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才济
作者:上树开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523

(三十六)

邵军和他的探索小队在常山真定徘徊了许久,还是没有颜良和文丑的什么消息,后来在酒馆里打听到,这两人早在今年年初就去投靠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了。

这样一来,邵军一行人就不得不离开此处。途中,邵军通过以前沿路布置的临时情报网得知,他的确是登上了扬州牧这个宝座,还意外地捞到了征东将军和淮南侯两个吃香的官职!

后两项来的有点突然,但邵军后来还是通过情报得知,原来他装备火炮的某支陆军征服了越族,这才使朝廷给他如此大的奖彰。

其实山越一直是江东的祸害,如今扬州渐渐强大,开始显现繁荣样貌,军队又十分强悍,这使他们非常坐立不安,于是又下山劫掠,做试探性攻击。结果邵军的陆军毫不客气地动用了20门火炮,这些孤陋寡闻的家伙一见到火炮就吓得要死,几个迷信的还以为是神兵下凡,所以山越很快就被全线搞定,目前正在同化之中……

如此,邵军可算得是中原实力最强的霸主了,但鉴于中原之鹿还紧紧地抱在朝廷手里,西凉董卓和一伙的马腾虽在蠢蠢欲动但也没有做出实际,所以邵军还不想太多暴露自己的实力。

当然了,自他登上了扬州州牧这个宝座后,他原来的同事们可是每天起早摸黑地帮他做事啊,有时甚至亲临工地,亲自上门求贤,弄到现在,不是邵军招揽的人才中,就有周瑜,鲁肃,徐庶,以及一个徐晃!

那么岂今为止,邵军的势力中,武有赵云,典韦,太史慈,甘宁,徐晃,高顺,凌操,周泰,蒋钦,徐盛,潘璋,文有二荀,郭嘉,陈群,戏志才,田丰,周瑜,鲁肃,徐庶。真可谓人才济济。不过他们当中新加入的走马上任也只不过一个月不到,让他们适应江东正在逐渐变化的新生活,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他们也要学习新的建制。

如今眨眼间邵军离开江东已经4个月,那里的变化是更上一层楼了,他们只在北方,沿途就能看见百个为一组,甚至千人为一群地往江东结队而发,北方人民居然有了南迁的倾向!邵军还是很担忧的,虽说人多力量大,但人多了,自己反而吃不饱,所以,他结合李育民发给他的江东信息,回写了封信给他,具体内容如下:

让他加快种子的培养和新式先进农具的制造,增强制造业的工作效率,迎接人口增多而带来的利益,同时也要注意节制,江东人口,放到1000万就可以了,要多也不能再多了!

水军(海军)目前江东有1万人,组成一只舰队,舰队队长就由周瑜担任(相当一个都督),甘拧让他当副队长。周泰,蒋钦也是水上猛人,他们也要在舰队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整只舰队的中流砥柱。舰队还要注重速度化和科学化,目前江东有200门大炮,100门放在陆军,100门放在水军,水军要加强训练以适应新的战法。

陆军现有10万人,其中好几万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虽然装备精锐,但战斗力少,耗粮耗钱又多,要努力把他们往“铁军”这个方向发展。“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一向是军队中的座右铭,要努力贯彻,培养良好的战斗精神和军队作风,部队要有特别严格的纪律,但同时也不能苛求军队。目前江东战马十分紧缺,只有2万多匹,种马太少,战马来源是北方,扬州商人应加快和北方马匹交易的联系,取得优质的种马,为以后的骑兵发展作贡献。要知道,如今江东的骑兵部队也只有8000人,除了3支特殊的骑兵团外,还有一支为赵云特别准备的5000人骑兵团,现就命名为“子龙骑士团”!。

发展方面,注重城市的园林化,多多植树造林,几年后就可以看到成效。城市布局要整齐,不能杂乱无章,影响市容的建筑要政府帮助重建。

工业方面,科学研究院(现代科学老师和几个现代科学好的学生组成)要加大研究速度,努力用科学技术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水平。东南亚方面的金属橡胶要用专门的船队进行贸易。

最后一点,那就是,邵军作为扬州牧,却有好几个郡县为外人所控制!这点实在是可恶,现在军队少说也有10万人,反正有借口,都给他摆平了!朝廷也不会多加管理!

