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朱仙镇大捷,宋军即将北伐成功
作者:李白才不白      更新:2023-12-12 03:31      字数:2984

第154章朱仙镇大捷,宋军即将北伐成功?

在宋军山洪海啸般的进攻下,拐子马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崩溃!

这一路的战局基本已经确定了。

金兵哪里打过这种战?无数人在溃逃,无数人在哭泣,

有人低声说道: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郾城大败,在完颜兀术看来也只是自己一时倒霉,他不甘心失败,遂又集结三万骑兵以及十万步兵,向颍昌发起猛攻。

然而,完颜兀术根本不知道的是,岳飞长子岳云早已率“背嵬军”八百骑兵挺进颍昌。

战斗打响后,岳云率领800“背嵬骑”兵正面冲击金军,“背嵬军”步兵则从左右两翼同时出击,只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

“背嵬军”与其他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

岳云在战斗中身受数十创伤,“甲裳尽赤”,仍奋勇杀敌,不下火线。这场战斗,

岳家军共斩杀金军五千多人,俘虏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缴获马匹三千多。

“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这一次的撤逃,就不是之前郾城大败有条不紊地迂回绕道集结,而是军心崩溃的乱套。

岳飞快速扫视一转,他决定不去追击已经崩溃的拐子马了,

而是将兵锋调转到金军的步兵!

没错!

他要彻底击溃金军!

“儿郎们!随本帅一同击杀金贼!收复东京!以振我大宋雄风!”

岳飞长啸一声,左手猛地一拉缰绳,战马嘶鸣中,调转方向,风驰电掣般朝金军的左翼步兵方向冲去。

此时的宋军骑兵,已经杀得热血滚滚。

金军的步兵也跟着崩溃了,伴随着岳飞一马当先,岳家军都跟随上去,

似汇聚成了一道闪电,以雷霆之势快速划过大地,朝金军步兵冲去。

金军做梦都没有想到宋军会来一个反杀!

当他们看到那全身被鲜血染红的神武后军骑兵冲出尘埃,

似天兵天将一样降临在眼前的时候,脸上无不露出惊恐之色。

随后,“背嵬军”作为前锋部队挺进距离北宋首都东京(开封)仅有20多公里的朱仙镇,

在朱仙镇岳飞又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余万金军。

接连几日破阵,致使完颜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曾一度试图放弃开封北遁。

岳飞“背嵬军”开创了“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先例,对此完颜兀术不由哀叹道:

“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并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此时,如能乘胜前进,北伐胜利在望,收复故土也大有希望。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天幕之上,甚至出现一幅旧时画面!

似乎是岳飞的回忆,又似乎是赵构的回忆,这一幕让人感动君臣之谊。

赵构紧紧握住岳飞的手,声情并茂的说道:

“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而岳飞同样是胸膛拍的砰砰作响,下拜郑重其事说道:

“臣敢不效死命,以报皇恩!”

这一幕非常的和谐,甚至让大宋的君臣都非常的嫉妒和羡慕。

但看到天幕之上的内容之后,他们的嫉妒则化成了不甘,没错,很多人都惊叹为什么天幕上的人不是自己呢?

恨不得将岳飞取而代之!

看到这一幕,赵构微微垂泪,费力地擦拭着眼角的那一抹湿润。

岳飞亦是如此,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眼疾发作的缘故,岳飞此时已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然而镜头一转,却是滑稽的一幕!

天幕仿佛在回忆往事:

绍兴九年,

赵构为“屈己求和”,又进一步升任秦桧为右相,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

在接见了金使兀林答赞谟之后,赵构又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来临安商议。

除张俊见风使舵,趋附和议外,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

岳飞对赵构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韩世忠也接连上书十余次,坚持反对和谈,构都置之不理。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

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

更要求赵构亲自跪接金朝皇帝的诏书,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

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

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

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连支持议和的赵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划界条款而被罢相。

十二月二十七日,

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宋帝“奉表称臣”,

承认宋为金的藩属,接受金“赐给”的河南之地,并每年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天幕上的这一幕,让大宋大臣武将们肝胆欲裂,谁也没有料想到!

前一秒还在讲岳飞大胜,就连岳飞也有一些激动的时候,一盆冷水就浇在大宋所有人身上。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先播放绍兴十年的战事,然后再赘言绍兴九年的屈辱?

这天幕不是在自相矛盾吗?

但是有一点,大部分人看向秦桧的眼神,从最开始的和善,到变成争议,再到变成愤怒,变成了欲杀之而后快。

哪怕是文官们,也纷纷跟他划清了队伍,所有人都用仇视的眼神看着秦桧。

此人太不要脸了吧?居然给惊人使者下跪了,这不是把大宋的脸面放在地上踩吗?

只有宰相张浚似乎看明白了这一切,冷声说道:

“这这天幕播放此生惨烈旧事必有缘由,怕是君臣不和,便是由此而始!”

果然,伴随着张浚的话音落下,天幕上继续播放着令人愤怒的一幕!

绍兴九年正月,大宋居然在恬不知耻的庆祝“和议!”

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

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

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

另一边,却是赵构砸坏了眼前的一切东西,他怒不可遏的对着秦桧吼道,

“看,这就是忤逆朕的好臣子,他一个匹夫怎么敢拒绝朕的赏赐?

好一个岳飞,朕不想给的,你当然不可能要,朕要给的你,断然不能不接受,哼!”

秦桧在旁边拱火道:

“陛下,岳飞是边关大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啊!”

“朕的旨意,他不得不受!”

赵构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

天幕之上更脑残的一幕出现!

完颜构特地下照让岳飞不可招惹河南金军,更不可招募义军,甚至多次下旨斥责。

心灰意冷的岳飞上奏解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赵构、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

深宫庭院之内,赵构看着岳飞送上来的奏折,冷笑着说道:

“岳飞啊岳飞,你这是在逼朕,莫非你也想做唐朝的节度,真以为朕的天子剑不利乎!”

随后,画面一转,回到了取得朱仙镇大捷的岳家军这边!

士兵们喜气洋洋,将军们开怀畅饮,幕僚负责发放赏赐钱粮,还有不少缴获被岳飞通通安排发放下去,军营之中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殊不知,离朱仙镇不远处,朝廷的信使正快马加鞭的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