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会盟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19

风煜一打听,才知道典韦的遭遇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几个月前,他的一位朋友因和张邈的儿子在青楼争风被打死与荒野,他知道后火冒三丈,把张邈的儿子狠狠打了一顿。哪知道那家伙带了很多人来报复,典韦在愤怒之下便杀了他走进集市逃脱。后来张邈知道了,派人前来捉拿,那些官兵被杀了几十个后,没有一个敢靠近他十步之内。

张邈不忿,通过王匡花大价钱请出天下三大杀手之一的“清风”帮其捉拿,因此典韦和清风的人展开了一出追击和逃亡的大片。路上那些家伙无所不用,什么暗器、迷药都一齐招呼,甚至连捕野兽的陷阱都用过,典韦也是厉害,一路上和清风的人打打杀杀到现在,硬是没被逮到。不过在清风四大护法之一的方悦出手后,今天终于被逼上了绝路,幸好得风煜相救才转危为安。

路上无话,大约一日,风煜率大军来到会盟之所。

酸枣本是一个小县,现在由于聚集了天下各路诸侯的几十万人马,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军队扎下的营帐。而原来的城池面貌,却根本找不到痕迹了。风煜刚到地方,老远就看到各色旌旗飘洒,如林的枪戟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头次见到如此壮观场面的风煜等人兴奋不以。对于风煜这一行人,除了刚开始时有一队打着曹字旗号的人马前来盘问外,根本就没有其他人马来阻拦。

就在此时,突然一阵“呜!呜!”的号角声传来,这是中军在聚集全军将官的号角声。风煜知道,应该是中军大帐知道了自己到来的消息。没走多远,风煜忽然发现左方的士兵有骚动,然后不时听到叫主公的叫声,心想难道是曹操来了?仔细一想,此事大有道理,曹操身位地主和发起人,肯定要来迎接的。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这个三国历史上的牛人,不禁有些激动和期待。

在众士兵的群星拱月般,曹操终于出现在风煜的视线里。但见他阔额浓眉、大眼宽鼻,国字脸,下巴有些许短须。一身红色的大袍,显得雍容高贵。尤其是那双精光四射的双眼,充满了锐利的霸气,让人望之心怯。偶尔间寒光闪烁,眼神内藏蕴着令人难以索解的神色,让人感觉他城府极深。

风煜暗暗赞道:好一个仪表非凡,气势威严的绝代枭雄。

那曹操刚才得探马回报,说安南将军襄阳太守风煜来了,不敢怠慢,连忙领着各路诸侯出营,迎接风煜。此时天下响应曹操檄文的各路诸侯,全都已经来齐了,由曹操接待着,各自安营扎寨,连接不下二百余里。

曹操见到风煜,老远就哈哈大笑迎来,到了近前一抱拳道:“卑职曹操,见过安南将军。将军能前来为国出力,实乃是我汉室之幸,我等之幸也。”说完,曹操又给风煜引荐旁边前来会盟的各路诸侯。

曹操这一引荐,风煜终于认识了会盟的十八路诸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和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刺使韩馥,豫州刺史孔由 ,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张杨,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北平太守公孙瓒和西凉太守马腾皆是声援,并未直接派兵参加。

本来并州将领高顺想来给丁原报仇的,但在张辽的劝说下暂时放下了仇恨,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对董卓让韩遂领并州牧的命令置之不理。在三万并州大军和张辽的两万匈奴中郎军的防备下,韩遂也只得继续呆在西凉,不能越雷池一步。

后来高顺知道张辽已经效忠风煜之后,也表示愿意效忠风煜,认风煜为主公。当然前提是风煜要同意他为丁原报仇,为了得到这个一代名将,风煜当然是同意了,并让他将“陷阵营”的规模扩大到五千人,如果少什么物资可以派人向自己联系,自己会鼎力相助。

曹操每给风煜引见一人,风煜都是非常客气礼貌的寒暄一阵。稍微落后曹操半步的是三个人,正中间那人是现任渤海太守袁绍袁本初;他身旁的两人,文质彬彬的是酸枣的地主,典韦的仇人,陈留太守张邈;另一个人颇为精干的武将是会盟的另一个发起人东郡太守乔瑁。其他众人皆在三人身后。

虽然众人和风煜不甚熟悉,但是风煜的名声早就传扬天下,所以大多数人对风煜都很客气,除了孙坚和张邈。孙坚是因为风煜不但不肯借道给自己,反而让自己大败一场,丢尽脸面;而张邈则是得知杀子的仇人竟然被对方收为了家将,所以也没什么好脸色。不过由于现在诸侯刚刚会盟,不适合当场翻脸,因此都把不快压了下来。

不过风煜也不介意,虽然看到孙坚对自己有点冷淡,他还是热情的和孙坚打招呼。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孙坚也知道当初杀了王睿,换了是别人也不敢借道给自己,所以孙坚也就只得逼着自己露出一幅笑容和风煜见礼了。

至于张邈,风煜的眼中根本就没他的位子,如果不是身位地主,风煜才懒得理他呢,为了典韦得罪一个无能的张邈,值!

