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文聘赴宴
作者:3舟轻扬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263

“我军的希望就着落在他们身上了。.”难得偷得两日空闲,诸葛亮在赵云的陪同下巡检各营人马的战损情况和鼓舞士气。看到徐晨与楚剑正于马上互斗提高自己的马上功夫,诸葛亮不由大感欣慰。

赵云也笑道:“军师所言极是,这些军校生自毕业以来都表现极佳,不论实力策论还是适应军队都非常出色。看来这军校确是办得成绩显著,都是几位军师教导有方啊。”

诸葛亮失笑道:“说得跟子龙没有在军校教他们似的,有你这么自夸得么?”这两天的空闲也确实让人轻松下来,诸葛亮也拿赵云开起了玩笑。“不过子龙需多磨炼他们,要想独当一面他们还差了许多,若是教得好,几年之后我军一下子多出好几个伯约这样的人才那就轮到曹操头疼我们了。”

赵云点头称是,无论多好的老师在军校教他们,也无法代替在真实的战场上的拼杀所学到的东西。随即又可惜道:“如今主公王霸之业已经全面展开,如真能得到荆州那么几位军师和我们都无法再亲自在军校教新入校的孩子们了,那只怕就很难再有能与晨儿他们这一届相比的孩子了。”

诸葛亮苦笑道:“就算我们肯继续教也是不行了,他们这一届的孩子都是水镜先生多年来寻遍荆州才能发现的好苗子,难道我们能什么都不管专门到处乱跑吗?更何况我们也未必有水镜先生的眼力。算了,这方面就要抱希望了。说到主公大业,如今荆襄三条战线除了郭嘉提前发现我们的意图之外其他都非常顺利。不过我们万不可大意,其他不说,只郭嘉一人便可给我们造成天大的麻烦了。”

赵云想到郭嘉也不由头疼起来:“过去我从未与郭嘉正面交锋,只是听主公与二将军谈论起此人的厉害。今次对战才知其诡计之多真是防不胜防,若非我军防线稳固再加上军师在我恐怕已经有点吃不消了。”

诸葛亮摇头道:“此次能否顶住郭嘉的进攻,我与子龙二人缺一不可。子龙领兵风格虽无二将军之锋锐难挡却胜在稳重,正可克制郭嘉的奇兵。不过郭嘉绝非轻易罢手之人,自葫芦口之后其不断突袭各处营寨哨点,大幅压缩我军的侦察范围,同时或诱我军出战,或声东击西,或假传军令真是令人穷于应付,而这两天却是不见有所动作恐怕再次来犯之时必定不易对付。不过只要我们严防死守,而曹军又无压倒性的兵力,那无论郭嘉如何才智过人都绝对无法突破牧牛山防线。”

“呼,只要我们这边能防守住那应该就没有问题了。东部战线绝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纵然曹军诸谋士想弄计也搭不上黄巾军的线,襄阳有两位军师在加上二将军亲自带领主力对付蔡瑁问题应该不大。我们几乎是胜券在握了。”

“未必啊,”诸葛亮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赵云:“襄阳那边主公刚刚来信,有些突发情况所以主公决定兵行险招,争取能够完得荆襄。”

赵云疑惑地看完信,不由震惊地道:“刘景升很可能已经病故甚至是被蔡瑁所害?这……难怪主公决定要兵行险招,却不知这么大的变故对我们到底是利是弊呢?”

“应该说是利弊参半吧。我军之利在于刘景升死后大公子便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因此我们便可更多地从内部分化蔡瑁阵营,使更多的士族及将领站在我们一方,事实上主公与元直士元他们也正是这么做的;其弊则是现在蒯良蒯越已经完全站在蔡瑁一方,有他们的帮助,如果他们的动作够迅速的话,那么则可在大公子返回襄阳之前掌控襄阳局势。到了那时,江陵邹浩江夏黄祖包括荆南诸郡必然竞相归顺,只余我们与大公子将会独木难支。”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我们竟于此时计划图夺荆州,主公更以汇报军情与恢复关系之名亲赴襄阳吸引蔡瑁的注意以掩护二将军秘密行军。以我猜测他们必是在未安排妥当之时便接到主公将欲南下的消息,于是索性秘不发丧等主公进行襄阳之后再设法围杀主公,那就一劳永逸了。”

赵云冷笑道:“倒真打得好算盘,他们却不知自己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竟被主公察觉到危险的气息,而被庞军师推测出刘景升极可能已死,正可使我们将计就计。本来是刘弊参半的局面此时主动权已操于我们一方。”

诸葛亮点头道:“正是如此,不过以士元的风格,难免要让主公犯险……罢了,我相信以士元及元直的谋略必可成全功,我们静待其佳音便可。”

