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趁火打劫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899

清晨,细雨飘洒,函谷关东五十里。

风煜一身白袍银甲,背后立着典韦、黄忠、赵云、于禁、臧霸、王威、李通、刑道荣等人,遥望洛阳方向。洛阳至函谷关的官道上,无数的军士正赶着粮草辎重而来,间或夹杂着难民凄惨的哭喊声。

“主公,你怎么知道孙坚将军赶不上他们的?”

一个十一二岁,长得眉清目秀的少年问道,神色间满是敬佩和疑惑。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一看就知道此子乃是聪明之人,来日前途无量。

“李典,董卓没那么笨的,为了多搜刮点民脂民膏,他肯定会派兵于路阻截诸侯追击的人马。呵呵,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别说是孙坚不能及时赶到洛阳,便是那曹操,我想也一定会吃点亏的。”

李典?这少年竟然是后来的曹魏名将,有“智将”之称的李典李曼成!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在军中被称为长者,官至破虏将军。

李典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曹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助堂弟李整杀敌报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此后战役中李典多负责粮运后勤,直到任夏侯惇副将讨刘备后,才逐渐调到前线作战。李典向来与张辽,乐进不和,但他却不会因私怨而耽误公事。

笔者很喜欢李典这个人,作为武将,李曼成算是武将中的智者,就算称不上名将,但在二流武将中应该算是佼佼者。李典的智慧表现在很多方面:

第一,他于公元194年投奔曹操,中原那么多贤明的君主,他偏偏选择刚刚崛起的曹操,说明他很有眼光;

第二,樊城之战时,曹仁道:“刘备军中必有能者,吾阵竟为所破。”李典道:“吾虽在此,甚忧樊城。”曹仁道:“今晚去劫寨。如得胜,再作计议;如不胜,便退军回樊城。”李典道:“不可!刘备必有准备。”曹仁道:“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听李典之言。随后曹仁果然丢失樊城,如果曹仁能听李典之言,怎会中徐庶之计?

第三,博望坡之战时,夏侯惇只顾赶杀敌军,于禁、李典赶到窄狭处,两边都是芦苇。这时李典猛醒,对随行的于禁说:“大军深入密林之中,如果敌人放火该如何?”于禁道:“君言是也。吾当往前为都督言之;君可止住后军。”李典便勒回马,大叫:“后军慢行。”

第四,孙权亲征樊城时,两军对阵,李典对乐进说:“对面之人就是孙权,若杀之可报赤壁之仇也。”话未落音,乐进已挺枪直取孙权,权大败而回,狼狈之极。呵呵,可见这家伙多能煽动人心。

在智谋上,李典曾经识破过徐庶、诸葛亮等一流谋士的计策;而在武功上,李典也毫不逊色,与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交手皆可全身而退。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不过聪明即是优点也是缺点,有句话就叫作过犹不及,李典可以说是个明白人,但正是因为太明白了,所以做事谨小慎微,不肯冒险,一生也就没太大作为。

说起遇到李典也是一个巧合,风煜无意中发现山阳太守袁遗手下一个牵马的少年与众不同,要过来之后才知道,此子乃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李典李曼成,不禁暗叹袁遗无识人之能。

半个月前,风煜谴典韦出阵助赵云战吕布,看三人战成平局,激动之下亲自上阵,合三人之力终将吕布击败,《混沌诀》也意外地突破到第七层。

在风煜大出风头后的当天晚上,董卓惧其实力强劲,派手下首席大将——青龙李傕来见风煜。熟悉历史的风煜当然知道他来做什么,但还是故作不解:“不知圣将大架光临,有何见教?”

李傕一脸媚笑:“天下群豪中,丞相所敬佩的人只有将军您,今天特让我来和您结亲,丞相之女貌美异常,和将军年龄正合适!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得,果然是来联姻的,哼,想以此来拉拢我,分化诸侯吗?董卓老儿你太看得起我了,不过我要是同意你的要求才真的瞎了眼呢!当下风煜严词拒绝道:“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身碎骨!”