这时曹操笑道:“好了!诸位,我们还是先进大帐吧,可不能让重光等在门外呀!”

众人也笑着称是,于是风煜和众人一起进入中军大帐。

待众人坐下后,袁绍对风煜说道:“重光,刚才我们正在讨论谁为盟主,现在既然重光来了,那盟主肯定非重光莫属了。”

此时的诸侯虽然有十几人,但是真正有可能当盟主的只有两人,那就是袁绍和曹操。

袁绍四世三公,这些诸侯中像冀州牧韩馥之流,以前是袁府的家臣,而袁术袁遗则是他的堂兄弟,所以他是受到诸侯拥护最多的人;而另一人曹操,他是这次会盟的主要发起人,本来就应该是由他来当盟主的,再加上陈留一直是他曹家的地盘,太守张邈和刺史刘岱应该都是支持他的,再加上和他站一条线的乔瑁,他支持的人也不比袁绍少。

风煜当然明白这种情况,稍微一想后笑道:“小子年幼资浅,怎配做盟主!倒是本初四世三公,乃是大汉重臣之后,当为盟主!”

秉着“远交近攻”的原则,袁绍就算将来会雄居河北,应该也和自己没有太多的冲突。到是曹操如果将来拿下司录或者豫州,那就和自己地盘相接了,矛盾是肯定避免不了的,所以风煜选择了支持袁绍。

“呵呵!是呀!袁本初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曹操也笑道。

曹操是明白人,两人的支持程度都差不多,但是如果自己当了盟主的话,肯定就会得罪袁绍的,虽然曹操不怕袁绍,但却也知道对方身后有个庞大的袁家,自己一个人可不是袁家的对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支持袁绍当盟主。

余下众人刚想出声附和,突然风煜说道:“不过,如此一来,可是大大的不妥。”

众人一听全都不知什么地方不妥,都拿眼睛看真风煜。风煜见了众人的反应后,不慌不忙地接着道:“诸公好象忘记了一件事:我大汉历朝历代皆明令禁止朝臣私下结党。诸位都是朝中重臣,岂可不知!诸公能够前来共赴盛举,那乃是传名千古的美事。可是,我等只要同心协力铲除那国贼董卓,那也就是了。可这结为同盟,就万万不行了。如今天子尚在,我等结为同盟,又置天子于何地?那和篡夺朝权的董卓又有什么区别?”

风煜的一番话说得前来会盟的各路诸侯都是面有愧色,其实这些诸侯哪一个不是另有私心?在场的每一个人,除了风煜身为镇南大将军有权出兵讨伐和任命他人,其他的各路诸侯,哪一个不是私自出兵!

“呵呵,不过事情也没我说得那么严重,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诸位此举均是为了精忠报国,因此也情有可原。结盟一事还是可以商量的,不过煜身位朝廷的安南将军,却不可参与此事,煜深为遗憾。不过,煜可以和大家一起出兵,共谋对策,差的只是形式而已,诸位看如何?”

众人本来低落的情绪又被风煜调动起来,现在哪有不同意的?于是都点头答应,并让风煜做见证诸侯。当下众人又重回到议题,由于袁绍已经众望所归,所以众人一直都推其为盟主。

袁绍笑着谦虚了一番,按照规矩,推托了三次,才接受众人的推荐。接着众人就商定在第二天正式结盟。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五色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袁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读毕歃血。

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

歃血已罢,众人以袁绍行车骑将军之职,众扶袁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曹操执杯向四方敬酒,行酒数巡后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众皆称是。

袁绍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风煜暗暗撇了瞥嘴,袁绍此人,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终是不能成事。不过“虎牢关之战”可是千古名战啊,自己前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现场观摩,看看几十万大军现场撕杀的壮观场面!当下跟着众人一起喊:“惟命是听。”

袁绍续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有两个人立刻跳了出来。

一个是本来应该去的孙坚,还有一个却是立功心切的鲍信。

这两个人武艺都颇为高强,袁绍一时间有些头大,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凭心而论,鲍信在洛阳时和自己很亲近,现在自己又做了盟主,也不怕他会比自己出风头了,因此也想让其立功。可是又想到对手实力可能会很强,又不希望第一战折了锐气,于是决定让素以勇猛著称的“江东猛虎”孙坚前去探探路。

“呵呵!两位都是一时俊杰,拿下汜水关都没问题,不过文台远来是客,这一战就交给文台了,以文台的勇烈,应该可以轻松的拿下汜水关!”