按照历史的轨迹,董卓会在明年(公元189年)九月在洛阳干事——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史称汉献帝。算到现在,还有整整一年的事情做准备。邵军想着想着准备先行回扬州了,人才太多,其他的猛人要不是太远,要不是就是在别人帐下,很难挖墙角,鉴于这种情况,邵军决定结束了的他的北方寻才之旅。

他们于公元188年10月份,也就是5个月后,抵达了江东,到时,只发觉江东变了个样子。

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工人,农夫只要一有闲暇,就会参加劳动。每个人虽然很辛苦,但都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邵军亲临时,能够切身地感受到人心所带来的变化——尽管江东目前没有全部翻新。

邵军来到扬州目前的治所是会稽郡,也就是现在绍兴那一块地方,自邵军统领江东,会稽郡太守王朗因迫于局势而加入了邵军的政权,然而,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了江东的变化和新出条的措施,于是他不在为了这一口气而争了,转而死心踏地地跟着邵军。相反刘繇这个原来的扬州牧却没有好下场,他在“计划”中大大吃亏,被贬为庶民。邵军毕竟也不是心狠手辣的人,也为他安排了一座不小的宅子。当然,刘繇他的部下全部都跟了新主子,其他残部也都被顺利解决了。

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孙坚这个“江东猛虎”在江东的势力。他现在虽然是长沙太守,但到后来被杀后孙策肯定要回江东和邵军抢权。邵军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先是把江东的地主用各种方法削去实力,好好做人。随后又把一些和孙坚关系密切或者有亲戚关系的人遣返到长沙,还给了他们一笔不小的费用。

事情之后,孙坚也没有怎么样,只能在被窝里发闷气,亦或者在属下面前拍拍桌子,不过他也搞不清邵军是什么意思。现在江东支持邵军的远比支持孙坚的多,支持孙坚的又都被“踢”了出去,所以,作为一个扬州牧,邵军不用忌惮其他更多的外来因素了。

目前王朗依旧在邵军的安排下管理着会稽郡,心安理得,业绩最近也做的不错。在会稽郡上,邵军的州牧府也在上面。但无论是王郎的太守府,还是邵军的州牧府,都变得十分漂亮,全身都用油漆刷得白亮亮的,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闲暇之余,邵军也开始大力着手落实旗下的平等政策。

由于平等大计并非几年就可以落实清楚的,也不是几十年可以过完的,按照正常的发展,这需要好几个世纪的时光。所以不急,得慢慢来。

而讲平等民主也要循序渐进。据说,在14世纪的欧洲,有个人曾经号召奴隶们起来反抗那些压迫他们的封建主,结果自己反被奴隶撕成了碎片。为什么人们会如此麻木不仁?甘愿受在水深火热之中呢?有很多种解释。

邵军等人认为,这与发起号召的人和当时的环境有关。若是当权者给予他们人权,赋予他们民主呢?恐怕并不会如此吧。这样的政府会受到爱戴拥护。刘备当上县官的头一个月,就因为与老百姓秋毫无犯,就获得了爱戴,临走时分居然还有五,六十个老人为其哭泣,若是对待老百姓再宽仁一点,恐怕他们将用鲜血来护卫了。

然而邵军并不期盼老百姓们能够来维护他的政权,他只希望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权力而奋斗。人是因为懦弱才沦为真正的奴隶,即那些对待生活已经麻木不仁的骨肉架子。

首先是法律的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官僚也一样,不过暂时对邵军例外。

为了提升人民的素质,让人民能够自觉遵守,法律首先要严,但要严得合理,去除那些骇人听闻的酷刑**,同时要让人们觉得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与主公一样不可侵犯。

若一个人犯了盗窃罪,偷一块钱就要坐一天的牢,偷得多牢坐的长。如此一来,必然会让人们自觉遵守。在公共卫生方面,除了修建公厕,沿路筑起移动推车式垃圾筒外,还要让人们约束那些不当行为。随地大小便者,随地吐痰者,头一次犯就罚款,并且在每个人在官府登记的册子上记录。若是一个人犯到了一定的次数,便要让他尝尝牢狱之灾,或者让他们去官府的农场工厂工作。

为了以上措施的实施,邵军和高民在每个郡的城镇乡村,为每名当地登记户口的公民建立一套花名册系统,其中有一套名为“诚信册”,并且有专门的官员记录。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实得非常清楚,而记录的官员也要恪尽职守,不能包庇,若是有包庇行为的,也要相应处罚。

为此百姓素质大计,邵军委托高民建起了几套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法规条款,并且借助高民在铸剑城的印刷厂,每日每夜加班加点印了几十万册的“公民手则”,主要用来阐述触犯城市文明条约而受到的惩罚。

当然,为了约束公民,还需要让那些执法者们洁身自好。除了当官的条件优厚之外,公民还有权,有义务举报当官的不良行为,他们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受到某些官僚的迫害,他们可以向城镇之中新成立的警察局寻求保护,凡是寻求保护的,警方就必须监管。而负责官僚贪污**问题的督察院就着手调查。

督察院,官府,警察局互相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而头上顶着一卷神圣的法律,由此形成一个微妙的三权分立。由于督察院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邵军也希望能做的像现代香港ICAC那样的廉正公署,所以督察院还正在慢慢过渡。