哈哈,瞧瞧自己现在这个气势,真有点忠臣的样子,你看旁边的蒯良、黄忠众人那个敬佩啊,爽!喂,郭嘉你小子撇嘴干嘛,还撇?信不信我揍你。

李傕抱头鼠窜,回见董卓,将风煜的话如实禀报。董卓大怒,无奈之下听从女婿李儒的建议,携帝迁都长安。

风煜在得到陈宫的密报后,知道虎牢关兵力空虚,于是自动请缨攻打,一鼓而下,再次让诸侯侧目。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风煜攻打虎牢关时亲冒矢石,不幸被流矢射伤,不得不修养几天。逮到机会的曹操立即请愿为进攻洛阳的先锋,打败董卓后,诸侯中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谋划自己的利益而不想出击,为了保存实力,袁绍当然乐意以此消耗曹操的实力,因此很乐意地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同一时间,另一路的孙坚也收降了汜水关的守将赵芩,不废吹灰之力拿下了这个让诸侯头疼不已的坚城。得城后孙坚马不停蹄地直扑洛阳,眼看建功在望,却有人乘机挑拨袁术道:“孙坚倘若占领洛阳,发展勢力,将难以制约。如果任其发展,岂不是除却一狼,又增一虎吗?”

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在三国时期,粮草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比军队还重要!孙坚当初投靠袁术,除了军力因素外,粮草的缺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时,孙坚距离袁术所居之地有一百多里,孙坚不顾劳累,连夜乘马去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他在地上走来走去,分析形勢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并且说:“我从战争开始到现在不顾生死,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董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却听信谗言,怀疑我的忠心,岂不让我及手下的将士心寒?”袁术心中惭愧,不能自安。

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情形,跟吴起止步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

袁术终于被孙坚所感动,马上下令給孙坚调发军粮,并斩进谗之人向孙坚谢罪,孙坚于是立即回营。

在洛阳南几十里,孙坚军和留守洛阳的吕布军相遇,双方大战一场。孙坚、孙策父子齐上阵,无心恋战的吕布对孙策的武艺大吃一惊,同时也不吝赞扬。

“汝不减霸王之勇也!”

从此孙策“小霸王”之名传遍天下,而吕布在随便应付了一下之后,便率军撤出洛阳,往潼关而去。

被风煜这个黄口小儿刺激得不行的曹操,不顾谋士戏志才稳重推进的劝告,率军飞速赶向洛阳。

董卓在荥阳汇齐了麾下的五大圣将,李儒谏道:“丞相现在放弃洛阳西去,诸侯肯定会派兵追击,我有一计,可让来人死无葬身之地。”

董卓眼睛一亮:“噢,我正为此事烦恼,贤婿有何妙计,但说无妨!”

“丞相可让徐荣将军率军埋伏在城外山坞之旁,如果有追兵过来,不要交战,可放其过来。然后以杨奉诱敌深入,其他四位圣将集中优势兵力布下天罗地网,定能将其大败。徐荣将军再从后掩杀,不管来者何人,哪怕他有冲天之翼都难以逃脱。”

“哈哈,好,果然是妙计,真不愧是吾贤婿!就照此准备吧。”

曹操率大军正行间,突然有斥候来报,西凉军大将杨奉在荥阳摆开阵势,欲阻大军前进。曹操立即传令加速前进,誓将其一举击溃。

“且慢!”

戏志才走上前来,出言阻止曹操道:“主公,荥阳守将徐荣乃是一名大将,其人有勇有谋,数月前大破孙坚可见其厉害。我觉得应该放慢速度,多派斥候,以防埋伏。”

戏志才不说还好,一说反而激起了曹操挑战的**:“哈哈,戏军师多虑了,我又怎会不知徐荣的厉害。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再厉害也要有兵有将相助才行,我看董卓老儿现在失魂落魄,哪会派主力来拦截?我手下良将众多,区区一支人马,看我将其一擒而获。”

戏志才张了张嘴,看曹操心意已决,便不再说什么,但神色间却担忧不已。就算董卓急于回归长安,他手下的李儒又岂是等闲之人!虽然徐荣难对付,但自己手下大将也不少,怕就怕还有其他厉害的角色啊。

思虑间曹操已经和杨奉大军对上,杨奉大笑道:“不出吾家军师所料也,曹阿瞒,还不乖乖下马投降!”

