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兴四将,知岳飞死因(2)
作者:神奇的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43

中兴四将第二员:韩世忠

此人自幼家贫如洗,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 十五岁即从军,是从军队最底层一点一点打拼上来的典范人物!

他在中兴四将中从军最早,升迁之路也最为坎坷、多迭,从一个普通士兵步入武官行列,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他完全是靠自身的勇武和冒险精神,还有军事谋略成全的自己。

他的战绩如下(比较重要的):

一、1115年随军与党项军作战,在攻打银州时,西夏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冲在前面的宋军纷纷倒地,士气顿时受阻。\韩世忠主动请缨,自领敢死队冒矢而上。他首登城墙,杀此面守将,紧接着又斩西夏驸马兀移。这种功劳却因统帅童贯莫名奇妙的一句话:“疑敢勇皆世家子,有所增饰”,而只是“止许补一资”(加一级工资)。

二、1120年12月,韩世忠所属已经集结汴京的西北军赶赴东南一带镇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这场职业军人对职业农民一面倒的战争中,他立下最大的功劳,擒方腊!

1121年4月26日,韩世忠官职微小,大约就是提辖一类,手下士卒三四十个,也就相当于一个排长。\官小没关系,他的胆子确实不小,做的事业不小。史书载:世忠穷追至睦州青溪峒,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

正当他心花怒放,不想天降横祸,这功劳太大,有人截胡!(忠州防御使)“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以后多亏将领杨惟忠从中斡旋、直言申诉,才使方腊被擒的真象得以还原,韩世忠也升任“承节郎”一职。

三、1126年击溃西北军胜捷兵李复叛乱,数百人招降叛军上万。单从人数对比上来看,这个战功很了不得。\

四、血战黄天荡,这一次也算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也成全了另一位,他的小妾梁红玉的大名。

战役不需要详细说,中国人都知道,以八千人马,将金帝国名将完颜宗弼率领的十万大军阻击在黄天荡二十八日。最后增援迟迟不到,功亏一篑!

这里要说明一点,不少野史说什么金兀术狼狈而逃之类,纯属胡说八道。历史真相是:敌轻舟袭追之,统制官孙世询、严永吉皆力战而死,世忠与余军至瓜步,弃舟而陆奔,还镇江聚兵,宗弼乃得绝江遁去。\

黄天荡之战,是韩世忠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究其失利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没有援兵!在宋代军事史上,鲜有两支部队长期协同作战的记录。毕竟是八千对十万,而且这八千兵员的单兵素质还弱于那十万!所以应该说是虽败犹荣!

五、大仪之捷

1134年9月,金、伪齐联军兵分两路,一路以骑兵为主,从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与淮河交汇处的古泗洲出兵,经安徽天长县进攻长江北岸的江苏扬州;一路以步兵为主,从淮河与大运河交界处的江苏淮安出兵,计划沿着运河沿线,进攻扬州。\

当时驻屯在扬州的韩家军,成为了此次抗敌的主力部队。韩家军作出了向瓜州渡开拔,即将回师江南的假相,之后却迅速向扬州西北的大仪镇集结。\从古泗洲出发的金军铁骑,误以为扬州地区防御空虚,可兵不血刃渡过长江,却在大仪镇遭到设伏已久的韩家军迎头痛击,顿时大溃。

这次战役后世争议很大,关于这个暂且不说。反正是打赢了,是以步对骑的经典战役之一,这个是无法辩驳的。

其余对内镇压一类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1136年,韩世忠被授以当时武官的最高荣誉头衔――节度使,实职为淮东路宣抚使,坐镇今天的江苏淮安。\韩世忠以区区三万兵力固守,犹如老熊当道,金兵竟不敢犯,淮东得以平安。

1141年4月,韩世忠同岳飞一样,都被调到中枢,结束了37年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真正的宦海沉浮。

在“中兴四将”中,只有韩世忠和岳飞是意志最坚决的主战派,都极力反对赵构的议和,他比岳飞更加激进,甚至听说有金国使者来议和之时:伏兵洪泽镇,将杀金使,不克。\应该说,韩世忠才是赵构和金国议和的最大障碍!

可最终韩世忠、岳飞两个人的结局却不可同日而语:岳飞身首异处,韩世忠独善其身,于1141年安全退休,直至1151年终老,可谓是大相径庭、荣枯有别。

比较偏激的死了,最偏激的人反而没死,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一个原因,他和赵构的感情比较好,他有拥立之情、勤王护驾之功!其次他的出身是西北军,当时南宋名将基本都是西北军的出身,如:张俊、韩世盅、吴阶、吴麟、杨沂中等,包括前面一章的刘延庆,也一样是西北军出身。\

第三,为官之道上,韩世忠从“嗜义轻才,锡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偏户等”忽然发生了转变,开始大肆购买田地,其意也就是向皇帝表明自己无意权利,只不过求个富家翁的出身。他退居二线之后,更是:“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游西湖以自乐,平日将佐罕得见其面”,这是一种明哲保身之道。

其实赵构当时的确是想对他下过手的,1141年已经准备构陷韩世忠,不过那时被岳飞获知了这个情况,及时的密告于他,韩世忠连夜赶往皇宫,跪在赵构面前苦苦哀求,伸出那双仅余四个手指的双手,动之以当年救驾之情,总算逃过一劫。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岳飞下狱时,“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烩怒。””右阶诸将自王德以下,都形似木偶,沉默不语。”唯韩世忠出班质疑:“莫须有何以服天下?”的原因。

这个西北大汉快意恩仇,江湖义气始终贯穿其一生。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