“诺!”孙坚高兴的应道。确实,在十八路诸侯中,除了广陵太守张超的武功不在他之下,其他人都要略输一筹。

鲍信有点不甘,虽然知道袁绍不是故意的,但还是不能释怀,无语退了下去。

风煜看到最终还是孙坚接下了这个任务,心中暗暗高兴,他知道孙坚第一战碰到的不是演义上的华雄,而是有“玉麒麟”之称的西凉名将徐荣,大意的他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风煜虽然对孙坚本人蛮有好感的,但是只要可能成为对手,风煜就绝对不会心慈手软,没派人暗中灭了他已经是对他最大的尊重了。

会盟当夜,风煜大营。

“主公,您要的两人来了。”

蒯良向中军大帐内的风煜禀报道,后面跟着两个威武的大汉,不过两人脸上满是愤怒、不屑的表情。

风煜一听,立马站了起来,走到两人身前,深深施了一礼:“两位将军大才,煜慕名已久,恨不能早日相见。只是两位将军已经投靠他人,煜才出此下策,将两位将军买来。其实两位将军大才,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得罪之处,还望两位将军莫要见怪!煜给两位赔罪了!”说完又施一礼。

这两是非是别人,正是鲍信手下的于禁,陶谦手下的臧霸。两人一听,感动得热泪盈眶,一直以来自己为不受重用而叹息,今天又被主公突然卖给别人,心中更是充满了委屈。只是没想到对方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安南将军,而且对自己如此礼遇,更是对自己的才能甚为了解,心中泛起知音之感。

当下两人跪下泣道:“禁(霸)蒙主公厚望,实在是惭愧,我们愿誓死以报主公。”

风煜高兴地掺起两人:“文则,宣高快快请起,煜能得两位相助实在是三生有幸,从此我们祸福与共,不离不弃。”

众人皆是欢天喜地。

未名山。

未名山是陈留周围的一座小山,初春季节,残雪未融,山间梅花烂漫,常有游客留连其间,别有一番滋味。

不远处的山道上走来两个人影,男的是个英武的少年,女的是个绝色丽人,引得周围的游客频频回头,似乎不相信这山野之上竟有如此天姿国色。虽然两人看上去很亲切,但中间总是若有若无的保持着一份距离。

女的似乎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旁若无人的欣赏着山间的风景,而男的则是眉头夹杂着一丝忧郁,这两人正是甘晚晴和赵云。

那天赵云受伤后,甘晚晴记得“药王谷”的“药王”华佗正在邺城,于是带着赵云赶去求救。后来在华佗的妙手回春之下,赵云不但内伤尽复,而且武艺更进一层,突破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可是甘晚晴寻找风煜的脚步却被拖慢了下来,不知不觉间就是一年过去了,由于天下诸侯群起反董,甘晚晴料定风煜也会出兵,因此决定来陈留等候。

赵云默默地看着身边的佳人,心中充满了苦涩:一年多了,这个才艺双绝的奇女子还是对自己没有任何感情,在她的心中,永远只有一个人的身影。赵云已经知道了那个人是谁,可是自己能怎样呢,和他竞争?别说佳人会不会再爱上别的男子,更何况那个男人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安南将军,而自己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子。

不,我赵云怎么可以轻易输给一个尚未谋面之人,他再优秀,我赵云也有自己的优点,为了她,便是粉身碎骨又何妨?赵云在心中给自己打气,他不久前投靠袁绍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他风煜不是名震天下吗,那我赵云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让晚晴看看,自己并不比那个男人差。

本来一个女子是不可以呆在军营的,但是有“四大名妓”这个头衔,很多事情全都是一路绿灯。袁绍还巴不得甘晚晴能帮他多吸引点人气呢,自从甘晚晴义演了几场后,军队的士气都上升了不少,看得其他的诸侯眼红不已。至于和她一起来的那个少年保镖,袁绍根本就没在意,只让他负责甘晚晴的安全就行,还没把他编入军籍。

这天两人在城中待得烦闷,便出来野外散散心。两人一边走一边开心的聊着周围的风景,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山林深处,猛然发觉准备回头时,远处隐约出来一阵婉转悠扬的琴声,琴声辗转悱恻,仿佛弹琴之人在诉说对远方恋人的思念。

二人都是深通音律之人,尤其甘晚晴更是琴道高手,不知不觉听入了迷,不由自主向琴声的源头走去。

走过九转回肠的小路,眼前豁然开朗,初春水暖,冰封的河流已经解冻,一缕小溪从山岩上倾泻而下,在崖下形成一个碧幽幽的深潭。山石之上,静坐着一个修长的身影,面前的瑶琴发出呜咽的声音,如泣如诉,身上的白袍随风飘起,翩翩不似尘世中人。

甘晚晴的胸口猛地象被大石狠狠地撞了一下,怔怔地立在当场,脑中空白一片。

是他,竟然会是他,那个让自己一年多来魂牵梦萦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自己的眼前。甘晚晴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顺着已经略显消瘦的玉颊淌了下来。

那个正在弹奏的少年似有所感,蓦地浑身一震,抬头望了过来。

“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