曹操听了,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喊他小名。当下出马大吼道:“西凉逆贼,尔等劫掠天子,迁流百姓,奸淫掳掠,该当何罪?”

杨奉骂道:“曹阿瞒,丞相当初待你甚厚,你却为了一己之私,做出弑主恶行,如此背主懦夫,有什么资格在此大放阙词?”

曹操听了满面通红,杨奉说的确实是事实,一时间理屈词穷,呆立当场。夏侯惇见曹操受窘,立即挺枪跃马,直取杨奉。杨奉阵上,埋伏已久的张绣拍马而出,截住撕杀,不到十合,张绣回马便走。夏侯惇如何肯舍,立即追击,曹操一看,赶紧传令三军掩杀。一时间西凉军倒戈卸甲,个个争先恐后地逃窜。

追过荥阳,转过一座山后,突然金鼓齐鸣,李引一军从左边杀来,郭汜引一军从右边杀来,而杨奉汇合董承后再次翻身杀来。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中了埋伏,急令夏侯惇敌住张绣、杨奉、董承,夏侯渊去敌李,曹仁去战郭汜。可惜三路军马势不可挡,仅张绣就能和夏侯惇战成平手,更别说加了两个强援,夏侯惇抵敌不住,大败而回。张绣带领西凉铁骑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曹操大军又怎么会是如狼似虎的西凉军的对手,被杀得尸横遍野。长子曹昂也没于乱军之中,曹操在一众护卫保护之下,回军望荥阳而走。

这时已经是二更时分,曹操率败军走至一座荒山脚下,聚集好残兵后见众人均人饥马乏,便令军士埋锅造饭。天空中的明月将大地照得一片明亮,曹操不禁暗暗祈祷西凉追兵不要这么快赶上,可惜,今天注定曹操流年不利,饭还没烧热,就听到四下里一片喊声。

“不要放走曹操,捉到曹操者,赏黄金千两,官升三级!”

只见徐荣大军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知道自己不是其对手,于是转身便走。徐荣搭上箭,射中曹操肩膊。曹操带箭逃命,路过山坡。两个西凉小校伏于草中,见曹操马来,二枪齐发,可怜曹操的绝世宝马“绝影”中枪而亡。

曹操翻身落马,被二将擒住,就在曹操以为生还无望时,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小校,下马救起曹操。原来是侄子曹安民及时赶到,曹操道:“大军已乱,我已回天乏力,贤侄可速速离去!”

曹安民慷慨激昂道:“叔叔请上马!安民愿意步行跟随。”

曹操故意犹豫不决,问道:“贼兵势大,万一赶上,定是九死一生之局,汝将如何?”

曹安民昂首挺胸:“天下可无安民,不可无公。”

曹操心说,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假装感动异常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于是不再推迟,翻身上马,而曹安民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

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曹操惊道:“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曹安民急扶曹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曹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曹操带水而走,曹安民却为了给曹操挡箭,被乱箭射杀,至死也没退一步。

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曹操人困马乏,在土冈下休息。忽然喊声大起,一彪人马赶来,正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曹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骑飞至,大喝:“徐荣休伤吾主!”

徐荣便奔夏侯惇而去,夏侯惇挺枪来战。两个人盘马撕杀,双枪并举,二十合不分胜负。眼看追兵越来越多,夏侯惇爆发了小宇宙,放弃防守,攻击力大增,又战十几回合,一枪戮去,便要将徐荣刺于马下。

“当——”一声巨响,徐荣身后突然伸过一把大刀,架住了这致命一击。两人转头看去,只见一面覆铁甲,身高九尺的大汉正冷冷看着夏侯惇,浓重又熟悉的杀气让夏侯惇气息一窒。虽然急切之间想不到来者何人,但夏侯惇知道自己没把握胜过对手,当下舍弃两人,和刚刚赶来的曹仁、曹洪、乐进等人护着曹操冲出重围而去。边走还边在思索,此人为什么有种非常熟悉的感觉?那身材,那刀法,那气势……

“多谢壮士搭救,徐荣感激不尽,还请壮士赐告贵姓大名,来日徐荣定禀明主公,以谢大恩!”