“哈哈成功啦!”校场中不知从哪蹿出来的虚星趁徐晨楚剑激战之时一个突袭直接将两人全部打落下马,然后一脸得意洋洋地朝二人耀武扬威着。

真是一群不知愁的孩子啊。诸葛亮与赵云同时想到。

蒯良蒯越虽属同宗,却并非亲生兄弟。不过由于二人互相钦佩对方的才华平时实是比亲兄弟还要密切。且是蒯良长于文韬,蒯越长于武略,二人可为互补。而刘表能迅速平定当年荆州的宗族之乱并多年来稳定荆州局面此二人实可居首功。

也正因如此,蒯良蒯越二人在荆襄士族中威望极高,加上刘表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倚重。令他们对荆州官吏与将领们有着一言九鼎的影响力。

然而有些时候,这种人人羡慕的威望蒯良宁愿不要,尤其是现在!

此时蒯良正端坐客厅主席,旁边蒯越文聘正欢谈共饮,丝毫没有发现一旁的蒯良正满怀心事。

直到此一刻,蒯良仍然无法判断与蔡瑁合作到底是利是弊。以本心而论,蒯良与蒯越当然不会跟蔡瑁志同道合,然而在刺史大人突然暴病亡故——此消息如果传出去肯定会有人怀疑是蔡氏暗害大人,不过蒯良蒯越却知道蔡氏绝不可能瞒过自己,而且她与蔡瑁更没有这种勇气和魄力——却使得蒯良与蒯越二人别无选择下不得不虚与委蛇。蒯良自己当然是因为家族兴衰,如果让刘备及其领导下的新进士人及外地门阀主掌荆州那蒯氏势必沦落。而蒯越更是因为对外政策的原因。

与目前荆州正在实行且自己也颇为支持的对外北阻曹操南压孙坚的策略不同,蒯越极力主张归顺曹操。蒯越认为曹操此人雄才大略,天下无人可与之比拟,来日当可一统天下。因此荆州应当极早归顺以顺应天下大势,缩短天下战乱是时间。

这一主张与蔡瑁不谋而合。不过蒯良蒯越自然都知道蔡瑁之所以这么热心却是因为几年来蔡瑁的府库几乎已经被曹操的秘使填满了,而且许之以征南将军、水军大都督的官职。需知蔡瑁虽为荆州望族且与刘表为亲却由于本人才德有限,向来是不论蒯氏一系还是刘备一系都不喜此人。因此蔡瑁虽权势过人也仅能统领襄阳水军再加上城门四军中的一军。只不过因为襄阳军治军不够严谨,使得蔡瑁常能借自己刺史大舅子的身份到处搞事儿,而也因此更不为众人所喜。

不过即使原因不同,对曹操的态度还是令蒯越决定支持蔡瑁——“子柔兄(蒯良字)勿虑,以曹公之雄才,其亲近蔡瑁不过贿赂之,利用之。待荆州平定又岂能容此小人?今我等虚予委蛇,虽令二公子继位,蔡瑁小人猖獗一时,然后必罢之。届时拨乱反正,荆州乃安。”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蒯良蒯越二人觉得此次成事机会极大。若刘备真的势大至稳得荆州那他们也不会傻得与刘备正面对抗。既然能与蔡瑁虚与委蛇当然也可以去“虚”刘备嘛——以自己二人的地位威望与才德,刘备又岂敢不尊敬有加?但是刘备毕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手下徐庶智谋过人,真要想作曹操内应以图家族再起单他那一关就不好过。加上糜竺简雍等内政方面都是一把好手,诸葛亮庞统二人虽然年轻没什么经验但也算是青年才俊将来潜力不可低估……所以,算了,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还是将刘备……

尽早除掉!蒯良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一甩头将杂念去掉,举杯向文聘笑道:“仲业自典掌西城军及破虏营以来可是极少来府中坐客了。军营之中禁酒,今次来了便多尝尝府上的佳酿,看是否都已忘了这‘良风醉’的滋味了。”

文聘苦笑道:“先生这是怪我了。自独掌一军以来,我实在是不得一日闲。军营之中无小事,我更怕一个疏忽便要有负两位先生推荐之明了。先生当知我非是不独来先生家,便是自己家也少又得空回去。”

蒯良听得心中点头,称赞道:“仲业为公忘私我又岂会怪罪?说得什么有负我们推荐之明,仲业今日成就还是自己有本领肯努力,不必过于自谦。我与异度为主公多曾推举人才,然而众人中还是以仲业最为让我们自得。不但治军有道令军队战力大增,更兼品德极佳,实是难得。”

“先生过奖了,”文聘感激地道:“当年我不过军中无名之辈,若非两位先生慧眼我又岂能有今日,让我再敬两位先生一杯。”

再次举杯共饮,蒯越进入正题道:“当日仲业被刘备军败于封谷,不知可想报此一箭之仇?”

