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越来越国际化的城市――我…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92

12、越来越国际化的城市――我的家乡大连(二)

5、来大连旅游的俄罗斯朋友非常多

我们夫妇都已经退休,到公园散步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每天到中山公园散步,大连市的其它几个公园,如:星海公园、黑石礁公园、老虎滩公园、傅家庄公园,我们也是轮流光顾。在这些公园里,我发现,最多的外国朋友是俄罗斯人。

俄罗斯朋友对大连情有独钟,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对日本帝国主义宣战,直接出兵中国东北,一举歼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中国东北,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贡献。后来苏联红军一直住扎在大连和旅顺,因此,大连人民对苏联红军有很好的印象。

自六十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六十年代中期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到了1969年,事态发展到了严重时刻。中苏两国两党分裂,从唇枪舌战,相互攻击,发展到双方的武装冲突――珍宝岛战役。

我的一个同学,文化大革命后作为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到大连附近的农村插队,应征入伍后到了中苏边界,他亲身参加了那一场战斗。后来我遇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受伤复员,在小金县的铁路部门安排了工作。当时他手里提着一包中药,他让我看他的皮肤,全身都是灰褐色。他告诉我说,是在珍宝岛前线埋伏的时候,爬冰卧雪造成的。我知道,当时广泛宣传的珍宝岛战斗英雄,有许多是从大连新金县参军入伍的。

1969年,在中国黑龙江珍宝岛地区,在3月2日、3月15日和3月17日的几次战斗,中国边防部队共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共17辆,估计毙伤苏军人员约250人(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道的数字,苏军在边界冲突中死58人,伤94人)。中国海军潜水人员和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在民兵配合下,将一辆苏军沉入江底的坦克捞出,送往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在**的决策下,中国方面在珍宝岛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可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后来的中国新疆地区,8月13日,中国一支30多人的边防巡逻队在新疆铁列克提地区进行正常巡逻。苏联军队300余人在直升机2架和数十辆装甲车辆的掩护下突然越过边界线,向中国巡逻队发起攻击。中国边防巡逻队遭包围后进行了4小时之久的英勇奋战,最后全部牺牲。一还一报,双方扯平了,这就是大国之间的###。

珍宝岛战斗之初,**表示乐观,是认为这一有限的边界战斗达到了“动员准备”目的,又不至于引起大战。当时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上亿人游行示威,支持中**队自卫反击。4月28日**在**九大上又提出了“准备打仗”,成为结束内乱的有力团结口号。后来**身边工作人员吴旭君回忆,当时**说,这一下美国的文章就好作了,说明他已开始考虑以此为契机从国际战略全局上准备调整中苏美三者的关系。

一个小小的珍宝岛上的边界冲突,已经成为关乎中国内部局势乃至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棋子。中苏两国从唇枪舌战到真枪实弹,确实是彻底决裂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上下看到了这一切,美国政府开始从战略上考虑中美关系的改变。珍宝岛战斗为中国、美国、苏联的关系调整,为中美建交埋下了伏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俄罗斯的前总统叶利钦还到大连疗养过,俄罗斯的许多朋友也愿意到大连旅游。尤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朋友,他们那里气候比较冷,喜欢大连夏日温暖的阳光和细软的沙滩,喜欢大连的碧海蓝天。夏季,在星海公园、傅家庄公园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俄罗斯朋友。我看到,在傅家庄公园细软的沙滩上,男男女女的俄罗斯朋友聚集在凉棚下面,伴随着悠扬的手风琴载歌载舞,一些中国游客也加入进来,唱着他们熟悉的俄罗斯歌曲。

文化大革命前,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大连地区大多数学校教授俄语,只有极少数的高中教授英语。那时候我们学习都非常认真,记忆力也好,俄语学的也很好,老师还组织我们给苏联学校的同学用俄语写信,有的同学收到了苏联同学的回信。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虽然没有进行任何复习,我的俄语还得了几十分。很多同学仍然爱好俄语,前不久,我知道,一位退休后的同学组织了一个业余俄语合唱团,在大连市非常活跃,他们还应邀到俄罗斯将向访问演出。我特地去他们的排练场地看了一下,是“大连理查德钢琴城”免费提供了活动场地,他们每一个星期天上午活动。在那里,我看到参加活动的都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他们复习、学习俄语,演唱俄语歌曲,很有意义。我对这些活动也有兴趣,只是由于我的写作任务比较重,只去了两次,没有坚持下来,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还是要去参加活动的。

来在这里,我自然的又想到了“三套车”――那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也唤起了我经历过的苦难的知情岁月的记忆。

“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是谁叫你这样的伤心问他的是那乘车的人

你看吧这匹可怜的老马 它跟我走遍天涯

可恨那财主要把他买了去 今后不能再等着它

小伙子你为什么忧愁为什么低着你的头

是谁叫你这样的伤心问他的是那乘车的人

你看吧这匹可怜的老马 它跟我走遍天涯

可恨那财主要把他买了去 今后不能再等着它”