那持刀大汉并没作答,反而望向徐荣背后,徐荣一惊,难道背后有人偷袭不成,立即转头看去。可惜背后却空当当的无一人,心中立生警觉,刚想回头,一道劲风袭过,顿时人事不知。

“徐将军被暗算了……”西凉军士一片混乱。

荥阳一仗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为救曹操被乱军所杀,谋士戏志才和绝影宝马也没于这一仗,一万五千大军剩下不到三百人。

曹操痛哭失声:“悔不听志才之言,否则吾不当有今日之败,志才死,乃天伤吾也!”几度昏厥。后来在众人劝慰之下方才好转,收拾残军回盟军大寨。

不过这一仗徐荣也差点命伤夏侯惇枪下,好在一面覆铁甲的大汉将其救下,刚想问其姓名,却被其击晕掳走。失去主将的西凉军无法追击曹操败军,在副将李蒙、王方的率领下回长安而去。

风煜连续放过两路西凉军之后,终于遇到董卓手下的掠夺大军,几千辆装载了无数金珠缎匹好物的大车,由断后的中郎将杨密押运着迤俪而来。

官道上一片混乱,不断有百姓哭着喊着和西凉军扭打在一起,就在此时,突见远处一群兵马扬尘而来,瞬间已到众人面前。杨密看来者不善,赶紧勒马上前,大声呵斥道:“站住,你们是何人部下?不知道我军在这里办事吗?”

“呵呵,平东将军风煜麾下,先锋营破虏校尉刑道荣,奉军令在此恭候大架多时!”刑道荣看着杨密冷冷一笑。

“什……什么?平……平东将军风煜,你,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杨密已经惊讶得说话都不连贯了,现在谁不知道风煜的大名啊,那可是连吕布都打败的主(虽然是三个人合起来),他不是还在虎牢关吗?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襄阳军也不答话,已有不少士卒开始驱赶各辆马车前的西凉军士。杨密觉得不妙了,看他们这样子是要虎口夺食,虽然明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还是壮起胆子喝道:“你们想怎样,这是我们西凉军之物,你们要是敢动一分一毫,后果自负。”

“呵呵,是吗,那我就要看看,董卓老儿能拿我怎样,动手!”最后两个字还在唇上,刑道荣的大斧已经划过一道电光,在杨密反映过来之前将其一斧劈成两半。这两年来跟随徐晃日久,刑道荣的武功早就有很大进步。

襄阳军士还是第一次做强盗,不过看他们那样子还真有点做强盗的天赋,让风煜看得直楞,要是自己不把这些人招到军中,他们是不是真的会去做强盗?看来自己扩军还请到了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啊,呵呵。

“兄弟,不想死的话就让开,让我看看你找到了什么好东西,有财大家一起发,别独吞啊!”

“别啊,董大人说了,这是我们这一年的军饷了,求求您高抬贵手吧!”

“少他妈糊弄人,滚开,让我们看看。”

“啊呀,别,何必抽刀子呢,兄弟想看请随意,喜欢的话拿点去也无妨……哦,不,都拿去吧,正好给我们减轻点负担。”

不同的一幕在官道上各处上演,不过劫掠者变成了另一股势力,终于在函谷关守将段煨率援兵赶到前,风煜带人好好过了一把强盗瘾,劫走了董卓的一半财富。同时在南返路上散发传令,请流民前去襄阳定居。一时间平东将军携几十万流民南返成为热门话题,风煜仁义爱民的做法在有心人的宣传下传遍天下,引得无数名士效忠。

而此时,孙坚也进入了洛阳,一边安抚百姓,一边修复帝陵,表现了他忠君爱国的一面。孙坚显然没有什么大野心,在占领都城后,他依旧准备西出函谷关向老董的新据点长安进攻!

董卓在撤离洛阳后曾对手下刘艾说:“关东诸将数败矣,无能为也。唯孙坚和风煜乃是一代豪杰,诸将宜慎之。”

的确,孙坚在关东官僚集团中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他却是击败董卓军的最大功臣,当然现在应该加上风煜,和董卓的作战也最为彻底。可惜历史上老罗为了烘托刘备,把孙坚的事全安在了刘备头上,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