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到访的人是贵客 二
作者:湘水情怀      更新:2020-04-13 04:06      字数:2585

三杉望着明眸皓齿的侄儿心生着可怜,她第一次挽着她的手臂紧紧的,眼泪水差点都要掉下来,或许她从没懂过他,谁不愿求上进,侄儿也一样。

虽然他黑不溜秋,却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灵气与调皮,她有些哽咽的叹息,道:"对不起,我从没想到这些,我们除了生活上给予你了力所能及的照顾,你的内心需要温暖的关怀却忽略了,所以你越大就越疯狂的玩劣来弥补心中的空虚,没人在乎你的感受。直到看到奶奶的入党申请书,才揭开了你那不为人知的伤疤,所以,你去游泳,也不去考虑安危,只要痛快。那我又不懂,你是故意跳粪坑,来薰走烦恼吗?"

压抑的侄儿突然大笑起来道:"三姑,你真有味,搞得一身臭味谁愿意,天又冷你以为我苦中作乐吗?我是在家闷,就出去想看看踢足球,你也知道迴龙山的路不好走,在我经过菜地时,一脚踏空,不小心掉进去的,没有你想象的故意,我更憋得慌了,回来又害怕你们责怪,所以灰溜溜的就睡到床上,现在这些你全晓得了,我就不闷了。只是,对不起,三姑,这些衣服……"他傻笑得有些可爱,毕竟还是孩子。

三杉看着侄儿的眼晴,说道:"你真的长大了,我无所谓累一点,只要你以后多认真读些书,不那么让人操心,三姑就高兴,要知道你和哥哥终究有一天会回衡阳,所以不希望你们是坏孩子,奶奶会觉得内疚,我也会觉得对不起你爸的。"

说这话时,她心是哽咽的,她这一刻才理解侄儿的行为,发觉了他还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是那么的需要心灵的安抚。

走进堂屋,坐在堂屋的九酒全然不知这一切,更不知道她入党的行为对孙子的触动,她依然忙忙碌碌在居委会,入党的事情似乎没有一样,三杉和杨念对视了一下进了里屋。

其实,所有的资料已全部递交给组织,这个漫长等待的过程,九酒有小小的期待,也有更多的不抱希望,任何一种结果她都能接受,因为她争取过就安心了。

朗朗读书声从学校围墙里传了出来,九酒抽着烟,幻想起着孩子们能在宽敞教室里,学知识学文化,又是多么的幸运,她可是从未有过上学堂啊。

她熟练地用火柴点燃烟丝,铜烟袋经过几十年除了有些烟圬,还金黄的闪亮,但抽烟的感觉不同的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情怀。

她从十一岁做童养媳的那个夜晚看到木匠点燃这小小烟斗开始,这玩意儿就与她相伴,峥嵘岁月也不曾遗弃,她知道只有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这烟雾也才随之消失,她老了,这些恐惧感也在增加。

她记得抽上第一口时,她笨拙得全吸进喉咙,呛得肠子都要出来,可是很神奇她居然没有退缩,风风雨雨的几十年跟随的小烟斗见证了她的所有。

她又听到了钢琴伴奏着那宏亮的歌声唱起《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回荡在心间,她的孙儿们都在这个有着历史意义的学校,唱歌跳舞,锻炼学习,她已是满足自己儿孙满堂,她更满足,在街道上工作的近二十年,从一位家庭主妇,演变成一位有追求的中国共产党员的预备队员,她此刻也觉得自己很幸福。

半掩的门突然开了,她以为是冷瑟的寒风吹开的,她走过去掩上,却被迎面而来的一个人轻轻推开。

她向后退了几步,冬日的光线有些暗淡,这个并不熟悉的人影让她有了害怕。

"九酒,还好吗!"她听到过这个声音,却想不起来,当定晴看清楚时,她惊呆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区长刘平安。

她确实有些惊讶,是什么风吹动了刘区长的大驾光临,她又有些喜悦,见到了这位老熟人。她连忙让座给区长,把煤火炉盖打开,盖上棉片在烤火架上,道:"刘区长,真是好久不见啊,快请坐,先烤一下手,外面这天气很冷了,可能要下雪啊!真的想不到你会来啊!我马上给你泡茶去。"她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就往里走。

区长忙拦住她,道:"不用客气,老同事。可能有十年没见过你了,今天在这边开会,顺路特意来看你的,来,你也坐下聊聊壳。"

还从包里拿出两包点心,道:"这是我上个星期回老家带的特产浏阳茴饼,今天带给你试试。"

她的眼泪水浸了出来,内心翻滚,道:"刘区长,我受不起啊!你太客气了,能来这看看,来老部下家走走,就是我的荣幸。"

"哎呦,九酒你今天怎么了,我的这条命都是你家老头捡回来的,不然了,我还有今天,早就去见阎王爷了,这不是区长到你家来拉家常,是刘平安到你家来作客,明天要过元旦了,提前给你祝贺新年,今日我也不客气了,晚饭在你家吃了。"

随着刘区长的话匣打开,气氛显得轻松些了,她拿出小手卷擦着泪珠流露出喜色,道:"那好,那好,我去买菜,真是贵客啊!"

"不用了,便饭便菜即可,只要有得喝你长年备的那老酒就可以了。"

“怎么也得有下酒菜吧!”话刚落音,她就一个箭步走出了堂屋,下了陡坡,拦都没拦住。

一路上她还在想:真是贵客来了,好不容易见个面,那得买些好菜。要知道她有如今的工作是离不开刘平安对她的帮助。

能走出家庭脱离困境都是托他的福,这个十年前调到区里当区长的刘平安,就是那时办事处的刘主任啊!

只是他调走向,九酒很难再见他,今天他的出现让她有些意外。她叹息岁月不饶人他也真是老了,怪不得一时认不出来。

刘区长坐在火炉边看报纸,放学了的孩子冲进来见到这位陌生的爷爷多望了好几眼没吱声,这一幕正被九酒遇见,忙吩咐正生生怯怯的孩子们,道:"快叫爷爷。"

他们喊了,九酒笑嘻嘻地介绍着,手里提的鱼和肉还滴着新鲜的血液,又道:“杨衡,陪陪爷爷,我进去弄饭菜。”

“好。”杨衡应允着坐下来

三个孩子都挨在了火炉边,不约而同又道:"爷爷好"

笑容可躹的刘和平站起来抚摸着几个孩子的头,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孙子辈都这么大了,你们都在修业学校读书吗?"

抢得最快的杨念道:"是的。"

"爷爷跟你们讲修业学校的故事,想听吗?"

“好啊,它有什么故事。”

刘区长真是兴致萌生,有种涛涛不绝的情谊推动一样,道:"孩子们,你们知道谁在修业学校教过书吗?"

静静坐在那儿烤火的杨衡说道:"我知道,是伟大领袖***,有个老师时不时就会要赞美修业学校有革命优良传统。"

"这位老师应该年纪很大了吧,年轻人不一定知道这段历史的,他一定经历过革命年代的旧时光。"

"是的,他还是我们的校长呢!教高小几个班的语文,只可惜,我下半年要回衡阳读书去参加高考,以后就不能听他的课了,他讲得很生动。"

"哦,原来是校长,怪不得,怪不得啊!他更加了解学校的光荣历史,才会念念不忘修业学校曾经的故事。"