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地下国度(二)
作者:a李云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57

))

“这太不可思议了,秦始皇地陵比埃及金字塔还要神奇。”江浩民说。

“这倒不假。埃及人修金字塔动用十万人,修了三十年,而秦朝人修秦陵动用了七十余万人,修了三十八年。可想而知整个工程的浩大和令人不可思议之处。”我说。

“那地宫里还有什么神奇之相?”江浩民问。

“《史记》记载,地宫内,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我说。

“这更令人惊叹了,就是现在的科技也很难做到这种水平,真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完成的。”江浩民感叹到。

“还有更令人惊叹的地方呢。”我接着又说:“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我说。

“哪里来的那么多水银呢?”江浩民问。

“是从四川千里迢迢运到骊山的,可想而知当时消耗了多少劳动力。”我说。

“那地宫里还有什么神秘之处,你快快说来。”江浩民笑着催我。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