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国的发型最好看?
作者:公孙无知      更新:2021-11-26 13:36      字数:640

战国时期国家众多,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有所不同,所以就导致各国的发型也有所不同。那么,在当时的列国中都流行哪些发型呢?

周天子的封地和韩、赵、魏三国地处黄河中游,都属于中原地区,他们的生活习惯大致相同,发型也都所差无几。男性通常将头发盘于脑后,额前两鬓以及耳朵的后方都有成绺的头发垂下。女性额前的头发平齐,两鬓或额头后方的头发卷曲如蝎尾状。

战国玉舞人

燕国和中山国地处北部,男性头发大多后梳,并且拢于脑后,盘成一个大髻。女性头发经过梳理,盘成牛角形双髻。

楚国女人偏爱束辫发,中部打两个环,其余头发垂于后背,或者垂于肩下,耳后的少量头发有时向上卷曲如蝎尾状。发髻还有鹊尾式、银锭式等。未成年的女孩的发型则比较简单,仅梳两个小辫子。

秦国的发髻有的偏左,有的偏右,有的偏后。

齐、鲁两国位于黄河中下游,男性喜欢戴翘角盖耳帽,女性大多喜欢在头发左边挽一个高髻。高髻的挽法也非常简单,先将头发分成两缕,左为大缕,右为小缕,然后将右缕从头部后方向左缠绕,与左缕挽在一起。未成年的女孩或婢女多为双丫髻。所谓“双丫髻”,就是将头发从中间平分到两侧,再梳理成髻,置于头顶后方两侧,额前双鬓大多都有垂发。

木雕双丫髻侍女

吴越之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比较炎热,所以那里流行“短发”。不过,当时的“短发”也仅仅是减掉额头顶部和两鬓处的头发,余下的头发则盘成椎形的髻,且在发髻上插发簪。男人的发髻盘在脑后,女人的发髻盘在头顶。吴国人的发髻两侧各盘一个,而越国人的发髻只盘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