵构的赏识,迅速爬上了宰相宝座,开始了他残害抗金将领、投敌卖国的图谋。

与此同时,秦桧的妻子王氏却盯上了大宋的杰出诗人李清照。

李清照定居杭州后,手捧着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久久不能平静。这部书倾注了他们夫妻二人毕生的心血,著录了他们所收藏的夏、商、周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片二千余种,分为目录10卷、辨证20卷、跋102篇。

李清照决心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她冒着盛夏的酷暑高温,挥汗如雨地为赵明诚的《金石录》撰写了一篇《金石录后序》。然后把赵明诚生前写的序文列于书首,而把自己的“序”称作“后序”附于书后。

这篇“后序”,记述了李清照夫妇收藏金石书画的聚散过程,追忆了两人共同收集、鉴赏金石书画的幸福往事,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在颠沛流离中金石文物散失的过程,可谓国恨家仇同凝一篇。

李清照除了专心编写《金石录》,还极力推动抗金活动。

她听说宋高宗赵构命佥书枢密院事、吏部侍郎韩肖胄为通问使,工部尚书胡松年为副使,前往金国议和,就写下了《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

三年复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臬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日盟。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

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如,沥血投书干记室。

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

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

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

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灵光虽在应萧萧,草中翁仲今何若。

遗氓岂尚种桑麻,残虏如闻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

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坏土。

此时,处在贫病交加之中的李清照,考虑的不是个人生存安危的小事,而是民族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为了让宋朝的使者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而又群策群力、团结对敌,她才写下了这首长诗。

在这首长诗里,还寄托着李清照思念故国的深厚感情。她知道使者北去金国要路过她的山东老家,便盼望二公回来能给她带来家乡的好消息。

李清照的正义之举,却使自己的表妹大为恼火,而这个表妹,正是秦桧的妻子王氏。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元丰年间宰相、文恭公王珪的长女,和王珪四子仲岏之女成了姑表姊妹,而这个表妹后来却嫁给了秦桧。

虽然李清照和秦桧的妻子王氏是姑表姊妹,但是,她与秦桧夫妻的关系极其冷漠。所以,即使李清照贫困交加时,宁肯求助远亲戚綦崇礼,也不愿求助秦桧。

然而,当秦桧的妻子王氏听说了雪浪石的事情后,却对表姐李清照无比亲热了起来。

这事儿,又得提到金军主帅兀术。因为早在金军的帐篷里,秦桧的老婆王氏就和金兀术眉来眼去、暗送秋波了。

那时,在一处隐蔽的小树林,一个南方女子正在溪边洗衣服。由于她高高地撅着妩媚的腰肢,把整个身子探进了水里,那松散的裤腰就下滑到了美丽的臀尖,还露出了一丝红色的绸丝内裤,内裤里的屁股沟若隐若现……

看到这个大宋的人间尤物,躲在暗处的金兀术不禁性起,她急不可耐地奔过来,疯狂地抱起洗衣女,以军人急行军的速度奔进了密不透风的树林里。

树林里,有一座临时搭建的黑色帐篷。

这个被金兀术蹂躏的洗衣女,就是金国阶下囚秦桧的妻子王氏。但是,这次偶然的苟合,却给双方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作为大宋征服者的金军统帅兀术,不仅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像西施一样的“浣纱女”,还在“浣纱女”的玉体上施展了他做为北方剽悍王子的神威,而被王子当作“浣纱女”的王氏,不仅感恩金国统帅的宠幸,也挺喜欢“黑马王子”那又粗壮又坚硬的身体。

于是,秦桧的老婆王氏和金国的王子兀术之间,渐渐产生了一出乱世爱情。当岳飞在战场上连连获胜而使征宋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当秦桧感谢金兵不杀之恩、表示愿意为其效劳而被释放回南宋作内应的时候,作为四太子的金兀术真是与秦桧的老婆依依不舍。

但是,军人以国家大事为天职、以儿女情长为小事。这乱世之爱,注定要被宋金战争这根大棒打得“鸳鸯散尽”。

然而,面对离别,大宋的“浣纱女”王氏却想不通,她泪眼婆娑地问王子:“‘浣纱女’原想与你百年同心、好生奉侍,为何你要撵我快走?”

王子抚摸着“浣纱女”鼓鼓的胸脯,深情地说:“夫人貌比王嫱、文同蔡琰,与你相识并两意相投,实乃敝人三生有幸……我也舍不得你走,这都是***战争给害的啊。要消除战争,使百姓免遭于水火,我们两国只有停止交战……而这件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只有依靠你家秦桧才能实现;但是如果缺少了夫人你的怂恿和煽动,我看还是要功亏一篑的!”

听到金国王子循循善诱的开导,王氏不禁赞叹:“太子为两国大事着想,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俩只好忍耐一下儿这短暂的别离,到了那边,我会按你的要求去做的。只是奴家爱你爱得太过深沉,才不忍心马上分别啊!”

只见金兀术的双眼满含晶莹,深情地唱起了那首歌:

“这里酥酒浑,难比合卺尊。

这毡幕聊同锦作茵,把氍毺连绣裙。

我两人呵,须记得北地南天雨共云……”

王子的歌刚一唱完,王氏就哭成了个泪人儿。

回味着王子的歌声,王氏又信誓旦旦地向金军统帅扇了一把火:“你知道吗?小亲亲。自从奴家见到了你,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真男人!瞧那中原大地上的男子,一个个媚态十足、人人阴柔可恶。而你……是你点燃了我的爱情之火,是你使我懂得了做个女人很幸福!现在我们劳燕分飞、南北各异,不知何时才能相相见?不知何时才能与你相依相偎啊?”

金兀术猛地搂住“浣纱女”的腰肢,从衣兜里摸出一枚璀璨的珍珠,声音嘶哑地说:“夫人,你想我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吧。只要两国永不交战,这个世界就会和平,我们也就会再次见面的……”

这不,身为“宰执”秦桧夫人的王氏,却又想起了自己的情人金兀术。每逢宋金两国一交战,秦桧的夫人就特别担心金兀术打不过岳飞;每逢岳飞凯旋归来,秦桧的夫人就特别记恨岳飞。

于是,王氏就琢磨着和秦宰相东窗定计,除掉岳飞。

但是,一听说表姐李清照“胳膊肘往里扭”,王氏更加震惊。这时,恰好自己日思夜盼的王子金兀术来到了秦府。

首先接待金国王子的是个丫鬟,丫鬟看了看眼前那个高大的男人说:“你稍等,我去报告秦宰执。”

王氏透过窗纸看到了“黑马王子”,慌忙拦住了这个冒冒失失的丫鬟;丫鬟才幡然醒悟:怪不得夫人整天愁眉苦脸啊,原来……

这时,王氏和王子对起了暗号:

“别后相思两泪抛,今朝幸把音书报。”

“喜上眉梢……”

丫鬟却在旁边暗笑:宰相肚里好撑船,夫人外交显神威!

但是,这个傻丫鬟不知道,随着这暗号接上了头,又一场阴谋诞生了。

王氏偎依着金兀术走进了“宰执”的卧室,王子拿出了那件“刻丝雕刻”,一改刚才的笑靥,神色严峻地说:“我把大宋的国宝交给你,你一定要找到雪浪石……它在李清照……”

“好!嘻嘻……”

听着从门缝里传出的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欢乐声,丫鬟知道“宰执”的卧室里,又发生了自己昨晚亲身经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