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淞沪战场告急
作者:了无痕      更新:2020-09-10 15:22      字数:2125

蕰藻浜虽不甚宽,但是,战略位置却极为重要。一旦我南岸守军阵地丢失,日军必将乘胜进兵直指大场。如若大场陷落,日军将会切断我军之间的联系,全面掌控淞沪战场的战局进展,届时,我军将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上海恐将不保。

眼看日军攻势猛烈,国军统帅部再下严令,命我军各部务必坚守阵地,丢失阵地者,军法从事。我守军各部浴血奋战、誓死不退,数次和逼近的日军展开白刃战,用鲜血和生命挡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1937年10月19日,日军第9师团、第101师团和第三师团一部,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再次向南岸发起强攻。蕰藻浜南岸我守军各部浴血奋战,毙杀倭奴数千,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击之后,配合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经过数日激战,我守军各部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日军乘机反扑,兵峰直指大场。

10月23日,日军集结一路重兵取道真太公路,威逼大场防线左翼。另一路日军渡过蕰藻浜之后,向大场以西的西塔河桥发起强攻。我18师、26师、67师守军浴血奋战、用命搏杀,阻挡住了日军的攻势。

面对我军的顽强抵抗,嚣张跋扈的日军岂肯罢休,调集海空军、重炮部队,对庙行、大场实施猛烈轰炸,方圆数里、几成焦土。随后,日军又以数十辆坦克为前导,掩护步兵向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我军阵地发起强攻。眼看部队伤亡惨重,为了保存实力,各部守军向南翼转移,大场遂告失守。

大场失守撼动全线,我军各部坚守数月的塞克特防线实际上已被突破。眼看日军来攻势猛烈、实难抵挡,第三战区指挥部做出了放弃北站至江湾一线阵地的决定,命令我军各部全线后撤,在长达35公里的新防线上,继续阻击日军。接到命令的中央军各部遂撤退到了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至此,淞沪战场上战局已经被日军全面掌控,形势发展对我军极为不利,要想挽回战场的不利形势,成了没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了挡住日军的疯狂进攻,达到以战促和的目的,统帅部一边与美、英、法、意等西方列强联系,希望他们出面干涉、制止日军侵略。一边下令,将驻守杭州湾的我军各部陆续调往前方战场,阻击日军的疯狂进攻。如此一来,杭州湾数十公里的海岸线上,仅剩下两个步兵连、一个炮兵连,以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防线形同虚设。

面对我军的顽强抵抗,日军部队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却也遭受极大的损失,上海依然在我军的控制之中。为了打开淞沪战场的局面,尽快攻陷上海,在控制河北全境之后,日军作战指挥部下达了增兵淞沪战场的命令。

从10月20日开始,日军从华北战场上和日本国内,抽调了第6、第18、第114师团,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总兵力12万人,组成了第10军,在柳川平助的指挥下,准备实施杭州湾登陆作战。同时,又把在华北作战的中岛今朝吾16师团转为上海派遣军序列,转至淞沪战场。

作为第六区保安司令,尽快扩充裕兴的军事力量,是李冠魁最为紧要的任务。同时,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全国抗战的形势也时刻牵动着李冠魁的心。看到每天不同的战报,听着收音机报喜不忧的广播,李冠魁心急如焚。

作为我党驻裕兴的最高领导,同时,作为李冠魁的得力助手,刘远鸿同样时刻关注着全国抗战的形势。近段时间以来,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根本不用李冠魁开口,刘远鸿就会主动跑到李冠魁家蹭饭,晚饭过后,二人在书房对坐,讨论当前日趋危急的战场形势。

华北战场上,河北全境已经落入日军之手,要想发动反击夺回被日军攻陷的城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山西忻口地区战场上,在我八路军各部、中央集团军和晋绥军的密切配合、坚决反击下,战斗打了十几天,我军各部将士用命搏杀,诛杀日寇近两万,日军7万大军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看看忻口战场的形势,再看看淞沪战场的战局,李冠魁不禁连连感叹。忻口战场上我军20万人对日军7万余人,密切协同,打得日军寸步难行。淞沪战场上我军70万人对日军20余万人,虽然各部官兵浴血奋战,依然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现如今,大场已经落入日军之手,接下来形势就很难预料了。

通过对淞沪战场形势的分析,李冠魁和刘远鸿把注意力放在杭州湾防线上。淞沪会战打了2个多月,日军一直在发动正面进攻,我军虽被日军打得节节败退,却还牢牢的控制着上海。蕰藻浜虽然被日军突破了,大场虽然失守了,但是,依靠数十公里的新防线,足以再抵挡日军数月,持续消耗日军的兵力和战争资源,以期出现转机。

万一日军突然发起登陆作战,突破了杭州湾数十公里的防线,出现在我军的背后,就会对我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以日军武器装备之精良、气焰之嚣张,以我军武器装备之低劣、士气之低沉,究竟还能挡住日军多长时间,就真的变成一个未知数了。

只不过,李冠魁和刘远鸿再怎么忧心,也只能是忧心而已。官职低微的他们,既没有资格评价国军统帅部的决定,更无法影响我军的整体兵力调动。最大的权限,也就是调动裕兴的军事力量,在日军犯境之时,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怎么办呢?李冠魁和刘远鸿经过一番讨论,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转过天来,李冠魁奔赴省城,向韩主席汇报自己的想法,请韩主席上报国军统帅部,希望能够引起统帅部的重视,加强杭州湾的防守,谨防日军从杭州湾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