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黄盖受降!火烧连营!
作者:李白才不白      更新:2024-01-04 00:45      字数:3254

第177章黄盖受降!火烧连营!

赤壁之战,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惊心动魄。

没有蒋干盗书,也没有黄忠的苦肉计!

蒋干过江只有这一次,至于引荐庞统的第二次是演义杜撰,盗书与反间计也并不存在。

周瑜与蒋干属于君子之间光明磊落的交谈,并没有演义中那么多阴谋诡计。

蔡瑁并未被反间计害死,蒋干也不是小丑般的角色。

小说的情节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进行的改编非常必要,也非常精彩。

只不过正史中的周瑜少了心机,多了气度,并因为器量非凡被传为美谈。

只不过周瑜周公瑾,不屑于用阴谋诡计,他可不是江东鼠辈,白衣渡江!

而正史中的蒋干并没有那么不堪。蒋干,字子翼,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闲,莫与为对。”

也就是说,蒋干是仪表堂堂、才思敏捷的名士,在江淮地区颇有地位。

蒋干并非周瑜同学,也非同乡,只是同为江淮人士,所以曹操才派蒋干前去游说。

……

天幕之上!

两军目前隔长江对峙。

曹操得知孙刘联盟后,并没有放弃南征的计划,而是更加自信地认为自己可以一举消灭两个敌人。

他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号称八十三万,沿长江而下,准备与孙刘两军决战。

由于曹操的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多有晕船之症,因此曹操命令水军将船只用铁链相连,以防摇晃。

曹军这边并未打算主动出击,而是把军船紧密排列,搞了个水上要塞,看架势是打算打拉锯战。

同时,兵力劣势的周瑜也以逸待劳,致使战线完全胶着!

天幕之上的周瑜,周公瑾喃喃自语道:

“伯符,事关江东存亡,汝在冥冥之中,可佑我江东!”

东吴老将黄盖在旁边进言说道,

“启禀大都督,目前敌众我寡,若继续进行对峙,则对我方不利。

且由于曹操的军船头尾都连接在一起,因此可用火攻一举击灭。”

但是如何靠近敌船并放火,却是最大的难题。黄盖接着讲:

“若让我假装背叛前去递送投降密信,在接近敌船时可趁机放火。”

旁边有将校说道:

“我等与曹军隔江对峙,若是火势太小,根本无法袭破曹营,

更何况冬季无东风相助,就怕火势倒灌,反倒是害了我军!”

周瑜笑道:

“破釜沉舟,在此一搏!无妨,有死而已!”

正史上的赤壁之战,并没有诸葛亮借东风,但火攻确实需要东风相助。东风是如此重要,

以至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被广泛运用。

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冬季通常刮西北风,夏季则为东南风。

但这只是泛泛而谈,在特定地区受地形影响,冬季刮东南风并非不可能!

周瑜凭借对地形、气候的知识、经验,对赤壁地区能够出现东南风是熟悉的,

所以安排黄盖诈降的日期必然经过深思熟虑。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东南风可以预测,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勇气。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当时的形势,假设即便周瑜知道东南风很可能要出现,他真的有把握东南风一定会出现?

即便是现在的天气预报也常有不准的时候,何况古人的观察。

赤壁之战中东南风固然重要,但战争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即主将的指挥。

如果不是周瑜,而换成程普或其他人,战争极有可能是另一种走向。

对于东南风,谁也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周瑜也在进行一场豪赌。

曹操完全不把东吴放在眼里,没有等到北方士卒训练好就匆忙东进,水战经验不足就以荆州兵为主力,导致初战失败,士气受挫。

北军云集于乌林,又发生瘟疫,战斗力再打折扣。

曹操自恃人多势众,不顾火烧危险将战船连在一起,他已不是官渡以少胜多时的心理,曹操也是人,也会犯错误。

周瑜正是抓住曹操错误的人,从而一战得胜。

从两军在赤壁初次遭遇战取胜,就能看出周瑜并未将所有希望压在东南风上,

他依仗的除了自然气候,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指挥水平的自信,对东吴将士水战能力的自信。

天幕之上,再次传来了雄浑的声音,随后一道白衣白甲的身影出现!

