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总结胜利经验
作者:了无痕      更新:2020-09-10 15:21      字数:2220

李冠魁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戏匣子里正在播报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喜讯,祝贺我军取得了抗战首胜,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夫人、李爱民、李淑琨等人也不知道听了几遍了,依然满脸喜悦的听着。

一看李冠魁带着刘远鸿回来了,夫人放下手中的针线,让沈月梅、董秋荷、李淑华赶紧去把菜端上来,李爱民开酒,李淑琨端来了酒壶酒杯。一看夫人早有准备,李冠魁更加高兴了,乐呵呵的邀请刘远鸿入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相谈甚欢。

吃罢了晚饭,李冠魁邀请刘远鸿到书房谈话,李爱民和李淑琨也被李冠魁叫了过来,王小川和鸟不惊也被允许参加。

李冠魁从清朝末期加入北洋军,曾到北洋陆军讲武堂深造。之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又参加了革命军北伐。大仗小仗打了无数,枪林弹雨里闯了不知多少个来回,是久经沙场的真将军,作战指挥经验非常丰富。面对南北两线战场上日军不断推进,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的不利形势,有自己的一套解读,也有转变战场态势的方案。

李冠魁表示,目前的南北两线战场上,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我军各部采取的是被动防御战术,据守阵地等着日军来攻,守不住了就撤退,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

要想改变当前的不利态势,应该将当前的被动防御改为主动防御,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趁着日军立兵未稳,集中兵力向日军发起反攻。只要我军官兵坚定信心、勇猛出击,一定可以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日军的推进速度。

当然,以敌我双方目前的军力对比,如果实施硬碰硬的局部决战,我军一定会付出多于日军的战斗伤亡。想要像平型关大捷这样,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取得全歼日军1000余人的战果,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说到最后,李冠魁告诉刘远鸿,他明天要去省城参加军事会议,请刘远鸿分析、总结一下平型关大捷的经验,以便到了省城之后,可以为韩主席献计献策。

听了李冠魁对战局的分析,又听了李冠魁提出的问题,刘远鸿当即表示。平型关大捷的取得既不是偶然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因为,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只有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对比、战场地形、战况发展,做到该抢的必须抢,该守的必须守,该放的就得放,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牢牢把控战场的主动权,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李冠魁说:“该抢的必须抢,该守的必须守,该放的就得放,这几句怎么讲呢?”

刘远鸿随即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的分析起了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

首先,我军预判了日军的机动路线,为了把握战场主动权,根据我军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特点,迅速集结了优势兵力,弥补了武器装备的劣势。将士们冒着大雨连夜行军,抢在日军到达之前,进入了预伏阵地。在战斗打响之后,又迅速抢占老爷庙制高点,牢牢控制住了被包围的日军。这叫该抢的必须抢,抢时间、抢先机、抢有力地形。

在乔沟主战场的战斗进行中,为了确保115师的左翼安全,确保进入伏击圈的日军不会得到增援。115师独立团在团长杨成武的带领下,在腰站建立阻击阵地,阻击从涞源防方向赶来增援的日军主力部队。

面对日军第九旅团第11联队,以及随后赶来的日军一个联队,数倍与自身兵力的日军,杨成武指挥独立团的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和日军浴血奋战,打退了日军如潮水般的一波又一波猛烈进攻。为了挡住日军的增援部队,独立团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有的班、排战士全部阵亡了,一直坚持到乔沟主战场的1000多日军被全歼,都没有后退一步。

乔沟主战场的1000多日军被全歼之后,取得胜利的686团迅速调头包抄。进攻腰站的日军这才留下300多具尸体,夺路逃向了涞源城。要不是晋绥军的16个团按兵不动,进攻腰站的2个联队日军也会被我军包了饺子。

可以说,686团和687团能够全歼乔沟主战场的1000多名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独立团发起的腰站阻击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叫该守的必须守。在决定胜败的战略要地防守上,守得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就算剩下最后一支枪、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个人,只要还有一个人在,就绝不能放弃阵地。

在乔沟主战场的1000多名日军被全歼之后,眼看被我军打怕了的2000多日军夺路逃窜,独立团马上调动全部预备队,随全团乘胜追击,准备在友军的协同下全歼日军。在连续追击了50多里之后,发现本应该切断日军逃窜路线的友军有没出击,随着师首长一声令下,独立团果断停止了追击,这就叫该放就得放。

日军虽然被我八路军将士打的胆寒了,一时之间丧失了斗志,但是,他们依然拥有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一旦发现我军是孤军深入,必会展开疯狂的报复,调头反咬我们一口,我军必将遭受巨大损失。穷寇莫追并不是真的不能追,而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不能仅凭着一腔热血以身犯险,以免打蛇不成反被蛇咬。

听了刘远鸿对平型关大捷的深刻剖析,不禁让李冠魁眼前一亮。特别是,对于刘远鸿总结的三点要素,该抢的必须抢,该守的必须守,该放的就得放,更是连连称赞。让李冠魁深刻认识到,面对武器占优,攻势猛烈的日军军队,只有建立必胜的信念,发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战斗精神,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取得战斗胜利。

而李爱民、李淑琨、王小川和鸟不惊,听着刘远鸿对平型关大捷的精彩分析,都听的入迷了。畅想着,一旦日寇兵临裕兴,在李冠魁和刘远鸿的带领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浴血沙场、诛杀日寇,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