…………………………………………………………

这日邵军待在他的府上,他召集了典韦,高顺这两位很早加入的猛将以及徐庶这位新进小生,想和他们谈谈最新的状况,以及分配给他们新的战争任务。

没脑子的朝廷又来命令了,那就是汝南的黄巾又乱了起来,要邵军“帮忙”。

可是这外州的事情却偏偏找上邵军这个扬州牧,他本来想休息几个月的,今年年底马上就要到了,虽然年末的总结大会不是由他主持,但他还是作为一位领袖身份出现并且现在就要开始准备。

可是战争,烦恼的战争,让他坐立不安,汝南的黄巾一闹就是20万人!而数数自己这儿,加上水军(一万人),公民警卫队(2万人),还有10万军队(一半是新兵),也总共才13万人,怎么去跟别人斗?用大炮?炮弹要不要钱,要不要造?现在存量才多少?多麻烦?

一连串的烦恼涌进了邵军的头脑。看着台下坐着的三位眉头舒展的年轻人,邵军一时间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今年马上就要过年咯?”邵军问候道。

“是的主公!”典韦一脸喜色,上两个月他刚娶了个漂亮老婆,现在还在高兴着呢!

“典韦,喜欢当兵吗?”邵军饮了口茶,和声地问道。

“怎么不喜欢!纵横沙场,杀人无数,建功立业,哪个不喜?!”典韦笑着道。

“高顺,有信心接过这次任务吗?”

“恩,主公,顺保证完成任务!”高顺一听是有命令,马上就行了个军礼,而典韦,徐庶也慌慌张张地站了起来行礼。

“哎,过年了啊!”邵军站了起来,来回踱步着,“想必在会稽郡新办的会稽日报上你们也看见了吧!汝南闹得很凶,20万人啊!”

邵军瞥了一眼三位高高低低的猛人,发觉他们神色严肃,却又不失轻松之气。

“主公,真的有架打啊?”典韦突然凑过头来小声问道。

“怎么,你舍不得你老婆?”邵军笑嘻嘻地问道。

“哈哈!”旁边两位忍不住放声笑了起来,典韦古铜色的肌肤霎地竟透着红来。

“谁说的,某典韦可是最喜欢干架的!”典韦理直气壮,声音也洪亮了许多。邵军赞许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严肃地说道:“第一师师长徐庶,先锋典韦,第二师(集团师)师长高顺接令!”

“是!”三人又行了个军礼。

“令你们带2万军队,30门火炮,炮弹3000发,前往汝南,平叛黄巾!”

“是!遵命!”三人的眉头此刻已是紧锁了。

………………………………………………………………

三人离开了雄伟的州牧府,上了同一辆为他们准备的大马车。

“典韦,这次主公居然分配给我们两万兵力!也就一个军加两个团的兵力,这叫我们怎么对10万人打啊?”高顺躺在舒适的背椅上,发着牢骚。

徐庶是个新来的,还真不知道这高顺居然平时文质彬彬,遇到困难也敢发牢骚。

典韦挠挠头:“某家可不怕,师长你怕啊?!”

“切!我一军手下怎么说也有一个精锐骑士团,更何况所有的士兵都按我法‘陷阵营’训练,怎会怕黄巾乌合之众!?”高顺的声音响了起来。

徐庶安详地躺着,这软绵绵的东西确实比跪坐在地上好得多了,他还有些不适应。听得高顺口中的“陷阵营”,他来时也听军中人物说起过,但还没见过真力道。作为一个新的师长,徐庶觉得这是他进入邵军门下显露才能机会的一次,他也很感激邵军能够给他这一次摆头露脸的机会!

三日后在基地城军营,两万士兵整装待发,两位军长,一位身高2米的猛男,全副武装地望着台下的士兵,心中说不出的激动。

由于已经步入冬季前期,士兵们内部都穿上了一件羊毛杉,为什么不穿两件呢?要知道,黑龙甲内外都是皮,中间夹的是钢板,本身保暖措施就很好,牛皮的比热也很小,穿在身上很快就会热起来。

一面黑底红龙军旗被插在司令台的正中央后侧,足足有15米之高,旗杆是用钢铁打造的,外面涂抹着一层闪亮的金属,看起来更加威武。

这是临行前的场面,奏军乐是必须经过的环节。这支部队的军乐手都有近2年的历史,水平是整只军队里最不错的。他们所要演奏的,是军队进行曲。

徐庶对这种形式感到十分新鲜,不过他还是饶有性质地听完这不错的乐曲。回过神来,发觉高顺已经开口:“全军注意,准备行进!”

徐庶在整次行动中扮演的是一个师长和一位军师,虽然高顺无论是战术战略都有独特的见地,但考虑问题全面角度来看肯定不及徐庶,所以,军队还要徐庶一起来挑大梁!

黑色人流在平原间流动着,而远在吴郡治所吴县县城,几位少年也正准备参与此次军事行动……

…………………………

…………………………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