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美国见闻集锦 (二)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715

7、美国见闻集锦(二)

1、心理医生治不了自己的心理病

2、在私人汽车上就可办理业务的银行

3、中美结合的家庭

4、在美国的网上购物

5、只要一美元年薪的美国纽约市长

1、心理医生治不了自己的心理病

由于美国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生目标不断急剧变化,人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住房需求、子女教育、保健医疗、疾病痛苦、人际交往、职称学历、工作压力、亲属关系,还有房子、车子、位子、票子、婚姻、家庭等等,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大大增加,心里医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我们赴美国探亲旅行,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生活期间,有一天,儿子同学阿朋家里的电话机发生故障,于是便请当地的电话服务公司派人来修理。

修理人员来到后,一边检查电话机故障,一边与儿子的阿朋聊天。当他知道阿朋是德克萨斯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在读博士时,感到很奇怪。他说:“你是学电子工程的博士,怎么不会修理电话机?”

阿朋回答说:“电子工程包含的专业内容非常广,不接触具体电话机原理的人,不会修理是不奇怪的。”接着,阿朋问修理人员:“你是学什么的?”这位修理人员回答说:“我是学医的,原先是一位从业的心理医生。”

阿朋更感到奇怪,他接着又问:“为什么不当心理医生反而改行修电话呢?”他回答说:“我做了几年心理医生,每天接触到的病人千奇百怪,各种心理疾病都有,时间长了,我也受不了,也要去看心理医生。后来实在做不下去了,无奈之下,改行学了修理电话。虽然收入比心理医生低得多,但是工作内容简单,心理压力小,工作负担轻,生活无忧无虑,比当心理医生时舒服多了。”

在美国,正常人有时也会去看心理医生,不一定都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找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各种不幸、心结及病情。心理医生要耐心倾听病人的讲述,然后给予疏导和安抚。因为有许多病人胡思乱想,时间长了,有些医生也承受不了每天的这些离奇古怪的内容,自己的心理也会失去平衡,也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过去我们知道在美国当医生收入很高,知道医学、法律、工商管理是美国青年学生的三大热门选择。但是心理医生也不好当,以前只知道他们是高收入,而不知道工作也是高难度。

自从有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心理医生治疗心理疾病,在西方已是常见的事。但是在中国却完全不同。中国人太爱面子,尤其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更是讳疾忌医,人们常用语中:“你有病!”“神经病!”是对人的一种谩骂与羞辱。中国人很少有人看心理医生,“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对医生也是一样,这样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中国人的健康理念和科学素养需要不断提高。

2、在私人汽车上就可办理业务的银行

美国的银行服务业非常发达,有些与我们国内银行类似的服务,也有国内银行还没有的服务。因为我们夫妻去美国探亲旅行,日常生活中需要一些现钞去商店超市买些东西,儿子带我们去见识了一种在自己的汽车上就可办理业务的银行。

在这家银行的办公楼前是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有十几条停车线路,每条线路上有一个操作台,来办理业务的人开车到停车线上,依次前进。我们来了几次,都没有看到人车排队的情况。我儿子直接开车到线路上的一个操作台旁,儿子打开自己的车窗,伸手可取回操作台上的一个小圆筒,是透明的塑料做成的,里面有一支签字笔和存、取款的单据。儿子在一张单据上签上取款的数量,签上自己的银行卡的账号,放到筒内,放回到操作台上,按一下操作台上的按钮。这个小圆筒就通过管道,马上送到银行的办公室。

我们坐在车里,就能看到对面3米高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打开装有我们写的单据的圆筒,把我们需要的美元纸币放在圆筒内,办理好业务,把圆筒通过管道再送到我们车旁边的操作台上,儿子伸手取出,这就办完了业务。不用下车,不用进银行的办公厅,就可办好需要的业务,一次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这种不用下车的服务,在美国各地的麦当劳也有类似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驾车的顾客。

当然顾客和银行工作人员都必须以诚信为前提,没有听说过出现什么差错和纠纷。这也是因为美国的车多,在车上就可办理各种银行业务,也是银行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估计,我们国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这种服务的银行,或许什么地方有了,我不知道。当然,单纯的取款,在美国的各个超市门口都有无人取款机,不必专门到这里来办,儿子是为了让我们见识一下这种特殊的服务,带我们来这里的。

3、中美结合的家庭

在美国,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中美男女结合的家庭。在儿童游乐场、华人教会、游泳池、商场、公园都可以看到中美结合的家庭,即有中国男士和美国女士的家庭,也有中国女士和美国男士结合的家庭。

当然,我们看到中国女士与美国男士组成的家庭比中国男士和美国女士组成的家庭多一些,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情况,并没有准确的数量统计,也不知道美国有关部门是否有这种统计。