【六军并进征讨曹贼!】

天幕之上,伴随着大雾渐起!

周瑜稳坐中军台,高声道,

“诸军听令!”

他的眼神坚定有力,气场磅礴到足以让人感到震慑。

“在!”

周瑜:太史慈听令!

太史慈:在!

周瑜,

“速领三千军马,直奔黄州地界,切断曹操合肥接应之兵。

以放火为号,只看红旗,便是吴侯接应兵到,二军合一,拦截曹操败退大军。”

太史慈:“是!”

周瑜:“甘宁!”

甘宁:“在!”

周瑜走到甘宁面前,询声问道:

“蔡中、蔡和现在何处?”

甘宁:“陪阚泽于营帐中饮酒。”

周瑜:

“好!带蔡中并降将领三百人马,打曹操旗号,沿南岸而走,直取乌林地面,

深入曹军屯粮大营,举火为号。

只留蔡和一人在帐下,我另有用处。”

甘宁:“是!”

周瑜:“吕蒙!”

吕蒙:“在!”

部将吕蒙站了出来。

周瑜从容不迫地吩咐道:

“领三千兵马直奔乌林地界,去接应甘宁,焚烧曹操营寨。”

吕蒙:“是!”

周瑜:“凌统!”

凌统:“在!”

部将凌统亦是站了出来,挺直胸膛,一脸正色!

此人号称是江东打不死的铁人!

周瑜:

“领三千兵马,直插彝陵界首,见乌林火起,便起兵接应。”

凌统::“是!”

周瑜:“董袭!”

董袭:“在!”

周瑜:“领三千兵马,直取汉阳,从汉川杀奔曹操寨中,看到白旗便是接应。”

董袭:“是!”

周瑜:“潘璋!“”

潘璋:“在!”

部将潘璋站了出来。

周瑜:“领三千兵马,尽打白旗,往汉阳去接应董袭。”

潘璋:“是!”

周瑜命令下达完毕后,将令牌分发给诸位将领。

之后,周瑜走到黄盖面前。

周瑜:“黄老将军!”

黄盖:“大都督!”

周瑜:“老将军安排火船,派小卒送信与曹操,约定今夜来降。”

黄盖:“是!”

周瑜:“韩当、周泰!”

韩、周:“在”

周瑜:“蒋钦、陈武!”

蒋、陈:“在!”

周瑜:

“各引战船三百只,前面各摆火船二十只,只见黄盖船头起,便催动火船,冲入曹营水寨。”

韩当等:“是!”

周瑜毕恭毕敬的对着程老将军说道,

“老将军且随我坐镇中军,大破曹贼!”

“嗯!”

程普淡淡开口说道,表示认同!

……

秦始皇嬴政鼓掌贺道:

“好一个三军主帅,好一个周公瑾!美哉美哉!”

李太白高举酒杯,轻笑道,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且敬将军一杯!”

孙策已是垂头底气,脸上写满了愧疚,不知所言。

反倒是周瑜安慰道,

“伯符,不必自责,这一次换我扳回一局!”

……

周瑜缓缓的闭起的双眸,脑海之中似乎在冥想!

而天幕却将他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伯符,且助我一臂之力,守住江东,谋图中原!”

而他身后传来的却是孙策震撼人心的话: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佑我江东,国富盛强】

或许在火烧赤壁那一晚,孙策曾化作一缕东风,拂过周瑜的脸,吹起了他的鬓发。

这一刻江东小霸王孙伯符和江东大都督周公瑾的身形高度重合,融为一体,直面曹操大军!

江东十二虎臣拱卫,大都督周瑜参上!

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冲着东吴的士兵吼道:

“锃!”

利剑出鞘的声音传来!

“飞槕前进,往赤壁进发!”

周公谨的宝剑直指赤壁方向,伴随着大都督一声令下,东吴的士兵们立刻解下风帆,扬帆起航,

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赤壁,与曹军决一死战!

楼船之上硕大的帅旗伫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