文聘毫不在怀地道:“先生何出此言?此事早已澄清是一场误会,要怪也要怪曹贼奸诈,蔡瑁这笨蛋被人利用。刘备军诸将我倒是非常敬佩的,能挡曹操于新野令其数年不得南下,由此可见刘备军的本领。有机会的话,我们倒可与之多加交流。”

蒯良听得心怀大慰,正要大加称赞文聘的高风亮节,突地想起此时自己的阵营便连忙住口不言。只听蒯越笑道:“仲业真乃实诚君子,不过宽容也要看人的,似刘备这等虚伪小人也讲宽容那岂不要吃大亏,啊不对,是已经吃了大亏了。反而曹操上次弄计实际上并不见如何精彩之处,但是其可令我荆州高级将领为内应而毫不为人所觉更可见人心所向啊。”

文聘只是微笑听着,知道蒯越一向看好曹操也并不接口,只拿眼去看一旁的蒯良。

蒯良一阵脸红,事实上自己还是主张利用刘备严防曹操的,认为曹操此人狼子野心让其坐大绝非大汉之福。当时哪曾想今日会为了家族而不得不转而支持曹操呢?此时见到文聘似笑非笑的表情,竟一时不知该如何劝说。

文聘见蒯良竟不反驳蒯越支持曹操的说法,颇觉诧异。低头沉思一会儿,突然抬头问道:“敢问两位先生,如今襄阳城中是否有大事发生?如今刘备被软禁于驿站之中难道两位先生要与蔡瑁一同对付刘备?”

蒯良叹口气道:“早知此事瞒不过仲业。不错,蔡瑁曾找过我们要联手擒杀刘备,而且我们也已经答应他了。”

文聘急道:“先生为何如此不智?蔡瑁何许人也,不过倚其家势姻亲方得高位,在荆州胡作非为。若非二位先生在荆州早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今先生却为何与他站在一起。再者若无刘备制衡再有黄祖之助岂非更无法无天?”

蒯越听文聘这话已经是公开的指责了,大为不悦道:“仲业何出此言,虽然我与子柔兄确是要助蔡瑁对付刘备,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是站在蔡瑁一边,更不是说要与之狼狈为奸!”

文聘惶然道:“文聘岂敢怀疑先生,不过刘备乃大公子的主要支持者。若是杀了他,大公子痛失助臂将来刺史之位则落入二公子手中,那时蔡瑁权势必然更大,只怕二位先生也制不住他了。”

蒯良点头道:“仲业之虑我们岂能不知?但是与蔡瑁联手实是迫不得已。刘备这些年来实在越来越强势,越来越会收买人心。若真让其辅助大公子成功,其权势之大只怕远过于蔡瑁。那时又岂有我们的立椎之地?而蔡瑁则容易对付得多。待除掉刘备之后,莫说大公子仍在,便是二公子真的……呃,立为世子,难道凭我与异度还制他不住?”

文聘苦笑道:“我自然信得过二位先生的威望与智谋。不过是突然听到……听到先生要与蔡瑁共谋刘备太过吃惊了,失态之处请二位先生见谅。”

蒯越脸容稍缓道:“我与子柔兄已经详细商议,定下全盘策略。仲业不必多虑,只需依计行事便可。如今曹军由郭嘉率军压境,我们五日后便以咨议军情之名代主公设宴请刘备趁刺史府,到时蔡瑁便可行动。仲业只需在当晚封锁西城门,同时率破虏营八百军士伏于刺史府之北见机行事。若见刺史府内有喊杀之声便领人进入府中见着刘备一方的人便杀,同时严防刘备等人从北面突围而出。”

文聘知道二人心意已决,只得无奈答应。以蒯良蒯越二人的身份地位,任何一个都根本不是自己所能抗衡的。更何况此时两人同时在此向自己施压。

本来以他们的地位也根本不需亲自宴请文聘,只要随便谁一封书信加上蔡瑁手下大将手持刺史府兵符入营,哪到文聘不乖乖听话?不过虽然刘备方已经做得十分隐秘,但蒯良蒯越二人还是从一些蛛丝蚂迹上分析出魏延极可能已经投向了刘备的一方。但立刻调开魏延又怕打草惊蛇,如此在这襄阳城中,文聘这一系人马就变得极为重要。这才使二人召文聘来府亲自对其施加压力。

如今见文聘果然答应,二人心情大好,席间不断劝酒。等正事谈完,吃饱喝足,文聘告辞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