我们见到的中国女士与美国男士的结合,多数是中国女留学生与当地美国男士的组合,也有国际婚介机构牵线搭桥,从中国来的女士。在这种结合中的中国女士,在中国人的眼光里,一般都是相貌较好者。有的美国男士与中国女士年龄相仿,也看到一些美国男士年龄较大。我儿子的一位中国女同学,就与一位美国男士结婚,我还有一张与这对夫妇的合影照片。

在奥斯汀,我们也看到一对老夫妻,是中国男士与美国白人女士,男士是早年台湾来美的留学人员,现在年龄已经70多岁,早已退休。他原在高科技公司AMD研发芯片,他家里的墙上挂着各种规格的芯片模型,都是他参与研制的。而他的夫人是美国白人,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每周上班的时间很少,工作轻松,要求的学历也不高。他们有一个领养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纽约工作。

在这对老夫妇别墅房内,我们看到,家居布置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什么区别。老先生向我们介绍说,平日用餐,两人是各自吃自己喜欢的食品,太太是吃美式的三餐,都是从超市买回来的各种食品,简单加工一下,面包、牛奶、果酱、奶酪、三明治、汉堡包等,都是美国人的常用食品。而老先生则是自己动手,做中式的饭菜,各吃各的,俩人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有的中美结合的家庭里,中国人按照常规习惯,对国内的父母和亲友有一些经济上的资助,而对方却难以理解,有时会造成不快。

在儿童游乐场,我们见到一对中美结合的家庭,中国男士小伙子,英俊潇洒,而他的美国太太,在中国人的眼光中并不漂亮,但是他们的两个孩子非常漂亮,招人喜爱,孩子们与父母都讲着熟练的英语。

通过我们的观察,一些年轻的中美结合的家庭,其中一方要做出一些牺牲,在文化娱乐、交友、饮食上向对方靠拢,或是华人西化,或是美国人向中方靠拢,如果各自独立,则不好解决。我们看到确有一些美国人喜欢中国的东方文化,但是,在数量上,中方人士西化的可能多一些。

4、在美国的网上购物

在美国,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网上购物,非常方便,也比较可靠,而且价格确实便宜。我的第二个房东,购买食品以外的商品,大多数是在网上订购,由UPS送货专车,把订购的货物很快就会送到家。这种送货到家的服务,当然有一定数量的金额要求,例如摄像机所用的“迷你型”录像带,至少要买10盘,即30美元以上,才可送货到家。这种录像带,普通商店买要4~5美元一盘,而我们在网上买才3美元一盘。照相机、摄像机等价格高的物品,送货当然不在话下。

我们现在使用的Canon(佳能)彩色照片打印机,就是我儿子在网上订购的。我回到国内,看到相同型号的这种打印机要2000多元人民币,而我们在美国网上购买,只花了25美元,是国内价格的八分之一,太便宜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房东告诉我,大的网上购物公司还是非常可靠的,如美国的“亚马逊公司”。在他的影响下,我们买的Canon(佳能)数码照相机,就是通过网上购买的,比普通商店便宜10%~20%,质量也有保证,从网上订货到商品送到家,不超过五天。

我儿子在网上买了“亚马哈”电子钢琴和专用的琴架。我儿子的一个同学,在网上买了10000支签字笔,请注意,是一万支!1美分1支,共花了100美元 ,非常便宜,不知后来他是怎么处理的。

也有的同学说,在网上购物受到了欺骗,但我们没有遇到,提高警惕,还是应该的。如果要在网上购物,一定要多方查问,多方打听,找信誉好的公司,一般不会有问题的。我儿子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也都是在网上购买的,都没有出过问题。

我们常到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华人齐教授家去做客,他是一位来美多年的美籍华人教授,也是我儿子清华大学的学长校友。他家里所用的大件物品,几乎都是网上购来的,一套大沙发、茶几、窗上的百叶窗帘、木床、儿童双层床,以及地板、地毯、保健按摩椅都是网上购物,商家送货到家,家具的价格比普通商店卖的便宜1/3。若发现所购物品有问题,打一个电话,公司就马上派人来查看,顾客不满意可以换货。

5、迈克尔-布隆伯格――只要一美元年薪的美国纽约市长

我与妻子来美国探亲、旅行,住在新泽西州的爱迪生市,这里离纽约只有40分钟的车程,我们的第一个房东太太,在纽约的一家保险公司上班,而第二个房东先生,在纽约的花旗银行工作。他们向我们介绍纽约这座城市,介绍纽约的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包括奇特的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我儿子利用周末带我们去纽约的曼哈顿游览,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位纽约市长――只拿一美元年薪的市长的种种行政管理措施,把因“9.11”恐怖袭击遭到严重打击和破坏的纽约,迅速地恢复了繁荣,令世界各地的游客倍加赞赏。

