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国的大学教育一瞥――先…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71

16、美国的大学教育一瞥

(1)、先进的教育理念 丰硕的科研成果

(2)、中国留学生在美国

(3)、美国的大学教育

先进的教育理念 丰硕的科研成果

美国有3亿人口,全美国有3100所四年制大学(University),其中有1600所公立大学,1500所私立大学。在这些大学中,有1500所设有研究生院,招收和培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另外美国还有1200所二年制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美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吸引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美国在校的大学本科生有2200万,每年入学500万人,在读的研究生有100万人,在校的博士生有14万多人,每年有1万多名博士生毕业,美国大学教师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

美国人获诺贝尔奖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人,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 ,获得诺贝尔奖的占获奖人数的70%。其中:

文学奖:11人 和平奖 :19人经济学奖 :35人

化学奖:58人 物理学奖:78人 生理医学奖:87人

200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人包揽,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科研水平占据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在航空航天技术、宇宙空间探索、现代高科技等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导地位,并且引领整个美国经济飞速发展。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世界公认为是最高水平的,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在世界大学100强的排名中,美国大学占了一半以上。《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9日刊登文章,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1、哈佛大学 2、德克萨斯大学 3、华盛顿大学 4、斯坦福大学

5、约翰•霍普金斯大学6、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7、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8、东京大学

9、密歇根大学10、麻省理工学院

在这份世界大学十强中,除了日本的东京大学,其他九所全部为美国大学。这里有最优秀的学者教授,最先进教育理念,最现代化的科学试验设备,最好的管理服务,最自由、最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最多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最多最好的人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rld Report),在2007年全美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在前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我去过美国的十所大学参观,详情请看我的另一本书:《寻梦之路――清华梦•美国梦•博士梦是如何实现的》中“美国著名大学行”一章。

美国大学的三大功能:1、培养人才 2、科学研究 3、社会服务

美国顶尖级大学不断地在社会需求和自我完善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由核心课程来保证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的同时,通过各种选修课,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同时强调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融合,培养创新型的新世纪的人才。美国大学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思考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判断的能力,认知的能力。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据统计,先后有20万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其中有2万多人学成回国工作,有十几万人毕业后在美国工作,目前仍有近6万名学子精英在美国各大学里深造,近年来,平均每年有3万多名的中国学生来到美国留学。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是美国吸引国外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国留学生为中美两国的教育、科技贡献了很大力量。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平均70%是获得全额奖学金的,包括免除学费后每月付给1000美元以上的生活费。14%是完全自费留学,每年需20万元人民币以上。还有一些人获得部分奖学金,只免除学费,或者有少量的助学金,另外,还有少量国家公派人员。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80%是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35%学理工科,24%学经济,10%学计算机,7%学人文科学,其余24%学习其它各种学科。2006年,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25600人。现在美国共有50万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有6万多人,占12%,排在印度之后,据世界第二位。

到目前为止,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学者共有六人,都是在美国的大学里作研究时获得的。其中李政道、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物理学奖,丁肇中1976年获得物理学奖,李远哲1986年获得化学奖,朱棣文1997年获得物理学奖,崔琦1998年获得物理学奖。在美国的探月工程中,参与设计、制造和科学研究的人员中,有1/3的人具有华人血统。

世界著名的华人数学家家华罗庚、丘成桐、陈省身,建筑大师贝聿铭、IT业界的李开复博士、杨致远博士,华裔神探李昌钰博士等许多知名人士,都有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

在我国科学院、工程院,两院的院士1100人中,有一半是海归人士,两弹一星专家中,海归人士也占了很大比例。近些年来,在国内科技、教育界,在引进高科技产业方面做出很大贡献的海归的主体也是留美学生。

美国的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每年入学新生500万人,美国的教育经费每年6500亿美元,占GDP7.3%。美国大学四年本科学生的流失率在50%,也就是说进入美国大学的学生,四年后毕业时,只剩下一半,那另一半有的仍然在读,有的是读不下去,中途退学找工作了,有的是自己创业去了,也有的是成家立业了,各种情况都有。美国博士生的平均淘汰率是38%,个别专业可能高达80%,所以美国博士一般来说,货真价实。美国学术界、教育界对博士文凭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定要名副其实,宁缺毋滥。

美国大学博士论文的评审有严格的程序,美国专业杂志发表的论文有很高的水平。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都称自己的指导教授为老板,实际上,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从美国或世界的公司争取到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的研究项目和经费,然后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深入研究。教授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钱,为学生们交学费,发给学生们奖学金,作为生活费。博士生的科研论文,就是他们实际的研究成果。

美国大学和中学的分数评估GPA:4分是满分,3.5分以上是优秀,3.0以上是及格通过(GPA:Grade Point Average 必修课程平均成绩的缩写,分A B C D E 90-100→A=4.0 80-89→B=3.0 70-79→C=2.0)。

中国大学生申请到美国留学深造,要把在国内大学的考试成绩换算成美国大学的GPA分数。美国大学博士资格考试一次,补考一次,总共二次。如果博士资格考试失败,则被转为硕士生资格,毕业后以硕士学位资格去找工作,在美国这种情况也不少见,硕士与博士的人数比率大约是6:1的样子。