多少个寒冷的夜晚,我们躺在冰冷的被窝里,齐声吟唱。多少次,在冰雪覆盖的漫长遥远的上山作业的路上,我们在吟唱。一遍又一遍,抒发着内心的苦闷与惆怅,如同这首古老的俄罗斯民歌的歌词中的语句,充满了忧愁。虽然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是在文革刚刚结束之后,仍然是在反修防修的**之中,但是这一首俄罗斯民歌,却伴随了我们那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

最近我发现,在我们家门口开设了一家俄罗斯餐厅,我非常高兴,进门参观并且与俄罗斯老板用俄语交流起来。我背诵了一段俄语的绕口令,又背诵了一段俄语课文,俄罗斯老板非常惊讶,高兴地欢迎我来餐厅用餐。

6、麦克――我们学校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英语教师

前些年,大连市的许多高中学校纷纷引进“外教”,就是请外国人给学生们上英语课。我工作的学校也来了一位“外教”,是一位加拿大人,他的名字叫“麦克”。当时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师全部是年轻的女士,这位男士的到来,真有些鹤立鸡群的感觉。当时我们学校的校舍非常破旧,是六十年前的日式建筑,没有现代化的卫生间。学校在教学楼内单独为这位外教修了一个卫生间,只供他一个人使用,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们使用的是臭气熏天的露天厕所。

这位外教每周给学校高一、高二的每个班级的同学上一节英语口语课,也没有专门的教材,上课的时候,他与学生们对话,都是一些日常会话。学生们有机会同外国人对话,非常高兴,但是这些对话对于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麦克还有一个特点,在学校里,他从来不说中文。

麦克有一个年轻漂亮的中国妻子,她经常到学校来,一般都是快下班的时候来,然后与麦克一块走,两个人一起去逛市场。他们是在中国认识后结婚的,嫁给外国人,成为中国女青年的一种时髦,可能也是中国越来越开放的一种标志。

我有时候去英语教师的办公室同他聊一聊,他知道我儿子在美国读博士,非常高兴。这位加拿大外教在我们学校只工作了一年,合同到期之后就离开了。

7、大连理工大学遇到的美国留学生

为了同出版社联系书稿出版的事情,我去了几次理工大学。在路上看到了几个外国留学生,我也同他们交流起来。他们是美国纽约大学的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到这里留学是大连理工大学同纽约大学建立友好交流,双方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两年。他们知道我儿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读电子工程的博士学位,非常高兴,他们非常年轻,是读大学本科的学生。

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建校于1949年,到2009年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年。能够与美国的大学互派留学生,说明这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在国内是先进的,这也是大连的骄傲。大连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以抵扣学费形式发放。1.就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奖学金: 20000元人民币/人/学年。2.本科学历生:每人每学年15000元人民币。3.语言生:每人每学期5000元人民币。据了解,现在,在大连理工大学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200多人。

8、住在民权小区的英语教师――一位澳大利亚朋友

前些天,我的右臂得了肩周炎,疼痛难忍,也影响写作,所以要到健康坊做理疗。一天上午,在等待的时候,我在健康坊门口小区的健身区做“太空漫步”。一位身材高大的外国男士走过来,友好的同我打招呼,我也礼貌地回应。没有想到,这位外国朋友停下脚步,与我交流起来。原来他看到我穿着的T恤衫上写着的英文,上面写着:“A Better World with US ―China Partnership!”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中美合作 世界更好!” 这件T恤衫是我在美国奥斯汀生活时,华人朋友送给我的。上面写着:“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华人学生、学者联谊会”,还有“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华人企业家、专家联谊会”,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广大在美华人,渴望和积极促进中美合作交流的愿望。

看到这位外国朋友对我衣服上的英文感兴趣,我就告诉他我在美国的奥斯汀生活过,说了这件衣服的来龙去脉。我当然要问他来自哪里,他告诉我说,他是澳大利亚人,在这里的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做老师。我马上想到《英语新概念》中有一篇课文:“An Exciting Trip”(一次令人兴奋的旅行)说得是一个人到澳大利亚旅行的故事。课文中的英语词句也一一出现在脑海。斯普林斯、达尔文、珀思等地名成了我们谈话的对象。

我还想起来了,我儿子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到澳大利亚留学,十年过去了,这位同学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前不久,我的一个学生同新婚的妻子一起移民到了澳大利亚,我还给儿子的同学发去电子邮件,请他对我的学生夫妇给予关照,这些都是我们交流的内容。我们之间的谈话用英语进行,谈话结束的时候,这位外国朋友用中文说:“你的英语说得很好!”得到外国朋友的夸奖,我非常高兴,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非常一般,只是与外国朋友交流的时候比较放松而已。我回敬说:“你的中文说得也非常好!”

当然我知道,我的英语口语只是初级水平,虽然能够用英语同外国朋友交流,只是因为我在美国生活过,经常与友好的美国朋友交流,所以回到国内面对外国朋友的时候,没有惧怕的心理而已。我也在抓紧时间,继续学习,争取提高我的英语水平,以便更好的与外国朋友交流。

因为我经常在这里做“太空漫步”,看到还有另外三位外国朋友也在这一家英语学校工作,有两位年轻的女士,还有一位黑人青年。他们走过的时候,我也同他们礼貌地打招呼。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了,教授中国人学习英语,是其中的一项。我觉得,在中国,我们是主人,应当热情的欢迎来中国的外国朋友,不管是来旅游的还是来工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