1981年,布隆伯格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金融信息网络公司,并向新闻界进军。据估计,他的个人财富已经达40亿美元。近几年,布隆伯格一直在设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常常谈到他对4个职位有兴趣:(1)美国总统 (2)联合国秘书长(3)世界银行总裁 (4)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最终选择了竞选纽约市长。

年1月1日,布隆伯格走马上任纽约市长,并按照竞选时的承诺,只拿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上任第一天,布隆伯格就坐地铁去上班。那时,“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还不到4个月,经济原本萎靡不振的纽约问题更加严重了,6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赤字,失业率居高不下,观光旅游业几乎被摧毁,刑事犯罪问题严重,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布隆伯格接手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充满了骚乱和丑闻的城市,这一切,对他可是严峻的考验。

布隆伯格1942年2月14日出生于波士顿郊外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奶制品公司的记账员。布隆伯格从小就对信息技术特别痴迷,周末常去当地博物馆听各种讲座,暑假还去电子公司打工。倚靠在停车场帮人泊车和助学贷款交学费,布隆伯格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到哈佛大学商学院深造并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入所罗门兄弟公司任股票交易员,1972年成为公司股东。1981年,该公司被收购,布隆伯格遭解雇,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他用这笔钱成立了布隆伯格资讯公司,为股票经纪人和分析员提供信息服务。

2004年,他的公司已成为仅次于英国路透社的全球第二大信息公司,拥有8000名雇员,年收入24亿美元。布隆伯格则凭借49亿美元的身价,继续占据《福布斯》“世界100位大富翁排行榜”上一席,排名第87位。

2001年,在竞选这一届纽约市长时,他宣称将放弃19.5万美元的市长年薪,只象征性地拿1美元的年薪,这使他一夜之间名噪纽约,轰动全美。布隆伯格组建了一流的竞选团队,还宣布不用一分政治捐款和公众基金。他自掏腰包,花钱如流水,在花出了690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之后,如愿以偿地当上第108届纽约市长,创造了最昂贵的市长选举记录。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钱都是他自掏腰包的。布隆伯格说:“正因为我是自掏腰包竞选市长的,所以我未来的政策才不会被竞选资金的投资者所左右。”

迈克尔•布隆伯格就任纽约市长时,面对的是巨额赤字、大批失业者和世贸废墟。他上任三年后的纽约,经济快速恢复、增长,失业率明显降低,居民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难怪美国《时代》周刊将他评为全美最佳市长之一。

年12月20日,纽约市运输系统工会又组织罢工,是因为上一次2002年罢工所达成的协议到期了。而这一次,谈判没有成功,使得罢工真的进行,造成纽约的公交系统全部瘫痪。在电视上,我们看到这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与民众一起在步行上班的镜头。纽约运输系统工人年薪在4.5~6万美元,市长布隆伯格说:“年薪4万到6万美元的人罢工,使得许多年薪2万美元的纽约人因工作迟到而被罚款。”布隆伯格走上了人流不息的布鲁克林大桥,他对记者说,除非罢工的运输工人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否则不会跟他们重开谈判。

纽约,又称the Big Apple(大苹果),人口超过800万。纽约,因摩天大楼林立,高耸入云,被称作是站着的城市。管理这样一座城市,需要有相当的经验和魄力,还需要有智慧和勇气。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制定合理的法规条文,才能使整个城市焕然一新,大有起色。

走进纽约市政大厅,不少人都感到吃惊,市长布隆伯格居然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自2002年1月1日上任后,布隆伯格就把全新的工作作风带到纽约市政府。他把原来的一个大会议室改成了开放的办公大厅,自己则坐在工作人员当中。这里根本不像是政府部门,更像是华尔街的某个交易大厅。

《时代》周刊评价说:“布隆伯格给纽约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当布隆伯格从前任市长朱利安尼手中接棒时,纽约还沉浸在“9•11”的伤痛中。布隆伯格设立311投诉和咨询热线,但是经常有市民把投诉电话打到他家里,他利用各种机会与公众广泛交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城市的各项管理。他在纽约的餐馆、酒吧禁烟,违规者将被罚款50美元。在他的努力之下,大纽约的犯罪率在降低,预算赤字在减少,各城区的经济在增长,他改革教育制度,提高教育水准,降低城市噪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年布隆伯格上任第一天就乘坐地铁上班,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这不过是在“作秀”,但他一“作”就是好几年。布隆伯格认为,乘地铁既省钱,又可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还是一个接触民众的机会,而且他还可以了解交通部门的工作情况。

当上市长后,布隆伯格自愿放弃政府给予的优厚薪水,只拿象征性的1美元年薪,这在美国也创了历史记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这也是美国一大特色。布隆伯格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他是传媒大亨、金融家、信息技术人员和政治家的混合体,这位传媒大亨也给世界制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