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4、我学生时代就向往的…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88

4、我学生时代就向往的地方――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与新奥尔良

四十多年前,我在读中学的时候,看过马克•吐温的著名小说《汤姆历险记》, 聪明好动的汤姆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勇敢、智慧、有计谋。 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汤姆,极具领导才能,他天真、浪漫,经常调皮、捣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汤姆的许多小伙伴,也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马克•吐温不愧为幽默大师,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弊端的揭示,也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在当时中国社会上苏联文学作品如潮、铺天盖地的状况下,这部美国作家的作品,使我觉得格外清新,别具一格。我对书中描写的汤姆生活的地方――密西西比河畔,就有了深深的印象,那宽阔的河面,波涛滚滚的河水,冒着烟的火轮船和汤姆的惊险刺激、丰富多彩的童年的生活,在我的脑海中历久长新,挥之不去,什么时候我能到美国,到汤姆生活的地方亲眼看一看呢?

当我来到了美国探亲旅行,住在德克萨斯州的Austin(奥斯汀)市,离New Orleans(新奥尔良)也不太远了,我儿时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我极力主张,一定要去一趟新奥尔良,亲眼目睹汤姆儿时生活过的这个地方,看一看现在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汤姆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这样也可接近一下美国社会。所以,我就查阅密西西比河和新奥尔良的有关介绍。

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处,位于密西西比州ppi)和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两州交界处。密西西比河ppi River)拥有“众水之父”(Father of Water)的美誉,以它发源于落基山脉北部的支流密苏里河(Missouri River)算起,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公里,是排名世界第三的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Nile River)、南美洲的亚马逊河(Amazon River)。

密西西比河本身发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北部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附近,由北向南流经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Wisconsin)、艾奥瓦(Iowa)、伊利诺伊(Illinois)、密苏里(Missouri)、肯塔基(Kentucky)、田纳西、阿肯色(Arkansas)、密西西比ppi)和路易斯安那(Louisiana)等10个州,一路奔腾,逶迤数千公里,浩浩荡荡流过3950多公里,最后注入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

新奥尔良市由于以前曾是法国殖民地,所以保留了许多法式格调的建筑物。新奥尔良市是路易斯安那州的首府,地处美国南部海滨,面临墨西哥湾,也是美国南部主要旅游城市之一。新奥尔良市,又称新月城,因为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处是一大片像新月形状的一样的区域,这里水道纵横,地势低洼,平均海拔只有1.5米,很多地方低于海平面,所以在城市周围修筑起防洪大堤,海岸线有200公里的防洪堤围绕。

新奥尔良,离我们居住的奥斯汀有上千英里的路程,来回旅程加游览至少要三天时间,我们计划在周五下午出发到休斯敦住宿,第二天周六中午赶到新奥尔良,周日上午再游览半天,午饭后,往回走,预计半夜后回到奥斯汀,不影响儿子周一的学校工作。而且在《走遍美国》的旅行指导书里,也详细介绍了这里有丰富的欧式风光的游览项目,并且特别强调这里的海鲜非常丰富,这里的居民有法国人生吃牡蛎的传统,对喜欢海鲜的大连人,尤其具有吸引力。

我们制定了详细计划后,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没有想到,大多数人都反对我们去新奥尔良,因为他们去过,所看到的景象远不如宣传里所说的那样。而且特别提醒我们说,那里因为黑人多,社会治安秩序不好,我们听了朋友们的劝告,放弃了去新奥尔良的行程。

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附近的海岸,夺走1300多人的生命,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新奥尔良80%被水淹没。新奥尔良有50万人口,其中一半是黑人,所以居民的经济收入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2004年夏天,我们住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当时在美国,曾经有许多专家预测这里可能发生飓风和洪水,提醒政府部门加强防范,提醒人们做好各种准备,以防不测。报纸、电视经常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在洋面上也确实形成了飓风,但是都没有正面袭击新奥尔良,飓风灾难没有实现,人们似乎有一些放松和麻痹。

当2005年的夏天,从墨西哥湾直扑而来的可怕的卡特里娜飓风,正面袭击了新奥尔良,整个城市被水淹没,新奥尔良一片汪洋,很多人措手不及,纷纷背井离乡,四处逃难。有条件的居民可以开车逃往外地,投奔亲友。大批逃难的人到了附近各州的城市,其中有一些到了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也有一些新奥尔良的中国留学生转到了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继续学习。

而新奥尔良那些贫穷的人家,一没有车辆,二没有去处,也有的人是舍不得那点家当,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世界最大的体育馆――新奥尔良体育馆,在这里躲避狂风暴雨。可是威力巨大的狂风竟掀开了体育馆的屋顶,使在这里避难的人们“雪上加霜”。在电视镜头上看到这一切,我也深表同情。现在我想,没有去那里,还是有些后悔,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以后再去美国时,我一定去看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