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歌十九(5)
作者:宁少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60

这年的后半春,倒也风调雨顺。麦子“扬花”前,雨水十分充足,到了“扬花”时,又是雨停风起。当地有句农谚说,“风‘扬花’,挑折杈;雨‘扬花’,黑噗塌。”意思是说,当麦子“扬花”传粉时,正好刮了几天风,到时麦子就会籽粒饱满,一定是个丰收年;如果麦子正“扬花”传粉时遇到了阴雨天,麦子得不到很好地传粉,那么麦子就会大大地减产。

时光如梭,转眼间麦子又是一片金黄,凤凰山里到处都漂浮着金色的香味,家鸡、黄鹂和布谷鸟那欢快的‘歌’声,时时在山野里回荡着……

三夏大忙季节到来之际,高家坡村大部分麦田已修通了架子车路,原本三四天才能收割、背运完的一块麦子,今年套上架子车拉,一天多就收运利索了。而且,村民们还觉着异常的轻闲。看来,生产力的发展迫在必行呀!

今年有了架子车,麦子收割得特别快。那些上过粪的麦田,跟别的相比,差别十分明显,麦田里的“麦垄头”厚了,麦穗长了,割一把麦子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压手。更让人兴奋的是,今年,洛河川竟有几家做打麦机生意的人,亲自上门为凤凰山的山民们服务了。村民们运回的麦子,很少再有人用那笨重的石碌碡碾打了。他们先把割运回来的麦子垛得像小山似的,等自家麦田里的麦子全部收割完毕,再用那种新型的“出净籽”打麦机三几个小时就脱粒完了,而且打出的麦子,麦籽是麦籽,麦糠是麦糠,精糟分明,真叫人省事极了……

常年,凤凰山里的人均小麦只有三四百斤,今年一家伙涨到六七百斤,等麦子晒干过罢了斗,村民们的心里个个像吃了蜂蜜喝了香油那样美气……

山民们一旦吃住“甜头儿”,就会一窝蜂似的去追随,凤凰山的山民们看到,农家肥能使麦田大丰收,就在麦罢稍闲时,他们争先恐后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

今年,不少村民还在麦田里栽上了“麦茬烟”,他们听从了烟叶技术员的指挥,只给“麦茬烟”施上了磷钾肥和饼肥,一点氮肥也没敢上。这年秋季,他们的“麦茬烟”长势很好,等到该烘烤时,那一块块“麦茬烟”田里的烟叶,一片片像小菠?似的,并且已经落了黄。尤其是高家坡东沟底那块“大寨田”――“八亩地”里的“麦茬烟”,更是长势喜人。等卖烟结束,这块“大寨田”果真获得了喜人的丰收,每亩收入竟然超过了八百元……

啊!这些**时代的“大寨田”,终于在现代农业那先进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发挥出了它们那巨大的潜能……

在中国农村,有多少像高家坡东沟底“八亩地”那样的“大寨田”呀?毫无疑问,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农村广大干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成果,它们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胜利果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农田给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深远的……

这几年,村民们打的麦子多了,各家各户吃麦的标准也高得没了影儿。眼下,村民们磨面,还得拉上架子车叮叮咣咣跑三四十里,到洛河川的一个村街上去磨,这样又累又耽误农活。

高家坡村的村民组长高铜锁看到,每年,光东山这几个行政村下山磨的小麦不下三百万斤,他着摸着,要是在这几个行政村的中心――柿树坪村建个磨坊,这是多么好的一样生意啊!

在这“天高任鸟飞”的新时代,农民们也在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思谋着去发家致富了。这是新时期农民们精神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它是农村的希望啊!

村民组长高铜锁,在高家坡也算是个精能人,他一旦认准一种事儿,就总要想办法把它弄成。

晚上,他和媳妇田红梅吹灯睡下后,两口子就商量起了这事儿,他媳妇一听,觉着这生意能干,就鼓动男人快想办法去买钢磨。可一提到实际问题,他们又泄气了。他们东山几个行政村还没通电,光买一台十五匹马力的柴油机就得两千多块,一台新钢磨又得三千多块。自家今年卖烟叶和木耳出去花销,眼下还剩两千来块,还差那三千多块上哪儿借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他们小两口丝毫没有睡意,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田红梅说:

“还差这三千块,咱两个分分任务,我回俺娘家借一千五,你出去再借一千五就够了。关键是人家柿树坪村里的人让不让咱在那里建磨坊?就是人家村的人全都同意,又能不能在那里找到房子?”

高铜锁胸有成竹地说:

“这事儿有我哩!我的同学*是柿树坪行政村的村长,他又是柿树坪村的坐地户,在柿树坪他说了算,我就把这根“拐棍儿”靠在他门上,那里的一切全指望他了。”

田红梅绝对相信自己男人的能力和人缘,磨坊之事她再也不用去惦记了。

第二天吃罢清早饭,高铜锁和媳妇田红梅分出两路人马,各自分头借钱去了,不到晌午,田红梅就去而复转,一打新呱呱的票子便拿了回来;高铜锁也顺利地从堂兄高铜柱和另外一家人手里借到了两千块钱。

高村长听说本家兄弟要办磨坊,他可高兴了,他鼓动铜锁赶快行动,如果钱不够了,他还可以替他再想办法,等铜锁把磨坊办成了,他们凤凰山人再也不用熬眼磨脚板下山磨面了……

买钢磨、柴油机的钱凑够以后,高铜锁就和媳妇上洛川县城去了,他们在县农机公司选中了一台十五匹马力的柴油机和一台钢磨,共花去四千九百多块。他们又在县城雇了辆四轮车,把这两个铁家伙拉了回去,直接拉到了柿树坪。他的同学*也早已把他‘租来’的磨坊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几天,高铜锁忙着垒砌面粉池子,他的同学*是既搭工又管饭,为了自己这个最要好的同学,*的心里十分乐意……

高铜锁的磨坊,设在柿树坪村委大院后边的两间空房子里,他们讲好,头一年不收房租,从第二年起,每年二百块。

五天后,高铜锁的磨坊正式开业。开业这天,磨坊门口贴着一副鲜红的对联,上面写着:

勤劳致富歌颂党的政策

热情服务造福一带百姓

横批为:生意兴隆

对联刚贴上,他的村长哥哥高铜柱也赶来了。两个村长,一个挑着一挂大长鞭,一个拿着成捆的八响雷,噼噼啪啪地燃放起来。这是柿树坪村建的第一个磨坊,村民们纷纷赶来看红火凑热闹。

为了支持高铜锁的开业,他的同学王村长前几天就让媳妇淘好了几袋麦子,第一个倒进了新钢磨,那台新钢磨便“哗哗哗”地唱起了歌,它唱的是那样响亮,

那样令人精神振奋,那白花花的面粉从罗筒的出口处喷洒出来,而那喷洒出来的又好像不是面粉,那分明是欢乐,是希望,是进步,它像甘甜的蜜糖,永远喷洒进人们的心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