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忙实施 探流民
作者:李默涵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63

第十四章忙实施探流民

叶天到了营头,把刘国政、徐元化、赵成龙等人唤来,把这收购茶叶、运茶、送茶的事情一说,大家伙儿一听这是好事,个个都很乐活。。实在是之前的日子穷怕了,好不容摊上这么个主官,都觉得是阿弥陀佛,祖上保佑,希望这好日子继续下去。

可这些日子,眼瞧见这营区又扩大了,又是招募新兵进来,众人知道叶天的规矩,这兵一招,那些兵员家属们肯定得化银钱安置,这么多兵,要吃吃喝喝,要兵械甲胄,这么多的家属,要银钱,就是金山银山也得花空了。

朝廷里的规矩又不是不知道,过手的东西,是哪一层级都要刮一层,指望朝廷拨付,这千多好兵马,几千军户,那还不得回到以前,喝西北风,因此,这些军官们私下都替叶天担心,发愁,这回听到又钱挣了,心里愁云也就散去,各自想办法如何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啥都过来。

营里面的士卒,也都对叶天敬畏的紧,这么多天,相处下来,众人对叶天是惟命是从,看着每月十足的饷银,想想叶天起家的事迹,大家心里都一杆秤,跟着叶大人走升官发财,过好日子。

当然,不能忤逆了他,这叶天不禁有急智,可自身也勇武很,赤手空拳就能随便杀死四五个倭寇外。

主意已定,叶天按照之前与李青彦、李青鸿二人定下的章程,把奖励办法告知大家伙。

全营士卒每位都有机会出去收茶叶,每次出去每人发放六十文钱作为公差补助,每次选全营训练表现最好的三百人,并有家人和亲属的士卒优先出去。当然军官们出差补助就多二十文。

其他表现不好的士卒,可以帮助其他茶商押运,干些保镖的活儿,虽然钱少些,但总是有收入。倒也也有奖励,那就是将经营茶叶的利润三成分给大家,赚多赚少全靠士卒们努力与否,可以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同时要求他们到处去传消息,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的渠道传送,说仙游县这边收新茶,每担新茶银子一两五钱,绝不拖欠银钱。

叶天安排刘国政、赵成龙、徐元化、李大柱、李俊强等五人分别带队,前往漳州府、延平府、泉州府、福建府等地去收新茶,每人带六十人,李家寨出来的护卫队员们全部在内。

叶天给了他们每人二百两银子,除却路上吃喝所用的外,其他的能收多少就收多少,第一步主要是先期探路,等摸熟情况后,再进行下一步。叶天也不怕他们私自吞了银子,一是他们都有亲属家眷的,二来每支队伍里都有李家寨的人。这也怪不得叶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在这个时代二百两银子,是一笔巨款。

安排好后,第三日,这些人就带着士卒们,各自上路出发了,每个士卒都带着兵器、麻袋、干粮、水袋,当然军服盔甲是不能穿的,毕竟是做生意,不能吓着百姓。

叶天这边安定妥当后,李青鸿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和一些茶商们私下沟通了,大部分茶商都不太确定,只有为数不多的大茶商愿意相商。李青鸿就做主约请几个大的茶商,在七月十七在县城最好的酒楼“会宾楼”吃饭,到时候让叶天也去。

茶商的事情定了下来,李青彦已经将流民登记造册,遣人通知他明日一同去城北选人。

本来就叶天和李青彦二人去流民聚集区去的,可不知道李秋霜那丫头,非要跟着一去,说是以后学着点,也好帮衬叶天做点事情,还说没见过,看看到底是如何,二人拗不过她,就随她的意思,只是多增加了一些人手护卫。

仙游县城北依着城墙根下,沿着管道的高地、山坡、平地都挤满了用树枝、枯草、门板随意搭建的茅草屋,有些甚至都不称为茅草屋,可以说就是窝棚。

这是一个流民聚集区,里面都挤满了各色的人群,衣衫褴褛,大部分人的脸上都是菜色,身体瘦弱,眼神也是一片死寂,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失措,犹如一个个行尸走肉般或伫,或躺着,或坐着,饿极了的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中哇哇地哭泣着,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催人泪下。

其中只有极少数个别人家的屋子,搭的稍微好看那么一点,有门有窗,只不过都是用些烂木板订成的屋子,可能这些人家家人在城里做工,有个糊口的差事可做,还能勉强过下去。

城门口出来一群人,领头是两位骑着马匹的年轻人,身后跟着一辆马车,还有二十来个随从,看那架势肯定有钱有势的人。

可这有钱人家,没事儿跑这干什么来呢,死寂般的人群出现了一丝的骚动,原本歪七八倒地流民,纷纷站立起来,聚集区了仿佛有些生气,不少流民的脸上有了一些期望,期望来的是个好心的达官贵人,看重自己给个活儿干,再不济看啥自己的丫头片子,能够买入做丫鬟,让家里解一下困。

透过窗帘看见外边凄惨的景象,仿佛勾起了封存已久的记忆,小红鼻子一酸,眼圈一红,晶莹透亮的泪珠儿在黑白分别的眼圈中打转,揪着手上粉红的丝巾,一脸凄然的样子。

李秋霜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情景她那曾见过,只是知道书里描写过流民的惨象,可是看到现实场景,才发现书中所言不及十分一二。那一双双满是污垢的双手,一张张祈求的脸庞,给她心灵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

小红哽咽道:“小,小姐,他们太可怜了。”

看着年前的景象,叶天更为心惊,毕竟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次遇到这样情况,也是他这辈子第一次遇到这样情形,对于生活在和平时代的现代社会的他,从未想到过如此这般。

李青彦心里也不好受,他来过几次,每见到一次,内心就受一次煎熬,李青彦是个有正义感,有抱负的读书人,他骨子里信念就是治国平天下,让百姓安居,让国家安宁,这就是他的宏远。

可是做了一县父母之后,他才发现要实现这一点,有多难,绝不是读几本圣人经书,做几首诗词,写一手好文章就能达到的,路很漫长,也很难走。

做为一县父母,保境安民,这是他份内之事,可这县里财力有限,朝廷的拨付还没到,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也曾经组织过士绅开粥厂赈济,可这根本不是解决知道,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群没有上前,每个人都带着一丝的渴望看着叶天他们,叶天和李青彦偏腿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的亲兵,二人谁也不说话,慢慢地走着。

一个中年妇人拉着一个十来岁左右的小姑娘走了过来,随从们见状刚要上前阻拦,叶天发现没有恶意,便挥手阻止了他们的行为。

妇人走到叶天二人的跟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地口头,嘴里带着哭腔道:“这位大爷,你看我的闺女,身子骨好,人也机灵,能吃苦干活,您老可怜买下吧,她可以给您做牛做马了。”

一声声,一句句,让叶天心头震动,鼻子酸酸,这些人当中没有几个人考虑自己的,大多都是为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自己已经无法存活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丝活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