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4)
作者:贝筠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20

于十月开始,各地州县已经知道陈维义造反,宫室已倾,除皇帝外,所有皇亲大臣遭到杀戮。他们义愤填膺,纷纷派出军队北上,*陈维义。

陈维义的军师建议,这帮乌合之众,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不足为惧。只是他们出于义愤,气势正盛,显然怀着必胜之心,我们不可与他们正面交锋。我们应佯装害怕的样子,在他们面前示弱,使他们产生轻敌之心,这样,我们便能寻找机会,突发奇兵,一举歼灭之。

陈维义采纳此计,命人带着京畿的百姓和牲畜财物装出避难的样子,向西北方向撤退,一路上丢盔弃甲。*大军到了京城,不费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不免喜悦万分。他们分派一部分将士守住京城,作为后勤保障供应给养,另一部分将士为了抢功夺利,急着要去追赶陈维义的部队,以期能斩下陈维义的脑袋,建立奇功。

陈维义一方面向追击的军队示弱,一方面则暗暗派遣一小队精骑,将追击的军队与京城守军的通讯渠道切断,追击的军队得不到给养的补充,又找不到陈维义的部队,一时士气低落。这时,陈部的士兵突如天降,将*大军一举歼灭。

然后,陈维义派降将报告京城守军,说陈维义的部队已经全部歼灭。守京城的将士极为兴奋,没想到平叛逆贼如此顺利,想到天子回朝,自己加官进爵,真是妙不可言。他们在京城里寻找乐子,不多时,京城歌舞升平,恢复以往的繁华。并向边城奏请皇帝归朝。

启德帝接到奏报极为高兴。萧长天却忧心忡忡。启德帝问他为何如此。萧长天回道,陈维义十五岁开始就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是我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岂能如此轻易地给消灭了,我担心其中有诈。

启德帝不以为然,常言道,邪不胜正。陈维义造反起事,他手下能有多少人真有反心,死心塌地与他一起造反?肯定是*大军一到,他的手下就心有悔意,投降了事。朕回朝后,定会赦免他们的死罪,罚他们来戍边。

萧长天看到启德帝乐观的想法,更加忧虑。他最近收到的情报,说是江南的刘义正尽管没有明目张胆的造反,但也悄悄控制了局面。现在,陈维义是出头鸟,吸引各地的平叛大军,等着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他再乘机出来收拾残局,到时恐怕这江山免不了一场更大的浩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