美国大学选拔学生的标准与中国不同,中国是高考一次考试定终身,只看分数,不管其他。美国是既看分数,也看其他方面,那些进入顶尖级大学的学生,只有分数是不够的,要有其他方面的特长。美国大学把社会公德和爱心慈善作为衡量和选择学生的一个标准,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特点之一。著名的哈佛大学,每年就是在分数合格的学生中,根据其他条件,选录其中的一半人。

在这种体制要求之下,学生们会在入学前、入学后,努力在这些方面积极参与、努力表现,并让这一标准成为自己一生的努力方向,成为社会上最积极、最负责任、最有价值的公民。公德和爱心,不仅是美国大学培养选拔人才的一个价值标准,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价值标准,做义工是美国学生的必修课。

我国每年都有青年学生得到哈佛大学的本科奖学金,哈佛的选择标准是:学习成绩、英语水平、学习能力、研究潜质、社会服务、慈善爱心、沟通能力、身体素质等多项考量,分数不是唯一的。哈佛有一句口号是:只要你足够优秀,哈佛一定欢迎你。在美国,许多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理念,在这里互相交流与融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我第三次去美国探亲、旅行,在休斯敦的银河小区居住时,一位邻居也是华人,说起话来,他告诉我说,他来自哈尔滨,原来还是一位东北老乡。他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后,来美国做了两年博士后,现在在德克萨斯医学中心工作。他的女儿四岁时来到美国,由于父母的严格要求,女儿也十分努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读到高中时,连续四年为学校的第一名,今年刚好毕业,已经被莱斯大学提前录取。她就读的高中有4000名学生,学校在休斯敦名列前茅。我问她为什么不申请哈佛大学,她告诉我说,哈佛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知道她的学习情况,已经给她来过电话,希望她能够申请哈佛大学。

这位女孩说,哈佛大学是培养领袖人物的大学,只有学习成绩好远远不够,哈佛大学要在学习成绩优秀的申请者中挑选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学生。一般中国学生在这方面不突出,所以她申请了莱斯大学。莱斯大学在美国名声很好,而且守家在地,也比较方便,莱斯大学的本科奖学金名额很少,但是给了她40%的奖学金,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就是说,这位同学自己要承担60%的学费和全部生活费,她告诉我说,要像大多数美国学生一样,靠课余打工来解决生活费和部分学费,我祝愿这位东北老乡的女儿在莱斯大学学有所成。

美国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应该太早的专精于某一学科。美国人相信不论学生将来要做英文老师还是医生、律师或工程师,通才教育对他们很有必要。哥伦比亚大学的每个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都必须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不管将来的主修专业是什么,他们必修的课程包括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学、音乐、艺术、科学以及外语等,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培养视野宽广的通才,而不是除本专业之外什么都不懂的专才。

我在美国探亲、旅行期间,参观了10所美国大学,每到一处,都有我儿子在清华大学的同学带领我们进校园参观,进实验室参观,与中国留学生交流、交谈,了解他们的研究项目的内容和进展,感受美国大学的科研氛围和教育理念。

美国各个大学的校训也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教育理念,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让柏拉图(Plato)与你为友 让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与你为友 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体现了崇尚科学、真理、平等、自由的大学精神,表现出只认真理、不认权势,只认科学、不认金钱,只认平等、不认淫威,在世界教育界备受赞扬。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幸福必定是善的,是有道德的,而真正的德性是以理性为基础和核心的,有理性的生活就是有德性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体现为人的灵魂……,他强调“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教育最高理念就是发展理性灵魂。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既要学会用脑,也要学会用手。”

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服从真理,追求光明是全校师生的宗旨。

密歇根大学的校训是:“艺术、科学、真理”体现了这所大学讲究艺术,崇尚科学,捍卫真理的理念。

美国教育制度规定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反映出美国人平等的信念,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上大学,只要个人有这个意愿就能够实现。美国的教育理念也反映出,美国人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中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是可以在工作之后继续学习的。在美国三军服役的退伍军人,都可以接受政府的资助去上大学。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家的子女,高中毕业入伍服役之后,可以得到政府奖学金,免费读大学。

当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不但任何一个适龄青年可以读大学,老年人回到学校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许多四五十岁,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可通过到大学学习,拿到大学文凭。

美国教育体系还有一个长处,为大器晚成的人提供了空间。现在许多美国人选择阶段性的事业,在同一个领域工作了15~20年后,会跳到另一个领域试试不一样的东西。可是,为了寻找一份新的更令人满意的工作,就得接受适当的训练,这也是终生教育、社区学院与远程教学开始流行的原因。我儿子的一个同事,就是在50岁时,才拿到博士文凭的。他是边工作,边利用业余时间读博士的,先后读了16年,最终完成学业。在美国,大学教科书昂贵,一本英文的大学专业教科书通常在50~100美元,许多中国留学生请印度留学生同学在印度购买,然后寄到美国,每本只有10~20美元。

当代美国教育理念变化的新趋向:

1、进一步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在教育中提升个人的自我意识、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

2、注重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生活,学会生存。

3、注重人的道德素养。

4、注重人的多样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