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日本人怎样看二战?之二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23

第三十一章:海外万家灯火 天下奇闻轶事之二

46、日本人怎样看二战?之二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加藤嘉一

我曾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教科书里有着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只是没有像中国孩子阅读的“抗日战争史”那么突出。它写着:“至于死亡人数多少,在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立场上的不同,有待进一步讨论”,我的历史老师也这么告诉我们的。

有一点是难以避免,即每个历史老师的价值观五花八门,政府让所有学校使用审查过的教科书是一回事,使用教科书的历史教师怎么讲课,讲得多深又是另一回事。因为,政府不可能统一所有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每一个老师都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方式,教育才能丰富多彩。教育的核心目的绝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以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否则历史教育变成洗脑课了,陷入本末倒置的长期恶性循环。

日本的教育平台可能与中国有些差异。日本有一些老师特别“右”,有些特别“左”。我曾参与组织东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生之间互访交流的京论坛Forum)。我专门安排让两校的学生参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日本一所著名高中,并对老师和高中生进行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采访日本高中老师和学生的中国大学生很惊讶,对我说,“日本每个历史老师的观念都不一样。

有一个女生跟我分享感想:“在这所高中,所有老师用的教科书都是一样的,但每一位老师之间的教学方法却截然不同。有的老师很重视教科书的作用,有的不怎么用,完全以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聊历史,我觉得这个很有趣”。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的观念、理解和立场不同,就跟中国的关系而言,有的老师热爱中国古代史,在讲解世界历史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讲中国史。有的老师喜欢中国,他们对当年侵华战争的态度甚至比中国人还激进。当然也有‘偏右\'、‘极右\'的老师,他们承认日本侵略了中国,但讲到侵略时却把侵略行为模糊化。

冷静下来思考,每一个人对任何一段历史的看法和立场不同,天经地义。我们不是死板的机器,而是会思考的人类。不同的思考肯定产生不同的观念和立场。

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在认识历史问题上存在较大差距,这再正常不过。生长环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舆论处境不同。我不认为中国人要接受日本人的历史观,只是从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角度,渴望中国人知道一点点日本人的历史观为什么不简单地符合中国人的标准和要求,日本人对二战的认知为什么如此复杂、微妙。

日本人对中国、美国、二战、东京审判等认知错综复杂,至今为止没有丝毫的定论。大家天天讨论,“你不对,缺乏证据”;“你也不对,缺乏道德”;“你这个卖国贼,真丢脸”;“你这个缺乏国际视野的陈旧人物,滚出去”……,这种讨论没完没了,至少在我生存的这个时代,应该不会结束,其实也不应该结束。历史认识也需要实事求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认识。它是通过人类不断的讨论和探索,一步一步梳理、更新、深化的进程。这一面对历史认识的基本立场应该成为全球公民的思想共识。

不言而喻,日本政府和老百姓普遍认为,日本投降是因为美国向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投了原子弹。对于日本人来说,两颗原子弹足以使得国民认识到“我们是受害者”。这里我说的是老百姓、国民,他们绝大多数也是无辜的,是被动卷入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败给美国,日本人的挫败感以及“受害者”意识特别浓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