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2、唐人街 中国城
作者:毕胜福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39

12、唐人街 中国城

我们离开纽约世贸中心大厦遗址,来到曼哈顿南端的Chi唐人街)。这个人们习惯上叫唐人街的地方,从英语字面上看,译为“中国城”可能更准确一些。虽然名叫唐人街,但不是只是一条街,而是一个小区,由纵横交错的七条街组成。我们走在唐人街上,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大连天津街商业区,到处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人们之间的对话也大多用中文。道上人流拥挤,走路十分困难,我们一家三口要不时地相互打招呼,否则容易走散。

华人早期在曼哈顿市中心只占有一条街,如今已发展成多条街道,由于移民和偷渡者日益增多,他们逐步把附近的房子买下,慢慢地把附近的欧洲移民都挤跑了。唐人街里的广东人、福建人和台湾人都不少,无论语言、文字和风俗都保持着华人的特色;这里商铺林立,商品形形色色,应有尽有,比国内许多市场还热闹繁荣。来到这里,毫无身处异国他乡之感,孔夫子铜像、林则徐丰碑、各类华人要员显贵的题词墨迹,林林总总,显示着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里的生意十分兴旺,每天有专门的公共汽车往来纽约各地,连纽约市长和市政府都很青睐在此经商的华人,在华人的传统节日都会发表讲话表示祝贺,因为这里生意兴隆,是当地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

现在纽约有四大唐人街,除了这条临近华尔街和百老汇的曼哈顿唐人街(Chi,在皇后区法拉盛(Flushing)、艾姆赫斯特、布鲁克林区第八大道(Eighth Avenue),也有新兴的唐人街。在美国的洛杉矶、旧金山、休斯敦等大城市,长久以来都生活着众多的华人,因而也都有中国城,而且也有新有旧,差别很大,这些地方的中国城,我也都去参观游览过。

在纽约生活居住的华人除了我国广东、香港、福建、台湾等地来的老华侨的后代,也有近些年从祖国大陆和台湾来的新移民。这里的建筑大多是四五层的楼房,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有的朱门碧瓦、龙飞凤舞,有的画栋飞檐、光彩照人。饭店、餐馆、食品超市、服装店、金品店、中文书店、中药店、华人律师事务所鳞次栉比。这里也有的建筑比较陈旧,街面有些脏乱,与远处的豪华的高楼大厦,反差极大。中文牌匾、宣传广告条幅,垂在一座座楼门前,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在密密麻麻、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中文汉字、中式建筑,还有那些熟悉的同胞面孔、乡音乡情;陌生的是,这是在异国他乡所看到的,人流中还有形形色色的各国游客。

我看到,书写有“大西洋城,世界大赌场,发财专车每日开出”的大幅中文广告,横在街道上空,招揽游客,格外醒目。在人群密集摩肩接踵的街道上,我们看到既有高尚繁华的现代文明,也有落后愚昧和贫穷守旧,人们的脸上喜怒哀乐,百态具陈。街面上的一切,向人们展示着唐人街的荣辱兴衰和几代华人的酸甜苦辣。

摩肩接踵的人流中,大多数是华人,操着中国各地的方言,当然是说粤语和闽南语的人较多。他们是早期的华人移民的后代。这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忙忙碌碌。来这里的游客中,穷人多、富人少。因为这里的商品档次低、价格便宜。各种商品的价格都明显低于新泽西我们住处附近的超市。这里道边的店铺,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广告,占据了楼面的墙壁。食品、蔬菜、水果、衣服、鞋帽、工艺品、杂货,有的混乱交错,没有规律。其中一些金店令人眩目,除项链、戒指外,手镯、金砖、金佛和各种属相的动物,大小不一,金光灿灿,我们也只是看看而已。在大多数的华人店铺之间也有一些日本店、韩国店,从店铺的文字招牌上很容易区别开。

有些店铺的水果、蔬菜的杂货摊,从家门里伸向人行道,实属“占道经营”,阻碍行人的行走。有的地方街面脏乱,垃圾、污水随处可见。商店中间也有一些饭店、餐馆。很多类似于国内的小公汽巴士,在大街上穿行,往返于纽约的中国城和法拉盛等华人居住区之间。在美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上曾报道过,有些小公汽的经营者,为了抢生意、占地盘,经常大打出手,造成血案,影响很不好。当然经营者都是华人,由各地的不同帮派控制。据说纽约地区的华人已有60万,新泽西州也有十几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源源不断、有增无减,有人估计这一数字早已被突破了。在这里出生的华人被称为A B C “American-born Chinese ”,即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唐人街是美国中的中国,现在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他们的祖辈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好几代,他们是黄色面孔的美国人。

我们走到一条街的端口,突然看到对面的街上另有一番景象,原来是到了小意大利街。两个街区相连接,只是一道之隔。这里的游人相对少了很多,街面也干净了许多。我们也来到这里参观,在意大利街上的许多餐馆里,有乐手在现场演奏手风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餐馆干净、整洁,到这里就餐,气氛祥和、环境优美,使人身心愉悦。与一街之隔的唐人街上的某些脏乱差的地方,形成鲜明的对照。沿街的店面经营着意大利特色的各种商品,也有可能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商品,我们很难分辨。

意大利街餐馆门前的人行道上,一排排大大的遮阳伞下面,摆满了许多餐桌、食品柜、酒柜。食品柜中有大大小小的不同口味、不同配料、不同颜色的比萨饼,还有加了各种调料的著名意大利空心面,酒柜中还有各种葡萄酒、啤酒。餐桌上是洁白的桌布,上面放着西餐调料和锃明瓦亮的西式金属餐具。服务小姐穿着艳丽的欧洲风格的民族服装在餐桌间穿行,热情招待来就餐的每一位客人。

我们实在太累了,一整天的忙碌,马不停蹄,只有乘地铁和吃午饭的短短时间可以坐一会儿。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走,虽然筋疲力尽,但觉得机会难得,来一趟,还是要多看一些地方。我们又回到唐人街上,找到一家中餐馆,牌子上写的是中文的“小小得月楼”,名字好熟悉。我想起来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一部喜剧电影《满意不满意》,电影中的一家餐馆就是这个名字。进去后方知是一家上海风味的餐馆。我们选了上海小笼包、牛肉面、上海面,饱餐一顿,花20美元外加2美元小费,1.5美元税金。饭店老板和服务员热情招待、送水送茶――当然是为了做生意。我们看到这家餐馆店面并不大,厨房在地下室,客人所要的饭菜是用升降机从地下室送上餐厅,可见这里是寸土寸金。用餐完毕,水足饭饱。此时看见天色已晚,我们稍事休息、养精蓄锐,准备下一站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